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評論
的結果:共找到 873筆 約 0秒
買房不會教你的事:本票遺失的自救之道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6 Aug, 2021近日媒體報導,民眾向建商買房時都必須簽發本票作為擔保,但卻有民眾遇到建商將本票搞丟了。該報導指出,「專家分析」表示,民眾為了確保安全,在簽發本票時,最好是在本票上註記「交屋後自動作廢」來確保自身權益...

黃伊平/別讓悲劇再上演:表裡不一的性平教育,兩則大學案例的省思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6 Aug, 2021近年來,「同性婚姻」、「性傾向」、「多元性別」和「性別刻板印象」等性別議題,越來越得到關注,法規和政策也紛紛作出因應。像是行政院在2011年頒布、2017年修正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就指出:教育是建...

被害人權利的里程碑?釋字805對少年保護事件的誤解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2 Aug, 20217月16日,司法院大法官公布釋字第805號解釋,指出《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6條及其他少年保護事件之相關條文,均未明文規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於少年保護事件處理程序中得到庭陳述意見,不符憲法正當法...

周逸濱、魯忠翰/Taiwan in!麟洋配決勝點畫面設計圖能註冊商標嗎?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1 Aug, 2021▲ 「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在男子羽球雙打金牌戰的「決勝點」鷹眼畫面,在網路引起熱議。最近網路上因東京奧運而起的熱門話題,有人拿「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在男子羽球雙打金牌戰的「決勝點」鷹眼畫面,設計成圖...

吳子毅/如何挽救失去記憶的土地:文資法的問世及其延續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5 Aug, 2021「驗車」、「吃水產」、「看飛機」,在台北市,這三組關鍵字讓人輕易聯想到濱江街。濱江街位處松山機場北側,東接撫遠街,往西則較為特別,分叉出兩條:一條接松江路,另一條則接新生北路三段。連接新生北路三段的...

維護民主法治的清淨空氣:為法學的轉型正義進一言
公共政策.孫健智:29 Jul, 2021出版眾多法學書籍的德國老牌出版社C.H. Beck,於7月27日在官方網站上宣布,從今年11月上市的版本開始,將把曾經活躍於納粹時期的法學者,從許多歷史悠久的註釋書上除名。 這些法學者,包括德國民法...

楊貴智/「當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中華台北的濫觴與正名可能性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8 Jul, 2021▲ 1964年東京奧運,我國以「TAIWAN中華民國」為名入場。有關稱呼的爭議與改變,一切要從中國代表權的爭奪說起。過往,在台北的中華民國,與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在國際社會裡搶先站上「中國」...

有績效≠治安好:媒體報導「三級防疫治安空轉」背後的秘密
公共政策.吳忻穎:27 Jul, 2021日前有媒體以「全台警辦案績效『暴跌剩1成』 揭背後原因」為標題報導某些不具名但自稱「基層員警」的片面說法,抱怨因為三級警戒防疫措施導致警方績效不佳,使得高檢署於7月16日特地發新聞稿澄清,指出「各地...

居家上班能不能放颱風假?還沒跟上疫情變化的現行法律
公共政策.寇德曼:23 Jul, 2021台灣COVID-19嚴峻的疫情,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自5月15日起,全台進入第三級警戒,不少民間機構開始允許勞工居家上班、採取遠距工作。然在7月底因烟花颱風接近,輿論也開始議論要不要放颱風假,...
間接故意殺人就不會是最嚴重罪行嗎?湯景華案省思與法院誤譯
公共政策.孫健智:22 Jul, 2021案情與量刑理由摘要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266號案件,也就是媒體所謂的湯景華殺人案案情是這樣的:湯景華因為跟翁姓、江姓友人起衝突,拿了一疊浸過汽油的報紙,在某天半夜三點左右,放到翁姓友人住處騎...

周逸濱、魯忠翰/線上追劇APP提供非法超連結,有沒有違法?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23 Jul, 2021疫情期間上網追劇,除了使用NETFLIX、Amazon Prime等串流平台外,網路上也有許多「線上追劇」的APP,彙整不同載點供使用者點選片源,其中也不乏許多違法片源。但這樣的「線上追劇」APP,...

「國考系」福音?「法律專業人員資格考試」改革的健檢報告
公共政策.王子榮:21 Jul, 2021在司改國是會議落幕後,各項改革的決議都逐步落實,只要隨手一點司法改革追蹤進度平台,就可以看到龐大的司法基礎工程正慢慢前進:無論是既有法律的修正(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變革)、新制度的創...

劉冠廷/酒品產銷的雙重衝擊:疫情與過時的販售管制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0 Jul, 2021台灣自5月中旬進入三級警戒以來,人民生活及各行業均受嚴重影響,餐飲服務業在內用禁令下首當其衝,業績大幅萎縮,其中又以酒吧、餐酒館與酒類販售相關服務業者面臨之挑戰最為嚴峻。筆者因平時興趣,身邊許多酒類...

官怡臻/從「說不要就是要」到「說不就是不」:性自主權保障不容誤會
公共政策.司法 x 對話:20 Jul, 2021(※ 文:官怡臻,嘉義地方法院法官。)性侵害案件向來是司法實務中最容易引爆的地雷之一。關於性侵害行為的處罰,我國刑法第221條規定:「對於男女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而為性交...

檢仔聊齋(十七):古有「何不食肉糜」,今有高檢署「何不積極結案」
公共政策.吳忻穎:19 Jul, 2021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晉書.惠帝紀》)新冠疫情大流行,政府與人民擔心群聚、地檢署難以開庭,高檢署曰:「何不積極結案?」(民國/台灣.高檢署公文)高檢署的現代晉惠帝之問今年5月...

湯景華縱火案:「間接故意殺人」不判死的理由與後續影響
公共政策.寇德曼:13 Jul, 2021歷經二度1發回、高等法院三度2判死的湯景華案,最高法院近日罕見自為判決,改判無期徒刑定讞。由於本案涉及六條人命,被告免死的判決結果理所當然在網路掀起軒然大波。最高法院雖發布新聞稿解釋,在台灣已透過《...

陳明、陳偉仁/寫在鐵路刺警案之後:重返犯罪與法庭現場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8 Jul, 2021(※ 文:陳明,唯心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本案辯護人;陳偉仁,唯心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本案辯護人。)北上自強號列車停靠於嘉義車站,一名罵天罵地罵政治的男子,突然取出預藏紅柄嫁接刀,朝向接獲通報前來執行...

「說真話好嗎?」只能匿名批評的檢警體系,如何開啟改革之鑰?
公共政策.吳忻穎:05 Jul, 2021日前有警職人員閱讀我在鳴人堂專欄幾篇探討偵查、警政體系與當前執法時事問題的文章後,詢問我一個看似簡單但實則引人深思的問題:「妳這樣一直說真話好嗎?」並進一步與我探討體系中的人員要用「匿名」的方式才好...

合考合訓所為何來:關於「法律專業資格」考試,我們能期待什麼?
公共政策.孫健智:05 Jul, 2021據《蘋果日報》報導,考試院、司法院、行政院正在積極討論,將律師高考跟司法官特考,合併為「法律專業資格」考試,考取者即具有律師資格,接著再透過申請或考試,從取得「法律專業資格」者中遴選司法官。報導裡提...

疫情下法庭旁聽難題:「網路法庭直播」是解方還是製造更多問題?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01 Jul, 2021COVID-19疫情從2019年底延燒至今,已經造成全球超過1.8億人確診,390萬人喪命。而在台灣,因為疫情的快速延燒,也從今年5月15日起雙北地區進入三級警戒,19日起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疫情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