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思維會讓人把動漫直接等同於A片呢? | 王佩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是什麼樣的思維會讓人把動漫直接等同於A片呢?

圖為2017年台北燈節林默娘造型的花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2017年台北燈節林默娘造型的花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漫畫是大多數台灣人從小到大熟悉的媒介,1從《哆啦A夢》、《七龍珠》、《灌籃高手》到《航海王》,這些伴隨著許多人們長大的經典作品,不僅帶給人們歡樂,同時也可能在人們困境時給予鼓勵、茫然時提供目標,就像不少人因為《灌籃高手》而開始打籃球,或是從魯夫身上學會如何堅持自己的夢想。

漫畫也早已成為年輕世代熟悉的日常語言,不僅從漫畫認識世界、各種流行文化或常用語從中而生,年輕人也發現可以透過創作漫畫來表達自我及對社會的不滿,漫畫具有豐富的多樣性與社會意涵。然而,由於世代和階級的差異,有些長輩、知識份子或教育者始終是對動漫抱持著幼稚、不切實際、浪費念書的時間等等的偏見,與社會脈動嚴重地脫節。

漫畫:作為一種說故事的媒介

近日,黃光國「黃先生」等人在教改論壇中的發言即是如此。當中黃先生指出台北燈節的媽祖圖像設計「故意把媽祖打扮成日本A片女主角」。先不用問黃先生是否看過韋宗成老師的《冥戰錄》,會將一位可愛的動漫女角等同於A片女主角,就讓人很想質疑:「是甚麼樣的思維會讓人把動漫直接等同於A片呢?」我只能試著回答:是根本沒看過動漫,就只是片面聽說日本動漫充斥著色情這樣想法的人。嗯,或者是「只看也只知道」色情動漫的人。

的確,日本動漫產業中有一個類別叫做成人動畫或漫畫,這類別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生理慾望,具有很直接的功能性,當然從性別角度也有需要批評的部分。然而撇開色情的類別,動漫作品的主題明明就包羅萬象,除了娛樂性之外,教育、勵志性質,或是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族繁不及備載。日本動漫主題豐富、故事或角色描寫可以有許多層次,因此在世界各國都擁有大量的粉絲群眾。

正因為日本動漫產業表現出驚人的軟實力,台灣政府也開始對這塊市場產生興趣。圖為2016年高雄動漫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正因為日本動漫產業表現出驚人的軟實力,台灣政府也開始對這塊市場產生興趣。圖為2016年高雄動漫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正因為日本動漫產業表現出驚人的軟實力(Soft Power)2,台灣政府也開始對這塊市場產生興趣,近年來除了舉辦各種動漫活動以吸睛或吸金之外,也正視如何扶植台灣漫畫創作以及如何擴大產業合作與市場等問題。而跨界合作一是個很重要的方向。殊不知日本動漫產業之蓬勃,除了靠漫畫出版、動畫改編與電玩合作之間的串聯之外,與其他業界的合作也相當普遍,如文具、食品、玩具等各種周邊、其他影視娛樂、美術館展覽、服飾設計、地方觀光、自衛隊招募等等。

而在日本宗教界,他們會直接邀請漫畫《灌籃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彥,繪製佛教淨土真宗聖祖親鑾的冥誕紀念屏風,以及繪製伊勢神宮遷宮的納奉繪卷,在宗教與藝術界都具相當重大的意義。更不用提有些神社也會與動漫電玩舉辦合作活動,甚至是展示收藏的名刀以吸引《刀劍亂舞》的粉絲。再舉個例,以為媽祖被萌化很不得了是嗎?有興趣的人可以瞧瞧《聖哥傳》,奇怪了,日本的基督徒和佛教徒怎麼不站起來跳腳啊?

