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落幕,南韓報紙怎麼看?(下)

聯合新聞網 楊虔豪
2020台灣總統大選,最終蔡英文總統連任成功。圖為蔡英文支持者比出3號手勢。 圖...

▍上篇:

2020台灣大選落幕,南韓報紙怎麼看?(上)

《京鄉新聞》:提醒蔡政府ECFA危機將至

進步派的《京鄉新聞》則在12版整面篇幅報導台灣選舉結果,以「『怕變香港』選擇反中的台灣……蔡英文以歷來最高得票連任」為主標,從去年初習近平宣示的統一方案和香港反中示威持續開始講起,說明這些事件激起台人害怕主權會喪失的「亡國感」。

「對『亡國感』,蔡總統清楚表明守護台灣主權,並承諾自主國防、不容一國兩制,相反地,韓市長打出『台灣安全,人民有錢』,透過強化與中國的關係,追求台灣安定發展,卻無法體察『討厭共產黨』的台人情緒。」

報導也評價,去年底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壓倒性勝利,如今連台灣選民也選擇「具獨立傾向」的蔡總統,會讓力求統一的習近平主席的政治負擔,更為沉重。

京鄉同時稱讚,清廉形象及政策推動力,是蔡總統強項,對推動軍公教年金刪減、非核與同婚等牽涉敏感議題的改革,也都果敢推動。但2010年締結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於今年9月展開延長協商,若中國不想延長,對中國進出口享受免關稅的台灣企業,可能會受到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京鄉特地為台灣選舉發表社論,當中說明,中國為實現一統香港、澳門與台灣的「中國夢」,對台威脅水位會明顯更高,並行使切斷台灣邦交國與武力威脅台灣等壓力。但從香港(抗爭)中所見,中國得了解,強硬路線只會引發國際社會反彈。

社論中以對中、台雙方的和平呼籲作結道:「單就統一與獨立的對立結構,是無法解決兩岸關係的,不僅是蔡總統,中國政府當然也有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共識,在雙方設下統一或獨立等肯定的目標前,應當先思考和平、共存與共生的方案。」

《京鄉新聞》以「『怕變香港』選擇反中的台灣……蔡英文以歷來最高得票連任」為主標,...

《韓民族新聞》:肯定蔡政府同婚政策

同為進步派,而且作為南韓少數挺同報紙的《韓民族新聞》,報導篇幅雖小了一點,但與他報不同的是,除提到香港因素影響台灣外,《韓民族》對蔡總統任內政績與施政風格,有較多著墨,並試圖與韓市長有一番比較。此外,《韓民族》並認為蔡與民進黨推動同婚,吸引年輕人支持,最後順利擺脫地方選舉慘敗的陰霾。

「蔡總統透過訪美與輸入美製武器等,來強化台美關係,另一方面,減稅政策與增加國防預算增額也取得均衡,在國內政策上,取得一定成果。蔡總統並於去年5月,在輿論反對下,仍用力推動亞洲國家首見的同婚立法,投出東山再起的信號彈。」

面對韓市長,《韓民族》則評價道,「韓候選人依靠在地方選舉掀起的旋風,突然出馬角逐總統的過程,還有擺出『親中=救經濟』等安逸的現實認知姿態,最後反而絆住自己。」當中並提及,韓市長所在的高雄市,總統與立委選舉,國民黨皆慘敗於民進黨。

《韓民族》也刊出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的訪談,他分析道,「蔡總統當選演說中,並未提其『九二共識』,這是要避免與中國正面衝突,相反地,他也明確表達拒絕一國兩制的立場,因為國民的反感實在太大了……蔡總統面對中國威脅,提及『民主防衛機制』,代表日後她會謀求以立法手段來阻擋中國干涉。」

《韓民族新聞》報導篇幅雖少,但對蔡總統任內政績與施政風格有較多著墨。 圖/韓民族...

