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共禁止「黑嘴」唱衰經濟看張維迎的緊急呼籲

聯合新聞網 吳介聲
習近平於8月下旬再度號召「共同富裕」,強調「三次分配」,中國眾家科技富豪突然群起...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近期多次強調推動「共同富裕」,網路巨頭如騰訊與阿里巴巴紛紛響應「樂捐」千億做公益,質疑中國經濟的輿論仍甚囂塵上,中共當局緊急嚴禁網媒「黑嘴」唱衰經濟。對於此等現象,中國知名自由派學者張維迎警告,中國如果失去對市場經濟的信念,干預越來越多,恐將走向「共同貧窮」。

習近平於8月下旬再度號召「共同富裕」,強調「三次分配」,中國眾家科技富豪突然群起捐輸扶貧,善款動輒百億,猶如向中共繳「保護費」。連向來因重視中國經濟關係而被視為「同情」中共政權的日本媒體《日經》也在9月3日直指,與其說這些富豪是奉獻社會,更像是被恐懼所驅使的行動,越來越多擔憂顯示,這種趨勢將消耗中國民企的活力。

中國民企富豪被恐懼所驅使?

中共近期整治大型民企雷厲風行,已被中外輿論形容為「文革2.0」,所謂「共同富裕」政策則很難不被聯想到共產主義,以及約百年前(1928年)毛澤東在中共管區殘酷的「打土豪分田地」。

根據《彭博社》統計,今年至今中國企業和富豪捐款已經超過 370 億美元;《CNN》也報導,知名投銀高盛(Goldman Sachs)報告,此波整頓讓中國企業全球市值蒸發了3.1兆美元(約合台幣86兆),約占2020年中國GDP兩成,連國際投資人也難逃「洗劫」。

中共當局對網路巨頭與金融市場頻頻出招之際,官媒《新華社》8月27日報導,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簡稱「網信辦」)將「專項整治」輿論唱衰金融市場現象,禁止網路平台與「自媒體」以「黑嘴」唱衰中國經濟。

網信辦羅列網路平台與自媒體八大問題,例如胡評妄議歪曲市場、充當黑嘴唱空炒作、煽動悲情恐慌情緒、冒用專家開辦活動…等等。網信辦宣稱此行動是為了「有效遏制財經類信息網上傳播亂象,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網上輿論環境。」

相關業者聞訊不敢怠慢。8月28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以及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大型網媒平台紛紛宣布配合清查「歪曲解讀」、「唱衰中國經濟」等轉載內容,列為自審自查重點,還要求網民帳號「對照自查」。

根據《彭博社》報導,微博迅速響應清查違反發布財經新聞的「黑嘴」,封殺至少52個帳號,例如擁有325萬粉絲的「股社區」。

今年至今中國企業和富豪捐款已經超過 370 億美元。圖為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

經濟頹勢不需「黑嘴」唱衰

然而數字會說話,眼前的中國經濟頹勢根本不必中國網媒自己「黑嘴」唱衰。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分析,中共近期重擊民企導致中國A股、港股以及美股之中概股市值蒸發約7.1兆人民幣,等於把中共宣稱今年GDP年增7%都蒸發了,7月下旬開始更是惡化。

此外,數十年來逢迎中國市場不遺餘力,而且獲利豐厚的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上個月紛紛看衰中國經濟,下調中國第三季經濟成長預測,高盛將原估5.8%的GDP年增率砍到2.3%,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則砍到2%。

何謂黑嘴唱空炒作、煽動悲情恐慌情緒?誰可以評斷界限何在?難道是經濟門外漢的「網信辦」嗎?金融機構、學者專家還敢憑良心對中國經濟示警嗎?

《彭博社》報導,9月1日,向來勇於直諫中共當局,常被刪文警告的北大經濟學教授張維迎,在著名的「經濟50人論壇」網站發表「市場經濟與共同富裕」文章,直言「從歷史上可以看到,反對市場經濟的最大力量,就是特權階層和既得利益者。」並且強調如果政府干預越來越多、走計劃經濟,中國就會走向「共同貧窮」。

張維迎指出,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更平等更公平,市場經濟給普通人提供走出貧困發家致富的機會,市場經濟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平等的一種制度」。並解釋「扶貧的錢形式上是政府或慈善機構給的,本質上是企業家創造出來。」正是企業家創造財富,才有了可用於扶貧的錢,如果企業家沒有積極性創造財富,政府也就沒有錢轉移支付,慈善事業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倘若企業家創業積極性下降,將影響工作機會、消費者和慈善事業,導致國家重新走向貧窮。

張維迎強調,「不要忘記,當年搞計劃經濟的本意是為窮人謀福利,結果卻造就了越來越多的窮人,使窮人的命運比過去更悲慘。」

「經濟50人論壇」是習近平親信、現任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多年前號召成立的經濟學者專家論壇,張維迎雖然常因時評得罪當局,畢竟還是體制內的菁英,《彭博社》等媒體指出,此時張維迎所傳達的謹慎態度相當罕見。

即使9月6日劉鶴在一場經濟博覽會向民企喊話「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現在沒有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試圖穩定民營經濟,恐怕無濟於事,中共即將加強對各行各業的監管甚至掌控之趨勢明顯,仍舊令人擔憂。

9月6日劉鶴在一場經濟博覽會向民企喊話。 圖/新華社

吳介聲

本名吳奕軍,鉅石智庫創辦人,前網路與投資高管,曾旅讀波士頓、新加坡。著...

習近平 中國 時事觀察 吳介聲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