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於那些日常中的神——濱口竜介的《偶然與想像》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偶然與想像》(偶然と想像)是我今年2月在柏林影展中看到最喜歡的作品,倏忽間一年也快要過去,作品的魔力依然深刻;更可貴的,這是一部會讓人思索何謂「電影」的作品。
本片由三部短片集結,第一部〈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中,女主角發現閨蜜的曖昧對象竟是自己的前任,這段偶然重遇意外勾起那段藕斷絲連的關係。第二部〈敞開的大門〉的女學生受到因畢不了業而想報復教授的男同學所託,接下任務以美人計引誘教授,原先不懷好意的女主角非但誘惑未遂,反倒讓彼此相互坦誠,在那小小的空間中情慾流動,門的「敞開」是公眾與私人空間的微妙互動,兩人透過文學談論著性,卻彷彿是一次偶然的人性探索。
第三則故事〈再一次〉更是充滿靈光,中年女子回到故鄉仙台參加高中同學會,在車站裡偶然遇到老同學,對方邀請她去家裡聊天後才發現彼此認錯人了,但雙方「將錯就錯」,扮演對方「想像」中的那個人。當生命步入中後段,青春回憶裡的炙熱情感都已塵封久遠,那些當時想說但說不出口的話,想愛但愛不得的人,如今只成為一個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的名字,因此當最終我們看著其中一位女主角在「角色扮演」後,激動地說「我想起他的名字了!」那些偶然與想像似乎也成為某種情感的實質慰藉。
「化繁為簡」的「電影感」
現今許多電影重視議題、在乎成本,諸如大製作、高規格等口號在電影之外層層包裝,那些商業流水線製作的「完美」作品,亟欲讓觀眾震撼,確保眼淚流夠,但一週後、二週後當觀眾回憶起這部作品,往往是尷尬空白,悵然發現作品本質乏善可陳,彷彿吃了滿嘴調味,卻絲毫沒有嚥進靈魂。
日本導演濱口竜介則截然不同,他的作品令人想起南韓導演洪常秀,也容易連結起法國新浪潮大師侯麥(Éric Rohmer),這些電影大師的電影表面平鋪直敘,卻總令觀眾餘韻無窮。《偶然與想像》亦然,對白如此精練又聰穎,將故事化繁為簡,以人物間日常對話,講述背後更大的母題,而那些母題不是繁重議題,通常都是切身而難以言說的細膩情緒,是創作者認真觀察「生活」、理解「語言」的成果。
觀眾接收後則又會「由簡入繁」,看著角色們間單純互動,沒有複雜的運鏡或特效,卻足以感受複雜人性與情感被巧妙詮釋。對我而言,如此用簡單對話呈現偌大劇情張力的技法,但同時化技巧和斧鑿於無形的高明,就是造就本片充滿「電影感」的精妙。
那些彷彿見到微光綻放的時刻,都是源於觀眾對人生的體悟和連結,而我們時常沒有意識到那些「日常中的神」,於是我們在電影裡看見角色在面對前任時悄然體現愛的樣貌,看見角色在文學中治癒,看見角色藉由一場錯誤的虛幻找到真實,那些嫉妒、憤怒、慾望、不安和被理解的寬慰,藉由一次次的「偶然」與「想像」被演繹出來,這是一部療癒電影,不過不是市面從不缺乏的心靈雞湯,而是親密觸動,那是唯有在透徹洞察人性後,才得以體認的溫柔。
電影的魔法
第三篇〈再一次〉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濱口竜介電影中的劇場元素讓作品更為迷人(此元素也展現在他的另部新作《在車上》),這種「戲中戲」的層次在第三則故事更為明顯。〈再一次〉的主角是兩個中年女子,這或許是社會上通常不太願意花時間仔細觀察的對象,在人生似乎不再有驚喜和波瀾之際,卻因為一場錯誤的緣分,兩個互不相識的人成為那個給予救贖的人。
〈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是關於一段逝去關係的惆悵與無奈,〈敞開的大門〉是一段關係在保持距離下的親密擁抱,〈再一次〉則是關係的重新定義與建構,三段看似無關,卻都是一段「情緒出口」,與過去的情人、情緒和回憶和解,且都以女性作為敘事主體,劇本韻味無窮,閃光乍現。
本片英文片名為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意謂「命運與幻想之輪」,三部短片連結之間都有一段清澈的圓舞曲,就像持續推動著這座名為生活的巨輪,讓這些「偶然」帶我們去到更多「想像」。
電影的魔法從來不在形式,而在故事本身。電影之神也不屬於光鮮亮麗的典禮會場,而存在於一雙善於捕捉日常的眼眸。《偶然與想像》看似簡單平淡,卻是電影之所以美好,之所以能直指人心的典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