《韓國日報》:一國兩制救了蔡英文

中間立場的《韓國日報》則較為平鋪直敘地報導台灣選舉結果,並附上師大教授范世平的專訪,標題為,「習近平強逼的一國兩制,成為挽救蔡英文的火柴」。范教授提到,台灣人用選票行使對一國兩制的拒絕權,並表示:「習近平主席若真的賢明,就應該透過與蔡總統會晤,來得出成果。」

與其他報紙不同的是,《韓國日報》對范教授的專訪中,對韓國瑜市長有更多著墨,他指出,「蔡總統在2018年地方選舉失敗,而出現很大動搖,卻因明確表達拒絕一國兩制而得救,韓國瑜市長態度就沒有那麼斷然,去年1月,他前往促進香港一國兩制司令台的中聯辦訪問,就是個象徵。」

范教授也表示:「韓國瑜(的崛起)代言出從一個「無關輕重的人」(Nobody)成為「特別的人」的過程,這對對與他處境類似的人們而言,掀起巨大反響。國民黨內沒有像他有如此具實力與影響力的人物,他可能也會出來競選下任黨主席。」

《韓國日報》標題為「習近平強逼的一國兩制,成為挽救蔡英文的火柴」,並訪問台灣學者...

台灣大選成保守派報媒「借刀殺人」對象

觀察《朝鮮日報》、《東亞日報》與《每日經濟新聞》,能發現這些保守派報紙,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蔡總統的非核政策。

由於減低對核電廠的依賴,也是南韓總統文在寅提出的主張,素來以擁核來發展經濟的保守派報紙,對此更是不餘遺力攻擊。而2017年,台灣發生全國大停電,還有2018年與九合一選舉合併實行的「以核養綠」公投案,獲得通過,就讓南韓保守派媒體大作文章,紛紛藉機批評文總統的非核政策不切實際。

因而,保守派報紙對本次台灣選舉的報導,刻意重提核能問題,頗有帶風向的意味。但立場最為強硬的《朝鮮日報》,這次顯得收斂,反而是帶出同時親中又主張重啟核電國民黨,並無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對策的說明。由於南韓國會選舉即將於4月登場,目前保守派的自由韓國黨居於弱勢,《朝鮮日報》在拿出核電問題暗批文總統的同時,也警告在野的自由韓國黨,得拿出明確的經濟論述,否則國民黨的處境,將會於南韓重演。

《每日經濟》的論調,就有更明顯的企圖,要藉機打擊自家進步派政府。由於自文總統於2017年就任後,基本時薪連續兩年調高10%,而每週法定工時也從68小時縮減至52小時,立場偏袒財閥、並講究現實利益和經濟發展的報紙,認為這樣只會讓資方負擔加重,並導致社會混亂,不利經濟成長。

因此,台灣的案例就成為能「借刀殺人」的對象,但這些保守派媒體見獵心喜地要藉此攻擊文在寅政府時,並不太費心思去查證細部事實。

包括2年前的大停電是「人為操作疏失」,與核電運轉與否根本無關;而一例一休的確造成各公司企業混亂,但台灣薪資長期停滯,直到這幾年有所提升,仍讓不少青年世代覺得,所得成長並未非常有感,台韓背景仍相當不同。

而南韓的進步派報紙,向來對中國都還保有些許友善態度(但不像台灣的親中媒體誇張),而相較站在親美反共與對北韓採強硬基調的保守派報紙,會更傾向鼓吹「和平」。因而在《京鄉新聞》中,能看到在報導盛讚蔡總統的同時,社論卻主張「統獨前先思考和平共榮」的理想說詞。

南韓報紙報導台灣的侷限

而不論保守或進步派報紙,共同出現的問題,在於韓市長作為台灣歷代大選中,罕見的「非典型」候選人,他訴諸民粹,甚至多次違背承諾或散播不實的消息等作為,並未有所說明。

事實上,台灣青年世代產生「亡國感」,不僅是香港反送中事件與中國進逼,還包括質疑為何國民黨會派出發言舉止失當,甚至無法正面回應質問的韓市長作為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在屢次失言的同時,黨內也無人制止,又有韓粉強力擁戴,讓不少選民認為選舉已毫無原則,而對台灣未來感到擔憂。

除非駐點採訪或長期蒐集台灣相關資料,否則單靠韓媒駐北京記者,短暫幾天來台灣採訪,或由不通曉華文的首爾總部記者發稿,都無法避免前述問題。南韓報導台灣事務,在這次大選,就能看到侷限性。

不論保守或進步派報紙,共同出現的問題,在於並未對韓國瑜訴諸民粹,甚至多次違背承諾...

楊虔豪

定居首爾過著採訪與寫稿生活的駐韓獨立記者。畢業於成功大學政治系,總是被...

2020大選 時事觀察 韓國瑜 蔡英文 反送中 楊虔豪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