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龍湖巖(下):傳承危機,國寶工藝品的修復謬誤
▍上篇:
民間信仰中,觀世音菩薩有「三個十九」祭典,一是農曆2月19誕辰日;二是6月19得道日;三是9月19出家日。
事實上觀音並非同釋迦牟尼佛般是真實歷史人物,但佛教教義上:觀音有百相;又,人人心中都有佛,所以觀音也可以是任何慈悲且德而配位之人。古人在一年中制定了三個祭拜觀音的日子。上個(3)月逢壬寅年農曆2月19,是其誕辰之日,每當這時,台南六甲赤山龍湖巖(以下簡稱赤山巖)皆香火鼎盛,人潮絡繹不絕。
上篇筆者講述赤山巖的歷史與環境生態問題,本篇將延伸至赤山巖的傳統工藝與其保存危機。
山門整修工程
「誤拆」,這個詞十分好用,有時是惡意的;有時真的是粗心大意造成。自2021年9月中起,赤山巖山門開始進行整修,起初寺方未對外公布施工計畫,關心在地文資的人士紛紛緊張,深怕古色古香的山門泥塑裝飾會遭破壞,筆者也隨當地人士一同關注。
山門——寺廟的大門或山居之門,佛教將「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稱作「三門」或「山門」。
2021年10月初,山門開始進行拆除作業,筆者原先估想,應只有剃除屋頂上的剪黏外層,坯體雛形都還會留下。雖說與原作外觀已有差距,但至少吉祥意涵和裝飾配置還能延續下去。不料卻驚見虎邊燕尾遭到徹底破壞,於是緊急告知寺方。
原來,寺方並未要拆除,反倒是承包商誤解意思,以為要全部拆除。或許再晚一點通報,這座建築就會全部遭到「誤拆」。施工會議的溝通不良是一件很嚴重的失誤。
所幸最終施工司阜有再將誤拆處恢復原狀,事實上,整片泥塑因還要安上新剪黏碗片,都要敷上一層新水泥,泥塑體態早已不是最初樣貌。
那究竟赤山巖的剪黏泥塑為誰所作,筆者起初以為是近年剛逝世的王保原司阜,但在一連串查證後,推測應與更早期的大師——石蓮池有關。
石蓮池與其相連的藝師譜系
洪坤福(1865年-?)
中國福建泉州人,交趾陶與剪黏藝師。隨師傅柯訓渡海來台,參與北港朝天宮和新港奉天宮重建工程,定居於今嘉義縣新港鄉一帶授徒,使該地成為台灣交謬誤趾陶工藝與寺廟裝修工程重鎮。
交趾陶釉色技術上為「泉州系統——水彩釉」;與「潮州系統——寶石釉」大師葉王並立為台灣兩大交趾陶系統;在剪黏方面與潮州何金龍並稱「南何北洪」,是為北派之宗師。
梅清雲(1886年-1936年)
台灣嘉義縣新港鄉人,日治時期於新港奉天宮前從事捏麵人事業,因而與前來修廟的洪坤福結識,成為在台首位徒弟後,改從事交趾陶製作。
石蓮池(1907年-1980年)
台灣嘉義縣新港鄉人,早期務農,後拜師梅清雲門下,並與洪坤福一同從事廟宇裝修事業。梅清雲因有家室,出師後並未跟隨洪坤福走闖,反倒是石蓮池陪著師公南征北討,練就一身好手藝。
戰後曾搬遷至台南新營居住,故一段時期的作品多會落款「新營石蓮池」,赤山巖的泥塑桌裙上就有此款。
林再興(1929年-2010年)
台灣嘉義縣新港鄉人,交趾陶藝師,師承石蓮池。曾參與三峽祖師廟重修工程。1998年獲教育部頒授第2屆國家重要民族藝術藝師。
尋覓國寶大師石蓮池
台南佳里著名的剪黏司阜王保原與其父王石發,也有參與赤山巖的廟宇裝修,但據其他學者訪談保原司阜得知,當時王石發司阜身體已經不好,不能上下屋頂施工,王家在赤山巖的施作,似乎只有油漆及地面上部分泥塑工程,時為1950年代。
