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的部長們》:南韓電影如何再次「殺死」獨裁者朴正熙?

聯合新聞網 翁煌德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韓國商業片談轉型正義不是新聞,《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A Taxi Driver, 2017)的成功許多人依然記憶猶新。但這議題其中仍存在禁區,例如韓國前總統朴正熙

朴正熙的功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有定調,這位掌權18年的韓國獨裁者,一手推動經濟改革締造「漢江奇蹟」,帶領南韓脫貧走向現代化;另一手卻實行鐵腕統治剷除異己,造成生靈塗炭。1979年10月26日,時任中情部長金載圭將之槍殺(又稱「10.26事件」),朴正熙的時代正式告終。

朴正熙雖然人已不在,但他的幽魂依然纏繞南韓政壇。如同台灣長輩緬懷兩蔣,韓國人亦然,對威權的懷念隨之移情,2013年將他的掌上明珠朴槿惠送進青瓦台。然而,朴槿惠的下場大家有目共睹,若說朴正熙第一次亡命是在1979年,那朴槿惠隨「崔順實干政醜聞」下台,便是朴正熙的第二次斃命。

在禹民鎬執導的《南山的部長們》(The Man Standing Next, 2020)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朴正熙之死的重演而已,也像是形式上再殺了朴正熙一次,宣告舊時代的結束。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重演「朴正熙之死」

這並不是韓國電影第一次以朴正熙之死為故事主軸,在林贊相執導的《總統的理髮師》(The Presidents Barber, 2004)和林常樹執導的《總統致命一擊(暫譯)》(President's Last Bang, 2005)之中,也曾經提及了這起改變韓國的歷史事件。

《總統的理髮師》(The Presidents Barber, 2004)有如韓國版的《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94),由宋康昊飾演的一名純樸青年漢莫,誤打誤撞進入青瓦台,成為朴正熙的御用理髮師。由於電影以喜劇為基調,對朴正熙的作為刻畫得並不深入,反而彰顯了他人性化的一面。

但這並不代表導演想要「洗白」朴正熙,劇中憨厚的漢莫為了救活久病的兒子,聽巫師說只要能挖除龍的眼珠熬藥便能除病,遂在得知自己的主子朴正熙被殺之後,竟設法動手去挖總統的眼睛救子,完全不為他的身亡感到悲痛。轉型正義以此另類手法進行實踐,令人意想不到。

《總統致命一擊》(下簡稱《總統》)則是圍繞在事發當日的相關人等,導演以朴正熙、金載圭、金載圭隨扈、陪酒女等多個觀點描述整起事件的始末,有別於《南山的部長們》(下簡稱《南山》)讓電影停留在朴正熙死後不久直接收場,《總統》將故事延伸到朴正熙死後各方勢力的反應。

導演以類似黑色幽默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使得角色顯得有些漫畫化。朴正熙的昏君形象被強化,成為沉迷酒色的統帥,並且滿口日語(朴正熙在28歲以前皆是活在朝鮮日據時期,因此能操流利日語),似乎暗示他繼承了過去日本獨裁者的風範。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車庫娛樂

該片場面考據仔細,但對金載圭心理狀態的描繪比較表面,整體不如《南山》出色,不過對於當時的韓國社會而言,這部作品已足以掀起軒然大波。彼時朴正熙之女朴槿惠,是最大在野黨大國家黨黨魁,也許她知道自己的身分不適合發表意見,於是她讓關係密切的弟弟朴志晚,出面代表朴家向片方提告。

朴志晚以該片有損其父親形象為由要求禁映。經過裁決,首爾地方法院最終作出了折衷的裁定,雖然同意電影上映,但是要求片方必須刪去片初和片末的四分鐘紀錄片影像(片末為朴正熙葬禮畫面),認為這會「誤導」觀眾電影劇情完全屬實。如不同意修改,每上映一次就要罰2.9萬美元。韓國電影界怒不可遏,力表聲援自由創作,導演林常樹雖然服從裁決,但故意放了同樣四分鐘的空白影像,刻意維持同樣的片長以示抗議。

