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奧斯卡入圍分析:多元價值影響戰況,靠攏商業能否吸引收視回流?
第95屆奧斯卡入圍名單公布,入圍大贏家以電影《媽的多重宇宙》的11項最多,其次則是《西線無戰事》與《伊尼舍林的女妖》九項、《法貝爾曼》也以七項提名緊跟在後。本屆奧斯卡看點為何?
《媽的多重宇宙》領跑、德語片《西線無戰事》脫穎而出
一如期待,《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入圍成績豐碩,包含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與女配角等重要獎項皆獲得提名,是本屆最佳影片最有力的競爭者。《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雖在英國影藝學院獎(BAFTA)僅慘澹入圍一項,但奧斯卡待其不薄。在大導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光環下,榮獲最佳導演可能較最佳影片有希望。
提名眾多者還有德國電影《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改編自德國同名經典小說,過去曾多次影視化改編,本次改編也不遜色。震撼配樂、壯麗攝影以及優秀的群戲與場面調度,是以一戰為背景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不過或許因題材或片型,去(2022)年10月底在串流平台上架後,討論度並不高。縱使在獎季皆有一席外語片名額,但幾乎都以印度《雙雄起義》(RRR)或韓國《分手的決心》(헤어질 결심)包辦得獎,直到後期才逐漸被注意。
由於本次《雙雄起義》並非是印度國際影片代表,自然無緣獎項,而《西線無戰事》誕生於俄烏戰爭爆發的一年,啟示性可能格外受到會員重視。在英國電影學院獎又以14項提名領跑,追平《臥虎藏龍》的最多外語片提名紀錄,讓電影在獎季聲量不斷升高,也在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等九項提名,居亞軍之位。
近年奧斯卡追求多元,在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重點獎項幾乎都會提名非英語國家導演,例如2018年墨西哥的《羅馬》(Roma)提名影片與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ón)、2019年南韓的《寄生上流》(기생충)提名影片與導演奉俊昊、2020年來自丹麥的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以《醉好的時光》(Druk)提名導演、2021年日本的《在車上》(Drive My Car)提名影片與導演濱口竜介。上述電影也都順利拿下當屆最佳國際影片。
本次外界期待可能是《雙雄起義》占去此名額,沒想到該片僅入圍一項電影歌曲,黑馬最終落在瑞典電影《瘋狂富作用》(Triangle of Sadness)。繼榮膺坎城金棕櫚後,它不僅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著劇本,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也進入最佳導演五強,將與《法貝爾曼》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與《媽的多重宇宙》雙丹尼爾(The Daniels)共同角逐大獎。
多元取勝,男女主雙強戰況詭譎
近年美國影藝學院積極彰顯協會多元性,包含新任主席楊燕子(Janet Yang)自2022年8月上任,是該學院首位華裔主席。今年又有來自80國逾萬名會員投票,對戰況影響有顯著效果。在會員擴充背景下,可期待少數族群更能受到矚目。我們都還記得,2021年韓國演員尹汝貞破紀錄成為第二位獲得女配角的東亞演員,二年後本屆女配角五席中就有二位為亞裔,包含《媽的多重宇宙》的台裔美國演員許瑋倫(Stephanie Hsu)與《我的鯨魚老爸》(The Whale)的越南裔美國演員周洪(Hong Chau)。
總體而言,演技類四大獎項亞裔提名者也共占四席,其中關繼威早已橫掃各大影評協會與業界獎項,奧斯卡男配角幾乎已是囊中之物,以往影藝學院多元性呈現於非裔演員的提名數中,今年反而彰顯於亞裔演員上。
