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愛爸爸」謝國樑送電動機車,是基隆交通福音還是悲劇?

聯合新聞網 蔡中岳
基隆市長謝國樑推動青年電動機車政策,光陽董事長柯勝峯拜基隆市府宣布參與專案。 圖...

新任縣市首長上任近半年,許多競選時的政見也在擘劃中陸續看見眉目。諸多政見與承諾中,基隆市長謝國樑在競選期間高掛的布條寫著:「小愛爸爸,謝國樑,免費提供就業青年五萬台Gogoro電動機車」最為轟動;這個政策加上謝市長在競選時宣布,要編列預算發放「染疫慰問金一萬元」給確診的基隆市民這兩項政見,被許多人視為有期約賄選之嫌,更在當選後被強力監督是否兌現。

近日謝國樑市長陸續公布贈送電動機車的細節,雖有人調侃Gogoro變光陽四萬元等級的車,是「鮑魚變青菜」,但隨著執行的細節越來越明朗,此項政見成真的可行性大增。

曾有支持的議員表示,這是一項鼓勵年輕人做公益又節能減碳的政策。姑且不論現在尚未定案的「做公益」要如何被認定,送電動機車對基隆交通環境顯難有益,且基隆此刻迫切的交通議題也非運具電動化的不足,對減碳的效益也難稱有效。

諸多政見與承諾中,基隆市長謝國樑在競選期間高掛的布條寫著:「小愛爸爸,謝國樑,免...

運輸要減碳,「迴避、移轉、改善」照順序來

全球在討論運輸部門的減碳策略,最常以「迴避、移轉、改善」(Avoid-Shift-Improve) 架構擬定策略。一、迴避:減少不必要的旅次,如在家辦公就是一種策略;二、移轉:從高耗能運輸工具,移轉至使用能源效率較佳的運具,例如改搭大眾運輸;三、改善:指的是提升運具能源效率、改善營運效率,例如改騎電動機車。

但這三個政策框架下,有其次序,最好能達到迴避的效果(減少出門),若不行則移轉運具(一定要出門搭大眾運輸),再不行才是改善(還是得用私人運具就用電動運具)。照此邏輯,若要達成減碳的最佳方案,肯定是減少運輸、改換成低碳運輸,無論是步行、自行車或大眾運輸工具,最後才是電動化。

照這個邏輯來檢視,基隆送電動機車給民眾的政策,會是節能減碳的首選嗎?顯然不是。

我國運輸部門減碳整體策略。 圖/出自於淨零12項戰略簡報

國際運輸淨零轉型策略。 圖/出於交通部運研所簡報

大眾運輸月票要中央補助,送車卻花基隆大把公帑

在謝國樑市長的交通政見中,也常被提到的是北北基桃的1,200月票政策。這項政策能提升大眾運輸便捷程度、整合相關大眾運輸系統,是正確的方向。適逢去年大選後,四位首長都為同黨籍,溝通更為順暢,加上中央政府願意出大筆的經費協助,此政策最快年中可上路。

有趣的是,討論此政策時,基隆似乎反而較少參與,甚至有報導指稱基隆市狀況外。而謝市長也多次表達地方資源有限,期待中央要全額補助此政策,最終以中央補助75%至90%做為方案。但另一方面,為了贈送電動機車的這項政策,基隆市府卻預計要拿出自己的預備金,補貼每台29,000元至33,000元。

這個補助金額,是運具電動化在全台從中央到地方的補助之最。過往縣市最多單一計畫補助一台電動機車近萬元(如:花東基金振興方案),但基隆大手筆花公帑,祭出高於全台各縣市三倍以上的補助金額,足見市府對此政策的熱衷程度。

無論是基隆的捷運政策、大眾運輸月票政策,基隆市大多表達自己的財政上的困境,期待中央給予財政支持。這是許多資源較少的縣市都採取的原則,無可厚非。但基隆市府轉頭卻又將大量預算挹注在送電動機車的政策上,讓市府的決策乍看之下顯得有些莫名。至少從運輸減碳的學理及國際趨勢來推斷,「汰換電動車」絕非基隆要節能減碳的首要作為。至於大灑幣政策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是否將基隆的錢用在刀口上?是否會排擠到其他預算?則有賴當地議會的監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贈車變汰舊:基礎設施不足,風險不減反增

