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山地下書街砍掉重練,柯文哲錯了嗎? | 陳夏民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把中山地下書街砍掉重練,柯文哲錯了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柯文哲點名中山地下書街連年虧損,想於換約後改變經營方式,取消僅有書店、文創類店家能承租的規定,讓美食或百貨業也能進駐,此舉引來諸多媒體大肆撻伐。連假期間,中山地下書街經營團隊也在臉書粉絲團回批,指責捷運公司官僚、只想當二房東卻不願意協助廠商,甚至放任漏水問題導致書商損失。事件演變至此,除了各說各話,完全沒有交集。但我內心有兩個疑問,第一,這一條書街,真的是「書香天堂」嗎?第二,市政府要解決虧損問題,難道只能靠百貨和美食業嗎?

▎把書擺在平台上,就有香味飄出來?

不知道曾去過中山地下書街的讀者,對於這一條書街有何印象?許多讀者喜歡在那裡挑選便宜的書或回頭書,但也有讀者選擇快速走過,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這條街對書本的誠意。對許多出版人、作家而言,這一條書街暴露出所有書籍銷售上的弱點——除了販售之外,什麼都沒有——擺設凌亂,回頭書上劃了粗粗的麥克筆線條,幾乎像是一座活生生的「書籍墳場」。如果一整條書街多數的商家,都是靠折扣或是供大出版社做回頭書展(六本五百元),這種地方除了提供便宜的書本之外,有什麼吸引人之處?

書本便宜賣,沒有不好,只要書店業者自己願意吸收價差,消費者買得開心,出版社可以清庫存,也算是大家歡喜。姑且不論太頻繁的回頭書拍賣對出版社來說,除了清庫存、拚現金這兩個好處之外,只會造成往後新書銷售的損傷;但若推廣書籍只剩下折扣考量,就陷入無限沉淪的削價戰爭。要買更便宜的,網路上、二手書店都多得更多,書況更好,而且店家還可以協助介紹;真正需要折扣的讀者,不一定會特地過去買。如果連二手書店都走出全新格局,那麼中山地下書街的景況,難道不令人覺得尷尬?

許多感慨中山地下書街即將踏上重慶南路書街後塵的愛書人,可能是懷念美好的歲月,但有誰真心算過,在重慶南路諸多書店倒閉之前,自己曾在那裡買過幾次書?幾十年過去,市場面貌與消費者需求早有劇烈改變。現在的問題,是一個名為「書街」的地方,不去提昇服務品質來回應消費者需求,只是把新書一股腦的陳列在桌面上,然後庫存書則是一車接著一車載過去擺,根本無法提供折扣之外的服務、無法「詮釋」一本書,如果連習慣買書的人都不一定會喜歡了,這樣的氣場如何吸引一般人也駐足閱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條書街所必須扛起的文化責任

不管租金每坪877元是市府補助的優惠價格,或是書街廠商口中的「原本根本經營不利荒廢甚久,卻(還)能租到每坪877元」,這一條地下書街終究必須扮演推廣文化的角色:提昇一般國民的公共參與,讓更多人願意停下腳步,開始閱讀。在這樣的前題之下,市府所有的虧損都是針對未來國民的文化投資,絕對是值得。然而,如今的書街死氣沉沉,幾乎沒有書籍活動進駐,就算是假期時段,人潮始終稀少,這樣子的書街,是否值得繼續國家投置資源補助?還是說,趁此機會好好改善,讓更好的「軟體」進駐,重新打造這一條街,讓這一條地下廊道能夠成為真正的書街?

市府對於中山地下書街的反應,如果只求不虧損,直接讓更有「錢景」的產業進駐,確實是方法之一。但公家部門所必須思考的,並不是只有帳面上的虧損,而是讓這些花出去的金錢,能夠有效地轉化為對於社會文明的投資。我不相信只有美食業可以拯救這一條人潮不多的地下街——這也變相地認定了,台灣人只在意滿足口腹之慾,而缺乏對於美感或文化等的更高的追求——柯文哲的文化幕僚或許可以重新思考,除了招租給百貨業之外,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如今地下書街已有硬體,缺的是軟體,也就是人。先前台灣各地(尤其是台北)許多文創園區,擺明是要搞文創,但實際上卻以高門檻拒絕了有創意的年輕人參與。老實說,台灣那麼小,百貨公司、美食餐廳那麼多,有差這一條街嗎?

若市府有心扶植地下書街,讓這一條街真正達到特色化且差異化,甚至有機會帶來人潮與商機,何不重新修繕目前地下街的店面(至少解決目前承租店家抱怨的問題),再以台北國際書展、或各類型文創市集的「一格一店」為例,將地下街的獨立店面「真正」開放給從事出版、書籍販售,或甚至是從事設計、創意類型產業的年輕人進駐。讓年輕人得以合理的價格來取得空間,其他的,就交給他們的創意去做吧。或許,如今的中山地下書街經營團隊,也可以考慮直接人才聯繫,重新思考這一條地下書街該有的榮光,並透過實際行動把招牌擦亮,不要再讓捷運公司公然唱衰了。

這一條書街本身就是出版景況的縮影,折扣失靈了,把書單純擺出來也賣不出去了,書到底要怎麼推廣,才能讓人願意拿起來,甚至帶回家?

而這一條書街也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政府單位對於文化的想像——從國家級的文化部到各地的文化局,從數十年前到現在都不曾進步——始終是蒼白且貧乏,壓根不曾思考過出版產業是一個「產業」,只會把書本當作是點綴,覺得社會烏煙瘴氣或是需要幫政治人物來個公關造神的時候,就來召喚「書香」出馬。如此無知現象,就算換了幾輪政府,也不曾改變,實是可悲,真是可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