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媞/誰該戴口罩?口罩供應穩定後,需重新思考的問題

聯合新聞網 特約作者
民眾搶購口罩會不會使得第一線防疫與醫護人員口罩短缺?政治人物該戴嗎?或許在口罩供...

(※ 文:邱淑媞,前國民健康署署長)

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下稱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口罩問題吵個不休,到底誰該戴口罩?是生病的人要戴、醫護人員要戴,還是「全民口罩」人人皆戴呢?民眾搶購口罩會不會使得第一線防疫與醫護人員口罩短缺?而政治人物該戴嗎?地方政府開會要不要戴?或許在口罩供應較充足後,該有重新的思考。

雖然政府與專家咸認為,台灣目前沒有社區傳播,不用戴口罩。然而,歷經SARS洗禮的台灣民眾,仍是緊張並戒慎以對,在政府緊急調度配給之下,大多數人戴上了口罩。在這樣幾乎「全民口罩」的防疫措施下,通過事後檢驗發現,1月底已出現感染源不明的病人,民眾謹慎以待也不無道理。

「全民口罩」間接降低染病風險

理論上,最需要戴口罩的,是「生病的人」與醫護人員。問題是,「生病的人戴口罩」這件事,在現實上做得到嗎?

首先,新冠肺炎的症狀與流感或類流感近似而不明顯;更糟的是,新冠肺炎已有多起尚未有症狀時就具傳染力的案例。換言之,若被感染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生病,又如何知道要戴上口罩呢?

其次,如果知道生病了,就做得到戴口罩嗎?即使這樣的公衛知識多年來不管在教育、媒體與有關機關上多次宣導,但現實上依舊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畢竟,人們通常無法預知自己會生病,對於自身生病的感知程度也往往因人而異。如果自己平時沒有預備口罩的習慣,生病以後再去購買,未必買得到;況且,購買過程中,還潛藏著病毒傳播的風險。若當買口罩的人已是生病的人,恐怕販售口罩的業者也會有所顧忌。

買到以後呢?若滿街沒人戴口罩,你戴了,大家斜眼多關注你幾眼,嫌你生病為何不在家就好。所以,你到底是要戴、還是不要戴?何況戴口罩有許多不方便,如果不習慣戴口罩,即使生病,恐怕也不會隨身攜帶常會忘記戴。習慣的養成非一蹴可幾。

因此,當一件事在整個社會是「例外」、對個人也是例外,那麼,即使是例外的情境發生了,它仍舊不會被有效執行。

幸好,民眾很有智慧,反正戴就是了;當人人為求自保而戴上口罩,在不自覺發病的時候,也是戴著口罩。於是不論誰發病,都做到了「生病的人有戴口罩」這件事。全民戴口罩,不僅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別人。而不戴口罩的人此時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這樣的社會互動,更普及了戴口罩的效應。

戴上口罩,也會形成提醒作用:既然疫情當頭,戴上口罩,當然更要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少出入公共場所。

戴上口罩,也會形成提醒作用:既然疫情當頭,戴上口罩,當然更要勤洗手、不觸摸口鼻、...

政治人物什麼時候要戴口罩?

除此,政治人物平常接觸的人群面向廣泛,在這波延燒全球的疫情中,有些國家領導級的人物都難以倖免而染病、甚至病亡。政治人物常在公開場合接觸許多民眾,本來就屬高暴露、高風險的族群,戴口罩、拱手不握手,既是對民眾的尊重與保護,也間接保護自己,以及未來會與自己接觸的民眾。

地方政府開會要不要戴口罩?應該要。誠如上述,防疫前線感染風險較高,戴口罩是一種積極的風險管理措施,避免一旦任何一位感染,相關單位人員都得進行居家隔離,進而致使政府機關停擺;而一旦防疫指揮系統出現停擺,也恐有防疫漏洞之隱憂。

有縣市在春節期間就率先要求所有人進醫院必須戴口罩、醫護人員也必須戴。結果幾乎全台灣醫療院所都這麼做了。醫療機構成為台灣最早人人戴口罩的地方,加上健保卡核對、動線分流,幫台灣守住了第一線。

明明病毒數度溜進台灣、也溜進醫院,為什麼台灣能抵擋至今尚未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表現出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防疫成效?

固然,邊境控管、嚴格檢疫、資訊流通與大數據等傳統與數位防疫作戰皆功不可沒,然而,全民戴口罩——沒生病戴、生病而不知情的也戴——使得冠狀病毒被兩層口罩隔開,可能也是本次防疫成效突出的原因之一。

民眾戴口罩、勤洗手,減少了病毒擴散機會,進而也減輕醫護負擔,不但不是害醫護人員,反而是全民參與防疫的表現。

全民戴口罩,冠狀病毒被兩層口罩隔開,可能也是本次防疫成效突出的原因之一。 圖/歐...

時事觀察 新冠肺炎 特約作者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