除了花大錢只為了送車、不符合運輸減碳的優先順序等問題,這項政見掛看板時,原本是要多贈送五萬台機車給基隆青年,而遭專家批判,若僅送車而沒有配套,恐讓本就擁擠的基隆市區的交通亂象更加嚴峻,增加找不到停車位等問題。更何況基隆作為一個多雨城市,機車並非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還不如優先建構良好大眾運輸環境、串接各交通節點,來取代把馬路塞滿的送車政策;若真要鼓勵做公益,直接發現金可能都比送車好。

不過在現行的計畫中,基隆市已經將贈車計畫改為汰舊計畫,代表政策將不會增加新的車輛,也能期待將五萬台老舊燃油機車換成電動機車。照現有基隆掛牌18.4萬輛燃油機車來計算,將有望可汰換27%的老舊燃油車,對減少燃油機車有顯著效果,也不會顯著增加道路容量負擔。

但此項政策考慮的不應只有汰舊油車,也需從民眾的使用需求並搭配廠商的狀況,來思考整體規劃。特別是隨著車輛快速汰換,相應的基礎設施是否有隨之建置,格外重要。包括現有換電站不足、充電站的插座因水氣易生鏽、贈車之後民眾需負擔的月租費等規劃,基隆市府都應一併納入成本考量。可惜在現有的規劃中,卻都不見市府端回應。

另一方面,一樣是淘汰舊的燃油機車,如果選擇換成電動機車,會有市府三萬元的補助;但如果捨棄燃油機車,改換乘大眾運輸工具,明明是更減碳、更有助於改善運輸環境的行為,卻不會得到補助。這從運輸減碳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不合理的。若市府同時提供兩年的1,200月票免費資格(合算是補助28,800元)給青年選擇,同樣的補助金額卻更有節能減碳的效果。這才應是市政府真正該提供的多元選項及減碳作為。

基隆市長謝國樑2月20日宣布「行人友善」二部曲政策,將在七區挑選學校試辦畫設綠色...

行人地獄在基隆,卻沒經費與政策改善

謝國樑市長在競選時提出諸多交通政見,其中最為人關注的贈送電動機車,卻是以車輛為本位的「車本交通」為概念。在大眾運輸上所提出的政見,包括1,200月票、捷運、電動公車、城際轉運站、9026路線改善等,雖強化了大眾運輸的便捷、易達性,卻仍缺少「人本交通」的最基本的概念:透過友善行人、自行車路網,達到銜接大眾運輸系統的效果。

謝市長在3月1日推出了行人友善政策,執行不到一周,立刻被YouTuber打臉,拍出行人過馬路未被汽機車禮讓,但警察卻在旁邊看的影像,被認為該政策根本沒有認真執行。此外,也有許多機車在基隆仁愛商圈騎樓內橫行的影像報導,甚至還有90歲老太太因為基隆人行道的「高低落差」摔傷送醫的新聞

更誇張的是,在推出行人友善政策沒多久,基隆卻又推出合法開放76處騎樓停機車的政策,慘遭網友怒轟是「行人地獄示範市」。在台灣走過路的行人都知道,若規劃讓騎樓可停車,機車騎上騎樓的狀況根本抓不勝抓;如果再加上贈送電動機車政策,更讓人看不清,到底這些政策是友善行人還是友善車輛。謝國樑市長長期以「小愛爸爸」自居,更應思索怎麼促成親子友善的人本交通環境,而非放任交通亂象無力改善。

亂無章法的交通政策,其實正是台灣洗刷不了「行人地獄」的主因。而此時基隆正是在示範每一項看似友善的政策,若彼此之間沒有整合、系統化思考,終將造成交通悲劇。謝國樑做為新任市長,此時面對的是為基隆擘畫未來交通願景的關鍵時刻,更沒有重蹈覆轍的本錢。

對於經費拮据的地方政府來說,將數十億的預備金全數換成電動機車,雖然為的是要兌現競選政見,卻可能造成更大、更長期的交通災難。若將同樣的資源挹注在行人、自行車專用空間建制,甚至配合基隆多雨的環境,建制友善行人的遮雨設備、強化步行的舒適度、加強取締交通違規,「小愛爸爸」可以創造出的基隆交通環境,將會大大的不同。

推出行人友善政策沒多久,基隆卻又推出合法開放76處騎樓停機車的政策,慘遭網友怒轟...

蔡中岳

1986年生,花蓮人。長期關注花東發展、氣候變遷、淨零轉型等議題,希望...

機車 行人 交通安全 公共運輸 公共政策 時事觀察 蔡中岳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