林冠廷/「左滑右喜歡」?你遇到的是良緣,還是性侵夢魘?
軟體跳出一張張個人照片,向左滑是「不要」,向右滑是「喜歡」。當兩個用戶對彼此「喜歡」,你們就被配對成功。這個簡單卻又讓人上癮的模式,讓原本就相當熱門的交友軟體Tinder,在疫情期間成為顯學。
只是在Tinder上左滑右滑的同時,你要怎麼知道自己配對的對象,是一生不想分離的摯愛,還是一生不想回想的強暴犯?
年收800億的「配對集團」有力氣賺錢,無力遏止性暴力
根據《Business Insider》,佔據交友軟體60%市場的公司「配對集團」(Match Group)同時擁有Pairs派愛族、OkCupid、Tinder等耳熟能詳的交友軟體品牌。澳洲公共電視ABC在10月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又不安的調查〈取消配對:Tinder怎麼無法面對性騷擾投訴,放任強暴犯躲藏〉,指出這個世界最大的交友事業光在2019年,就靠著付費服務與廣告等業務賺到28億美金(約新台幣800億),面對客戶的生命安全卻無良又草率。
ABC找到5名配對集團的前員工揭露Tinder長期以來的安全問題,其中來自管理員與用戶支援部門的一人指出:「除了我的部門以外,我不覺得有任何人在乎我們使用者的安全。」大量的工作淹沒安全小組,導致性騷擾的投訴不時遭到埋沒。另一名前員工向ABC控訴:「我們總是掙扎著要跟上投訴量……我們在堆積的記錄中掙扎,同時緊急的投訴卻可能被掩蓋,這讓我真的很不舒服。」
今年初,Tinder告訴媒體,他們覺得人工智慧可以解決性騷擾問題。「一個人在調情,對於另一個人很容易可以變成冒犯,重點在對話脈絡。」Tinder的「信任與安全產品」主管Rory Kozoll告訴科技媒體《Wired》。面對層出不窮的騷擾,Tinder決定用機器學習猜測用戶對話,如果軟體判定性騷擾,就會詢問使用者「這有讓你感到困擾嗎?」選擇「是」的話,軟體會協助用戶送出申訴。
Wired引述Tinder的數字,指出此功能上線後幫助投訴增加37%,但對於員工原本就已經被申訴淹沒的管理問題,以及申訴遭到埋沒,是否會因此雪上加霜,Tinder則輕描淡寫。
湮滅證據超簡單,怎麼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艾蜜莉就是Tinder有義務保護,卻沒能保護到的其中一個用戶。她告訴ABC,自己在Tinder上認識這名外貌條件很好的消防員,兩人見面後,對方卻無視她的意願,執意發生性關係。「基本上我們才踏進他的房子,他就直白地說他要什麼。他想要性……他想要對我做我不舒服的事情。」艾蜜莉早在軟體中就挑明自己不想,但是,「他就這樣開始強暴我了。」完全被嚇呆的艾蜜莉,沒有機會再次說不。
ABC指出,幾個月前,艾蜜莉在Facebook中,看到一群女性遭同一名男性於Tinder言語騷擾的經驗,這人正是那名強暴犯。由於Tinder缺乏作為,強暴艾蜜莉的男人持續在網路上逍遙,並騷擾其他用戶。
許多用戶鼓起勇氣向Tinder檢舉別的使用者,Tinder的反應往往有如這位32歲的維多利亞州居民所描述:「封鎖了這人之後,我聯絡了Tinder,但只收到一個狗屁罐頭回應。我又再一次聯絡他們,想要知道接下來的狀況,卻沒有回覆,」他告訴ABC。更糟的是,只要性騷擾的人按下「解除配對」,就能即時刪除所有對話與來往記錄,常常受害者根本措手不及,沒辦法存證,更無法投訴。
簡單來說,Tinder的現有機制無法保護你投訴性騷擾訊息,更無法阻止你變成下一個艾蜜莉。面對這種缺乏保障機制,不斷複製性別暴力結構的交友軟體,如果你仍然需要使用,除了避免上傳私密影像,收到騷擾隨時截圖存證外,跟網友見面前更應該通知親友,並且盡量在公共場合見面。
更重要的是,若你行有餘力,請將艾蜜莉的故事分享出去,鼓勵其他人抵制Tinder,並要求這些富有的軟體公司負起社會責任,建立健全的保護措施,不要幫助Tinder與「配對集團」把無辜的使用者「配對」給性暴力惡徒。
(※ 作者:林冠廷,《數位公民專欄》為開放文化基金會創立的文字實驗室OCF Lab與天下獨立評論共同規劃。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延伸閱讀|
- 身而為男生:給男生們的基本課題
- 影片外流卻不敢報警?數位性暴力的案件黑數
- 「N號房事件」:拒絕成為數位性暴力中的匿名共犯
- 讓性侵受害者走出傷痛,請從停止將「性」汙名化開始
- 居家隔離也要談戀愛!病毒肆虐中,我們的約會方式正在改變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獨立評論》網站。※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