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台片回顧(上):八部「讓人失望」的台灣電影

聯合新聞網 鄭秉泓
《靈語》劇照。 圖/甲上娛樂提供

2021年,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在5月中下旬亦因三級警戒之故關閉戲院近兩個月,台灣電影雖深受影響,但一整年來仍有三部台片票房破億(《角頭-浪流連》、《當男人戀愛時》和《月老》)。

此外,今年照例有不少紀錄片上院線,最神奇的則是有多部風格殊異的短片以特定城市單廳多場方式進行商映,有些票房表現相當不賴,例如:走影展路線的短片《少年阿堯》、《洞兩洞六》、《伏魔殿》和怪咖系列多部紀錄短片票房皆超過新台幣三十萬,時裝設計師江奕勳首次跨界執導的奇幻短片《ME》票房55萬,類型短片《邪佞》甚至創下破百萬的票房紀錄。如果說非常時期有非常作法,短片商映便是出奇制勝的絕招,雖然不確定在疫情結束之後是否成為常態,仍舊非常值得關注這個商映模式的後續發展。

總結一下,2021年總計有61部台灣電影在台正式商映(不含影展或競賽放映)1,按照片長及類型來做區別,分別是32部劇情長片(除《影子背後》外我都看了)、13部紀錄長片(我看了九部)、一部動畫長片(全看)、12部短片(我看了九部)及三部經典重映(全看)。

嚴格來說,2021年是台劇大年,卻是台片小年,雖然偶有興奮感動,但是並沒出現讓我想起立鼓掌的作品,關於優秀作品且容我下篇再敘,這篇先羅列以下八部糟糕的商映台片,並簡述列入的理由。

八、《一杯熱奶茶的等待》

有朋友問我這部片復古程度像不像瓊瑤三廳電影?我的答案是,瓊瑤電影比較好看。《一杯熱奶茶的等待》原著發表於二十年前,故事內容描繪非智慧型手機年代的愛情故事,如果幾年前搭九把刀《那些年》校園懷舊熱潮拍成電影,也許不會顯得那麼過時,問題是我們處於上Dcard獵奇各種八卦、台灣編劇沒人寫得出比「蕾神之槌」對上「宏慌之力」更好的婚姻故事、《天之驕女》找小鮮肉談情說愛還拍得比很多偶像劇好看的2021年,究竟買票進戲院看一部製作認真可惜從情節鋪陳到角色人設極度過時的台灣電影,是為了尋找情懷還是追憶自我投射?

難道這幾年來在九把刀和《我的少女時代》、《六弄咖啡館》中找到的還不夠多嗎?打開串流就看得到《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和《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想見你》甚至都在拍電影版了,在這麼多已經完成或即將推出的青春校園題材影視作品面前,《一杯熱奶茶的等待》始終沒有說服我選擇它買票進戲院的理由是為了什麼。

七、《ME》

光看片名,應該不曉得這部只在全台威秀影城限定上映的片子是在講什麼故事?這部片長未滿一小時的電影,描述一群年輕人搭著巴士來到山中尋找傳說中的巨石,他們不可避免對於他們的目標感到遲疑困惑,然後小圈圈自然會發生爭吵甚至分裂,然而他們最終將會在這段英雄旅程中有所收穫。

這是一個「尬」到深處無怨尤的成長故事,就短片卡司來說,這是一部星光熠熠、堪稱台版復仇者聯盟等級的公路電影。導演江奕勳是台灣知名設計師,可惜他雖有設計服裝的才華,卻完全沒有說故事、玩影像的慧根。這是一部浪費它所拿到的優勢資源,拿去任何短片觀摩競賽都顯得平庸至極的作品。

六、《噩兆》

這是年度最神祕台片,製作方視導演身份為最高機密。直到電影上映,對於導演大名仍舊眾說紛紜,最終好不容易才確認是行腳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金獎製作人劉志雄。

坦白說,這部片雖然拍得很空虛,但就娛樂性來說算是及格,我沒有坐立不安。但我必須把這部片放在這個名次的主要原因,在於整部電影從敘事主軸到情節場面與《薩滿》(The Medium)過於雷同(影片製作方恰好就是《薩滿》的台灣發行方),還有不少畫面顯然受到《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啟發,真希望有記者去追查韓國國家發展基金如何看待這部它們投資的作品?

是的,寶萊塢常常向好萊塢取經,韓國自己也有很多山寨好萊塢的實例,那麼《噩兆》除了依樣畫葫蘆之餘,還提供台灣電影什麼?它有沒有想方設法放進一些原創性幫台灣類型片推進一小步?後續會不會有更多本土恐怖片大剌剌向日韓泰恐怖「致敬」?看完《噩兆》之後,我不太在乎那個開放式結尾,我更好奇的是,這樣狡詐的搶快錢製作模式,會不會形成一股新的拍片趨勢?