再經過將近一年的上訴,片方成功推翻了法院判決,得以將紀錄片影像再放回去,完整版並於當年度的釜山影展放映。當時林常樹接受媒體採訪時,便說:「從精神上,朴正熙對我們(韓國人)仍有影響。我的目的是希望讓他的影響消退,為他舉行一個真正意義的葬禮。」但很遺憾多數韓國民眾並未看到有葬禮影響的那個版本。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政治驚悚片名導禹民鎬

有別於《總統》中對金載圭動機的省略以及對暗殺場面的著重,以《萬惡新世界》(Inside Men, 2015)等政治驚悚片聞名的中生代導演禹民鎬,顯然企圖心更多一些。

《南山》試圖重整事件的前因後果,將時間拉到朴正熙身亡前兩個月,描述金載圭何以從朴氏的親密戰友轉而動念殺害他。但要去處理這件事情本身便充滿爭議,因為光是金載圭殺人的動機,即便到現在都沒有定論。

若先不論史實,許多人下意識會認為殺害元首者肯定有政變篡位之意圖。但金載圭雖然位高權重,是政壇二把手,當時也有部屬協同作案,但他並未掌有軍權,因此無法在案發後即刻擁兵自重,這使得他之所以殺人的理由更顯得疑雲重重。

在《南山》片末便有這麼一場戲(《總統》亦然):在殺害朴正熙之後,金載圭與同車的陸軍參謀總長鄭昇和說自己要去南山(中央情報部),但鄭昇和卻說服他去軍部,最後金載圭同意掉頭。

金之所以想回到自己的主場南山,顯然是意在與鄭「商量」一番,但鄭清楚自己去了南山是陷自己於不利,便以「必須即刻宣布戒嚴以免北韓趁亂來襲」為由,堅持要回自己的主場進行指揮。隨後到了軍部,金載圭被鄭昇和逮捕,被提交軍事法庭審判,期間遭遇刑求,最終被判處絞刑。許多史學家認為金載圭在車上的一念之間,改寫了韓國現代史的走向。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金載圭為何痛下殺手?

針對金載圭為何痛下殺手,外界一直眾說紛紜。之後以政變上台的強人全斗煥(在本片尾聲從保險櫃搬出黃金的全將軍便是他)聲稱金載圭是為了政變而動手,但他是否相信又是一回事,很可能只是方便他在上台之後整肅政敵鄭昇和(在全上任之後,鄭被視為金載圭同謀而入獄)。

另一廣被接受的說法,則是將原因歸為職場上的人際失和。金載圭與朴正熙的另一心腹、時任警衛室室長車智澈素來不合,據稱金很可能只是不滿「小人得勢」,而決定開殺戒雪恨。

這在電影中也有詳盡的交代,在朴正熙被暗殺十天之內,當時的在野黨新民黨總裁金泳三被褫奪議員資格,頓時民情激憤,引發「釜馬民主抗爭」。怒火燎原,眼看即將波及首府漢城(今首爾),車智澈當時力主戒嚴、鎮壓學生,並抨擊金載圭辦事不力。

外界認為金載圭很可能認知到自己即將失勢,因此決定「幹一票」。而金載圭真正認知到自己失勢的關鍵,據傳是因為在他行刺當天,被拒絕與朴正熙同搭一架直升機(《總統》和《南山》對該直升機事件皆有描述)。

然而,究竟金載圭動手的關鍵原因為何,在他死後已經難以驗證。但《南山》劇本甚至想到了比事實更理想的角度,即是將所有可能性共冶一爐,指出金氏動下殺念或許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壓力鍋爆炸的結果。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為自由民主,或只是壓力炸鍋?