依張庶疆《交趾陶匠師石連池之研究》紀錄:1950至1951年,石蓮池於台南官田、麻豆等地修繕廟宇;1960至1966年,於台南新營定居。
再依林美容《從南部地區的「巖仔」來看台灣的民間佛教》紀錄,1955年,赤山巖的頌協和尚,主持新建大悲殿(準提殿、第三殿,以下稱準提殿)及兩側寮房,不久後又將中殿(大雄寶殿、第二殿,以下稱中殿)改建一新。1963年,新建山門,重建中殿,整治「巖埤」。
因此,可得知赤山巖的整修工程是逐年進行且持續性的,如同現今,是先整治巖埤,再修山門,後修舍利塔。當初王保原父子在赤山巖僅有彩繪工程與龍柱泥塑,並無施作剪黏,且年代落在1950年,為第一階段工程,山門尚未建成,故赤山巖的後階工程和剪黏施作等,可排除佳里王氏的可能性。
而石蓮池在台南定居的年份,恰好跟山門新建、中殿重建時間點重疊,且於準提殿中有明確落款「新營石蓮池」的供桌,是個確鑿證據。雖然準提殿基本結構於1955年就開始動工,但剪黏屬於後期工程,後十年再交由石蓮池施作也不無可能。
此外,以中殿屋頂泥塑神仙「福祿壽三仙」與「雙龍」的體態來看,赤山巖的實例可與台南另兩地案例作比較,外觀看起來十分相像。只可惜其它二地的剪黏均已重修過,已失去原味。
此二地分別為「山上南洲開靈宮」與「麻豆護濟宮」。前者於近年進行整修,雖然屋頂裝飾仍是使用傳統剪黏工藝,可當初石蓮池所塑造的泥塑體態卻完全走樣。麻豆護濟宮則有「法定文資身分」,是台南市歷史建築,但也經過整修,重新安上新剪黏,所幸還能見到幾分石氏風格。
赤山巖的傳藝史蹟
除了石蓮池的屋頂剪黏、泥塑供桌外,赤山巖擁有的傳統工藝史蹟與文物還有前面提到的王石發和蔡丁伏共同塑造的水泥龍柱。龍柱位在準提殿,上有二人落款,二人也在台南市定古蹟佳里金唐殿有合作過。而彩繪工程雖無見到落款,但依文獻紀載,廟宇中部分的彩繪,應有王保原的早期作品。
準提殿一大特色就是建築採用中西合璧風格,棟架結構與屋頂是傳統閩式廟宇,整體多採用RC鋼筋水泥建構,非傳統木結構棟架;至於立面,增添了西洋歷史式樣的假山牆,並造了三開間的西式拱門,別具特色。相關經典案例可見彰化縣定古蹟南瑤宮的觀音殿。
廟中除了古佛神尊外,也立有清乾隆年〈孫太爺開租碑〉、清嘉慶年〈奉憲碑〉,以及另外兩座清乾隆、光緒年石碑,都是見證寺廟歷史的重要古物。
小結
與赤山巖有相同特色的其他法定文資案例不在少數,赤山龍湖巖絕對是具有法定文資潛力的百年古剎。就傳統工藝來看,更是台南地區疑似保留石蓮池大量剪黏作品之所在。
山上南洲開靈宮與麻豆護濟宮皆已修復過,原味盡失;赤山龍湖巖的山門也遭重修,現在只剩下中殿、準提殿的屋頂剪黏、泥塑均還保留原樣。筆者對前二間廟進行田野,也都只能見得當今新作,所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的張庶疆老師還擁有2008年時的原作照片,得以探究出赤山巖為石蓮池之作的可能性。
筆者認為,若赤山巖本廟廟體非得整修,那應要將泥塑坯體原件取下,交由文化部門或博館單位進行修護保存,或由政府輔導成立文物館,存放廟內。爾後新作交由新剪黏司阜務實仿作或新創。
這樣才能將工藝品等有形文化資產永遠保存,增添學術資源;而無形文化資產的手藝傳承方面,也能讓後起新秀的工藝師持續發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