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御駕親征所向無敵,花蓮政局的下一步(下)
▍上篇:
蕭美琴的立委任期一上任,就遭受保守勢力的罷免下架連署,每天日復一日地在花蓮市區街頭擺攤,看久了也就成為畫面中的印象,再加上資訊多是封閉流通,打下蕭美琴這一仗早在四年前就開始布樁。
保守勢力的集結也是傅崐萁的強項。同婚議題之於保守的鄉村民意始終清楚,但唯一敢在地方反同勢力集結的造勢現場上,講出「縱使中央過了同婚法案,地方政府也不准」的就是傅崐萁。
若大家看反年改的各種造勢,只有花蓮縣是由傅崐萁以縣長身份帶隊出席,甚至與金門縣長聯合提出年改釋憲。種種超乎一般民主架構中,地方政府要保持中立的強勢作為,不斷拉攏保守選民,這些走在民主鋼索上的選擇都造就了一代強人。
在野黨不努力,公民社會獨打拚
然而,蕭美琴在如此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仍然打出了有史以來花蓮反對黨最好的得票,完全是靠她紮實的好表現。當在地花蓮人游盈隆代表民進黨競選失利後,被地方流傳著說「游盈隆說花蓮人沒水準」,這十年來要不是有蕭美琴的打拚,蔡英文要在花蓮拿下35.9%選票都很難說。
但整個花蓮縣議會33席的議員中,民進黨上屆還有5席,到本屆僅勉強有3席剛好組成黨團,甚至在上一屆的議員中,也不乏跟傅崐萁勢力結盟的民進黨議員,這是長期以來民進黨被說不願意經營地方的具體展現。
且因為上述的操作,在許多可以參與的公共議題中,民進黨也進退失據,鮮少佔有重要角色。無論是過去傅欲透過花東基金推動的太魯閣劇場、十八層地獄樂園,又或者是近期內相當不合理的193縣道北段拓寬,可以看見的是地方公民社會的集結。但民進黨議員、代表大多是敲邊鼓,極少數敢表達與縣府的不同立場,甚至私下表示支持民團,又擔心被操作大多不敢與縣府政策公然作對,自然與民間社會的連結不強。
另一方面,國民黨內部勢力也因為傅家崛起,卡住重要位置,再加上清算性格使得沒有挺他的國民黨員也受波及,非傅派逐漸累積也頗有在野黨的氣質。這次黃啟嘉的參選,算是國民黨內非傅派在黨中央支持下的全力集結,甚至在選舉後期,是由國民黨候選人掛布條寫著「勇敢拒絕花蓮王一次」,讓蕭美琴的支持者大力鼓掌,也同時替黃擔憂,如果選輸了怎麼辦。
最後在棄保效應之下,黃啟嘉終究又成為傅的手下敗將。尤其幾個過去鄉鎮市長非傅派較明顯的區域中,黃啟嘉的選票並沒有明顯起色,顯然地方勢力仍然在選舉過程中跟著傅所移動。這是國民黨內部更要擔心的問題。
當傅家掌握立委跟縣長角色之後,資源會不會更加偏頗,花蓮到底會是國民黨掌握的,還是傅崐萁個人掌握的,長遠來說,國民黨得更認真考慮讓傅崐萁回到黨內的可能。
花蓮政局下一步
選前即流傳,縱使傅崐萁順利當選,他的官司也很可能在這一兩年宣判。這幾個炒股案幾乎都是同案的人已經關了又出來,而傅崐萁則還沒定讞,連法官都看不下去,再拖也有個極限。
傅崐萁得思索,若真的入獄要如何持續擴張他的影響力,傅崐萁曾經多次推出代理人來競選立委,但除了他自己與徐榛蔚御駕親征之外,代理人始終是扶不起的阿斗。而兩個在野黨(民進黨與國民黨內的非傅派)如何掌握契機,也相當關鍵。
然而在官司未定讞前的花蓮,未來充滿變數,政客間的攻訐與合縱連橫或將更加緊密。照過往經驗,這些內部政治的「網內互打」,其實都是守住花蓮好山好水的契機。因為不團結或者是太過於針鋒相對,所有大型建設僅有地方家政府批准的私人開發得以進入,這十多年來僅有東洋廣場的高樓大廈成功建起。
而許多待定的開發,在公民團體的對抗與內部利益喬不攏的情況下,都尚未發生。但內部產業結構,在過往開放陸客觀光席捲花蓮後,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改變,這些幽微的政策與開放,可能比大建設影響更大。
花蓮不是沒有政治改變過,但總是比較緩慢。2014年縣市長選舉時,台灣許多地方在議員層級,都狹著318學運而出現了素人參政的風氣,但花蓮、苗栗都在隔一屆的2018年,才有這類型的議員勝選,慢一拍但仍然有機會。
花蓮人感謝蕭美琴的付出,今回擁有山光水色的花蓮,面對政治的黑暗,能不能持續挺住?蘇花改帶來的大量人潮車潮,是否會再一次改變花蓮地景?這是所有關心花蓮、持續熱愛這片土地的人,都需要高度關注的議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