五、《杏林醫院》

這部片是2020年最後一天上映,我來不及列入2020年十大令人失望台片,所以今年一定要把它列進去。

所有上述批評《噩兆》的文字都可以適用在《杏林醫院》,不過《杏林醫院》沒有《噩兆》的狡猾投機。如果說《噩兆》是裝得七八分像的A貨,那麼《杏林醫院》頂多是夜市三件兩百那種連品牌英文字都拼錯的一場玩笑。

同樣將本土鬼屋陰地發展成IP,題材相近的《女鬼橋》是IG世代的產物,相形之下這部劇情單薄、情節了無新意,只有橋段卻沒有情感的《杏林醫院》,卻淪為橫向移植90年代美國恐怖片的拙劣仿製品。

四、《東經北緯》

這應該是繼陳以文執導的《戀戀海灣》、周美玲執導的《花漾》之後,又一部少見以大海為主體的台片(故事有提到海洋的台片當然不只這些,但例如《只有大海知道》,我不認為它是以大海為主體的台片)。可惜這麼好的題材構思,其劇本卻遠比任何一集《天之驕女》都還要差,大概只比《金不厭詐》好一些些。

用島國、藏寶、海盜傳說帶出父子親情、兄弟鬩牆及環保議題應該是有新鮮感的創作題材,偏偏導演袁緒虎很會拍海、很會拍魚,就是不會拍人。片中三個女角,一個刻板、一個沒來由無厘頭、一個則是莫名其妙;男角也沒好到哪裡去,父親角色缺乏細節,哥哥的離家與返家交代不清,只有弟弟角色勉強生出一些血肉。這是一部故事有趣但劇本糟糕,導演力有未逮以致海洋跟魚隻拍得再美麗再詩意都沒用的失敗之作。

三、《生而為人》

今年最讓我坐立難安的台灣電影就是這一部!

講述青春期雙性人面臨新性別身分的適應過程和內在掙扎,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銳導演倪曜膽識過人,幫這個故事套上一點輕科幻的外妝,華麗的構圖配上挑釁意味濃厚的背景音樂,加上張牙舞爪以致失真的美術設計,乍看非常唬人,可惜一切只是虛張聲勢。

整部電影對於雙性人及其家屬的討論流於非常淺薄的剝削與利用。飾演雙性人母親的陳雪甄是台灣當前最好的中生代女演員,但是她在《生而為人》的演出居然可以如此扁平無味。這當然不是陳雪甄的問題,而是乾涸的劇本加上毫無想法的場面調度,造就了如此刻板失真的母親角色。這是一部空有想法但眼高手低無法將之付諸實現的失敗作品。

二、《金不厭詐》

王重正上一部執導電影《祭旗》是我心中2019年度最差台片,不過他幫大愛電視拍的連續劇《大林學校》倒是有打動我,我尤其喜歡林千鈺和李璇在劇中的演出,所以為了林千鈺極可能是她演藝生涯唯一電影女主角的表演,我還是鼓起勇氣進戲院支持《金不厭詐》。

可惜走類型喜劇路線的《金不厭詐》雖然比起公路喜劇《祭旗》略有進步,一旦和《大林學校》描述人情義理自然風趣的舉重若輕相比,卻是相差甚遠,無論是說故事的方式,還是場面調度都嚴重跟不上時代。這部賀歲片充其量是一部幫金門置入性行銷的超級大禮包,金門風土民情歷史文化加上各種小吃硬生生置入,片尾還有金門十餘處名勝場景員工排排站向銀幕前觀眾拱手拜年的超老派場面,簡直堪比電視台一年不如一年的除夕特別節目,就差沒找俊男美女跳個國標舞助興。

一、《靈語》

如果要選2021年台灣電影的最爛演出,我會在《靈語》的四個主演吳可熙、楊丞琳、鄭人碩和是元介之間游移不決。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但我非常厭惡他們在《靈語》的演出,該片導演蘇皇銘必須要負很大的責任。劇本寫得差、角色非常淺薄、對話愚昧可笑,加上導演又沒想法,放任每個演員自己振翅飛翔,於是成就今日局面。

《靈語》不只編導演俱差,就連配樂和電腦特效都慘不忍睹,最不堪的是那首主題曲,還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伴唱帶方式在中段出現,忍不住想問這個劇組到底有什麼臉拿新台幣八百萬國產電影輔導金完成如此劣作,常言道一點羞恥心也沒有大抵如此。

▍下篇:

2021年台片回顧(下):十四部非看不可的台灣電影

鄭秉泓

鄭秉泓,高雄人,寫影評,策劃影展,也在大學教電影,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

金門 韓國 影評 鄭秉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