那麼,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動漫創作。由於動畫的製作成本太高、資金難籌等問題,近年來台灣原創動畫累積大概只有個位數的產量;相對而言,漫畫的創作雖然也不是那麼容易,但至少是一位漫畫家和一間出版社先賠個幾萬塊成本就做得到的。甚至不用出版社,漫畫家也可以透過網路發表或自資印製同人誌。因此這幾年來開始有很多台灣漫畫創作逐漸受到關注。網路平台的便利與印刷成本低廉,讓很多漫畫創作者有機會將他們的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除了能展現他們的創意與才能之外,這些漫畫也多用於抒發年輕世代的心聲、對社會議題的關切等等,作品內容越來越豐富。

事實上,漫畫作為一種說故事的媒介,藉以用來諷刺時政、反映民情,才是漫畫最早被賦予的傳統。漫畫創作者試圖透過漫畫這個圖文兼備的媒介,將他對這個社會的想法和理念傳達給讀者,而讀者透過閱讀,得到共鳴,甚至發展出獨特的粉絲文化,回過頭來影響更廣泛的社會與創作者本身。

台灣漫畫家韋宗成作品《冥戰錄》。 圖/取自冥戰錄宣傳頁
台灣漫畫家韋宗成作品《冥戰錄》。 圖/取自冥戰錄宣傳頁

以漫畫重拾對民間信仰的關注

近年來台灣漫畫出現許多關心社會議題的作品,例如關心流浪動物或保育動物,或是描寫台灣某些弱勢族群或勞工團體(如醫護、消防員)不正義或不合理的社會處境。更常見的還有對台灣本土文化或民間信仰的重新關注,尤其是民間信仰,除了《冥戰錄》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漫畫都是以台灣神明、鬼怪傳說、祭奉習俗與儀式等等作為故事題材。透過這些漫畫的傳遞,讓更多讀者可以重新去認識這些已經逐漸被現代人所遺忘的傳統或信仰。

媽祖過去也曾經被電影、電視或其他媒介重新進行演繹和詮釋,這些媒介裡再現的林默娘就可以,為什麼用漫畫去詮釋就要反對?奇怪耶,媽祖都不反對了——韋宗成在畫《冥戰錄》之前可是有去廟裡擲筊取得媽祖同意的——所以其他人是在反對甚麼啦?

就算這些傳統信仰是被重新包裝,也比被逐漸遺忘要來得好吧?更何況,信仰是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媽祖信仰也是在不同社會文化中,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樣貌。隨著時代變遷、不同的詮釋方式,信仰本來就會有所改變,但只要人們依舊保存著對神明的信仰,改變真的有這麼可怕嗎?除了媽祖之外,台灣地方信仰也還有很多其他神明,有些甚至被人們所逐漸遺忘。這種傳統信仰的消逝,不但同樣發生在日本,甚至有漫畫《流浪神差(ノラガミ)》就是以被人們遺忘的落魄神明作為主角,讓讀者有機會重新去認識神明信仰這件事情。所以,究竟打壓漫畫對社會的正面意義到底是甚麼呢?

遺憾的是,台灣的漫畫創作,除了要面臨市場太小、跨界合作常常又難以落實之外,還必須面對許多對動漫充滿偏見的人在各方面的阻擾。除了從小就告訴你畫漫畫沒出息之外,三不五時還會有「不看漫畫的高級知識分子」公開發表言論來抨擊漫畫,將漫畫家創作背後的苦心和努力給否定掉,更不用說完全抹滅了漫畫所能帶來的社會正面力量。

本屆金漫獎主視覺。今年金漫獎計有209件作品參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數位作品就有34件,佔整體六分之一,而入圍作品總計有22件。 圖/取自金漫 GCA
本屆金漫獎主視覺。今年金漫獎計有209件作品參賽,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數位作品就有34件,佔整體六分之一,而入圍作品總計有22件。 圖/取自金漫 GCA

  • 這裡的動漫畫是指「動畫」和「漫畫」,雖然大多是指日本的作品,台灣的部分則多只指漫畫。同時,「動漫」兩字在文中某些脈絡下也可以衍伸到動漫以外的電玩、輕小說等其他相關層面。
  • 「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由來可參考:Nye, Joseph,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PublicAffairs, 2004;至於日本的軟實力,則可以參考:McGray, Douglas, “Japan’s Gross National Cool,” Foreign Policy, May 2002.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