本片大多篇幅皆在描述前中央情報部長金炯旭與金載圭之間的關係。劇中,金炯旭流亡美國作證指控朴正熙,繼位中情局的金載圭恰好是金炯旭好友,便奉朴之命前往美國與之交涉,阻止他出版意在揭露朴氏政權的回憶錄。金炯旭後來忽然失蹤,成為韓國政壇懸案。

電影中,編導杜撰了一場兩方人馬追殺的大戲,描寫金載圭與車智澈之間的激烈角力,並且直指金炯旭是金載圭下令殺害。片中,金炯旭的屍首被扔進養雞場粉碎機之中絞碎。這場戲並不是憑空杜撰,而是在2005年一名聲稱曾參與刺殺行動的匿名人士投書韓國媒體所言。

這名人士明確指出朴正熙便是幕後主使,但在電影裡,編導卻描寫成這是金載圭一人主使。然而,以為立功的他,卻未獲朴正熙正面肯定,朴甚至以「這人朋友都敢殺」為由,決定疏遠金載圭。誠然,這些敘述都無歷史根據,可能只是穿鑿附會,但若只就戲劇角度的人物塑造而言,這些敘述都足以成為有力的動機。

然而,另一項敘述卻更有些道理。美國老大哥確實在整個過程中有下指導棋之嫌。數場戲描述了金載圭晉見美國大使的場面,而事實上在案發前五小時,他才與大使來天惠(William H. Gleysteen, Jr.)見面。雖不知金載圭是否真是在美國授意下殺人,但許多跡象顯示,美國當時的確已不願再為朴正熙背書。雖然當時來天惠果斷駁斥了這個陰謀論,然而美國人即便真有介入當然也會否認。

在史實中(《南山》也使用紀錄影像呈現),金載圭最終受審時為自己的行為辯駁,聲稱自己是為了自由民主而殺害朴正熙,他認為朴違背諾言成了終身獨裁者,背棄了當年的革命理想。此外,他認為此一行動可以阻止韓國人持續遭受屠殺,並且消除韓國的獨裁國家形象,走向新局。

如今回過頭看,他只做到了一半。釜馬民主抗爭因為朴正熙遇刺戛然而止,後續的反民主鎮壓沒有發生。但韓國在不久之後進入軍管,直到1987年「六月民主運動」後才進入民主時期。

金載圭並非善類,長年來為朴正熙殘殺異己,難以相信他突然頓悟,「受到自由民主感召」。況且他除了槍殺朴正熙,也殺了死對頭車智澈。在《南山》中描述金行兇當下說了一些對於民主理想的觀點,但實際上他只是針對死對頭車智澈辱罵了一番。之所以「臨時起意論」一直大於「預謀論」,也是因為金載圭還衝到樓下換了一把槍再衝上來,如果是精心策劃的革命行動,不至於如此亂無章法。

《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圖/IMDb

史實事件改編的典範之作

無論如何,金載圭的行動結束了朴正熙的威權時代,間接避免了殘暴的鎮壓行動,多名民主領袖如金泳三等人,都得以繼續組織民主運動。金載圭這個被認為極度魯莽且意義不明的暗殺行動,意外成就了今日的南韓。這也難怪《南山》選擇將金載圭刻劃成偏向正面形象,明顯有為其翻案的考慮,光是請來人氣巨星李炳憲飾演他,就再明顯不過。

《南山的部長們》1月底在韓國上映後掀起觀影熱潮,連續兩周奪得韓國票房冠軍,口碑與票房雙贏。截至目前為止觀影人數近500萬人,並創下超過400億韓元票房的成績,表現遠勝過當年輿論反應兩極的《總統致命一擊》。

這場「朴正熙葬禮」更加成功無阻,說明韓國社會已能拋下威權陰影。即便不論意義,作品本身也是傑作,編導有效提煉了正史、野史加上一些個人的推論與揣想,將之戲劇化,堪稱是史實事件改編的典範之作。暗殺戲當晚的場面調度也相當出色,即便對這段歷史不熟悉的觀眾,也能將之視為精彩的政治驚悚片來觀賞,極富娛樂性。

最後,一樣是老生常談,看到韓國透過電影所實踐的轉型正義,台灣能從中獲得什麼省思?

翁煌德

現任梅花鹿影展、光孚影展策展人。台灣影評人協會常務理事。粉絲專頁「無影...

影評 韓國 朴槿惠 轉型正義 翁煌德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