男女主角戰況不約而同地詭譎,兩者皆無獨有偶戰成五五波局勢。男主角為《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的柯林.法洛(Colin Farrell)與《我的鯨魚老爸》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之爭。面對柯林.法洛精湛表現加上作品強勢入圍,布蘭登.費雪的電影可能較為吃虧。女主角則將落在《TÁR塔爾》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與《媽的多重宇宙》楊紫瓊之間。會員的多元性可能對楊紫瓊帶來有利效果,讓今年有望一次看見二位亞裔獲獎者。
驚喜闖入與意外跌出
本屆演員獎大多為新面孔,二十位提名演員當中,除凱特布蘭琪與蜜雪兒威廉絲,其餘皆為首次入圍者,而男女主角的入圍者也各有驚喜。英國男演員保羅.麥斯卡(Paul Mescal)憑《日麗》(Aftersun)入圍影帝,他近年在影視作品中皆交出亮眼成績,但片型為英國獨立電影,過去易受奧斯卡忽視,本次卻一舉入圍男主角,令人振奮。
女主角獎項同樣出現意料之外,英國女演員安德莉亞.瑞絲柏(Andrea Riseborough)以小成本電影To Leslie入圍女主角,她在前哨獎季幾無聲量,主要獎項僅入圍前期的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但在學院投票兩天前,開始出現出現許多名人發文推薦。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甚至特別為電影舉辦放映。
直到1月17日會員投票結束,口碑效應讓她如願入圍,僅約一週的宣傳期可能是史上最短的非典型策略。她的表演雖值得提名,但擠下獎季較被看好的《提爾:純真之死》(Till)丹妮爾﹒戴德維勒(Danielle Deadwyler)與《女王》(The Woman King)的薇拉.戴維絲 (Viola Davis)兩位非裔女演員,宣傳策略引發後續討論。
此外,在獎季中受冷落的《沒有聲音的女人們》(暫譯,Women Talking)慶幸未受奧斯卡忽視,驚喜入圍本屆最佳影片與最佳改編劇本。至於國際影片項目,最大意外是獎季常勝軍《分手的決心》未入五強名單,反倒是波蘭的《如果驢知道》(EO)入列,原因應在於宣傳力道不足。
相較《分手的決心》的意外落馬,評價兩極的《巴比倫》(Babylon)以三項提名作收則是預料之內,該片目前較有希望的應屬入圍配樂獎的作曲家賈斯汀.赫維茲(Justin Hurwitz),讓該片不致空手而歸。有趣的是,今年90歲的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以《法貝爾曼》入圍配樂獎,是史上最年長的奧斯卡入圍者。
靠攏商業,百年老店能否吸引觀眾?
過往奧斯卡可能是眾人關注焦點,但隨著網路分食收視觀眾、疫情影響人們進戲院意願,進而對許多電影陌生甚至冷感,如何提高收視率一向是影藝學院的課題。2018年曾提出新增「最受歡迎電影」(Popular Film)的提案,可想而知受外界抨擊而胎死腹中,但影藝學院向商業看齊已是必然趨勢。
自2009年,奧斯卡增加最佳影片名額至十部,足足是過往兩倍,縱使如此,許多叫好叫座的商業巨片仍無緣進入最佳影片之列。直到2018年才首次提名超級英雄電影《黑豹》(The Black Panther),2019年也提名了《小丑》(Joker),去年《沙丘》(Dune)更一舉提名十項。今年延續趨勢,兩大年度票房鉅片《阿凡達: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與《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皆入圍最佳影片,令人好奇是否能有效吸引收視回流。
後勢觀察,3月見真章
影藝學院會員投票從3月2日開始至3月7日結束,典禮將於台灣時間3月13日舉行,獎季情勢多變,影評人獎青睞對象不見得同樣能受業界人士推崇,因此若要精準預測奧斯卡,各工會獎仍是標準,包含美國導演工會獎(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s, DGA)、美國製片工會獎(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s, PGA)、美國演員工會獎(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SAG)與美國編劇工會獎(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GA)等,都將陸續在2月登場。
奧斯卡獎是公關戰,更是金錢、資源與人脈之戰,牽涉許多作品之外的因素。因此獎項選出的得獎者不見得是「最好」,但根據這份名單,我們得以看出過去一年來,怎麼樣的片被產業關注與認可,其中一定也會有你所喜愛的電影,而那便是得獎作品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