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ayo/擲出「死亡之骰」的孩子(上):遊戲逃避現實有用嗎?
桌上角色扮演遊戲(Tabletop Role Playing Game,簡稱TRPG)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晚期開始發展的戰棋遊戲(Wargame)。1812年,普魯士的萊斯維茨男爵(George Leopold von Reisswitz)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款更能模擬真實戰爭樣貌的遊戲Kriegsspiel(德語翻譯過來就是Wargame),並將之作為禮物送給了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這款深受國王喜愛的遊戲,很快就在宮廷和上層社會中流行了起來。
之後萊斯維茨男爵的兒子小萊斯維茨(Georg Heinrich Rudolf Johann von Reisswitz)接手了父親的工作,改善Kriegsspiel的遊戲系統並降低其製作成本,使其成為了普魯士軍隊用來研究真正軍事行動的工具,參與過滑鐵盧戰役的米夫林將軍(Karl Freiherr von Müffling)曾這麼稱讚過Kriegsspiel:
這不是普通的遊戲!這是一種戰爭教育!
約五十年後,快速茁壯的普魯士軍隊在普法戰爭中打敗了原本的歐陸霸權法國,統一了德意志。用最浮誇的說法,Kriegsspiel造成了德國的誕生,而反過來看,普魯士軍隊在普法戰爭中的表現,也讓更多國家注意到Kriegsspiel這款「有用」的遊戲,許多人開始參考或改良Kriegsspiel開發出同類型的其他遊戲,戰棋遊戲於是逐漸成為一種遊戲類型,蓬勃發展至今。在距普法戰爭一百年後,《鏈甲》(Chainmail)這款中世紀風格的戰棋遊戲聞世,之後演變成了近代TRPG的始祖:《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簡稱D&D或DnD)。
不同於戰棋遊戲,TRPG的重點並不在對軍事行動的模擬,而在「扮演角色」和「講述故事」。遊戲人數通常在六人以內,由其中一人擔任遊戲主持者(Game Master,簡稱GM,不同的遊戲可能對此一職位有不同的稱呼),講述和安排遊戲中的故事背景和劇情發展,其他人則扮演遊戲中的角色;遊戲的世界觀常常採用知名奇幻、科幻或恐怖作品的要素,讓玩家化身為「另一個人」前往「另一個世界」展開冒險。自《龍與地下城》誕生至今,TRPG族群發展出了豐富的次文化,對近代奇幻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可說不遜於任何一位單獨的作家或畫家。
一部以桌上角色扮演遊戲為主題的漫畫
DIE這部被提名過三次雨果獎的漫畫,便是一部以TRPG的發展歷史、玩家和遊戲之間的關係,以及現實與虛構的互相影響為主題的作品,由英國編劇基隆.吉倫(Kieron Gillen)和法國漫畫家斯蒂芬妮.漢斯(Stephanie Hans)創作,美國Image Comics出版,連載於2018至2021年,全20回,合訂本全四本也已發行。DIE這個標題不但來自玩TRPG不可缺的「骰子」的單數名詞,也是「死亡」的意思,同時也是故事中主角們所進入的遊戲世界的名字。
DIE不但是作品標題、世界觀設定和故事走向,都處處充滿了會讓TRPG玩家感到熟悉的要素,連載時每回的附錄也都包括了編劇吉倫自己的TRPG經驗談,以及如何將之化為故事養分的創作理念,還介紹訪問了多位資深TRPG遊戲設計師,或其他創作領域的TRPG愛好者。另外,吉倫在連載開始前,就已經決定要將故事中主角們所玩的遊戲,變成一款現實中真正可玩的TRPG,這款DIE RPG目前還在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在Kickstarter上進行眾籌,已可在官網下載測試版 。
在第一回的附錄中,吉倫提到了DIE最初的靈感來源:某天,他跟朋友們聊起《龍與地下城》在1983年改編的動畫影集(台灣播映時譯名為《亞空大作戰》)。影集的故事開頭,六名青少年主角掉到了「龍與地下城」的異世界,他們必須在這片陌生的大地上四處歷險,在龍與巫師的威脅下尋找回家的方法;影集在第三季結束前被砍了,最終話從未播出1,於是在當年觀眾的印象中,那群孩子一直留在那個世界裡。
不知道他們最後怎麼了?
這個問題一直在吉倫的腦海裡縈繞不去,距影集被砍已經過了三十幾年,那群孩子還活著的話,最年輕的也都超過四十歲了吧?他們找到回家的路了嗎?還是就在異世界裡定居結婚生子了?最終,吉倫決定寫一個關於六個年輕時曾沉浸在幻想世界中、如今已年過四十的中年人們的故事,一個關於「一部分的自己還留在童年遊戲中」的故事。
當《龍與地下城》碰上《野蠻遊戲》
DIE的故事開頭是在1991年,16歲的主角多明尼克.艾許(Dominic Ash)帶著妹妹安琪拉(Angela),來到他最好的朋友索爾門(Soloman,暱稱索爾)為他辦的生日派對,在場的索爾的女朋友伊莎貝兒(Isabelle),以及兩名同學麥特(Matt)和查克(Chuck)。索爾給艾許的生日禮物,是一款他自己設計的TRPG「DIE」,他依照大家想扮演的角色,分配給每個人不同的職業和一顆特別的骰子。
艾許分到了四面骰,現實中是生理男性的他,在遊戲中是一名「埃及豔后加上馬基維利」的妖豔美女,職業是「獨裁者」(Dictator),能夠使用強迫他人短期服從她命令的「聲音」(Voice),以及持續約束對象行動的「禁制」(Geas)。(為作區別,以下用「他」稱呼現實中的艾許,用「她」稱呼遊戲中的艾許。)
著迷於電馭叛客(Cyberpunk,又稱賽博龐克)的安琪拉分到了十面骰,她的職業是「新人類」(Neo),擁有一隻機械手臂以及駭客、潛行、打開傳送通道等等眾多技能,然而大部分技能都需特殊資源「公平金子」(Fair gold)才能啟動,金子只有從一種類似喪屍的特殊怪「亡者」(Fallen)身上才能獲得,而且每到了隔天凌晨,公平金子和其所造成的效果就會消失,只能重新打怪補充新的金子。
無神論者的伊莎貝兒分到了12面骰,成了「縛神者」(Godbinder)。她可以藉著與12名不同神明交易,施行各式各樣的「神蹟」,但當神明要求她還清「恩情」的時候,無論是多不近人情的要求她都不能拒絕。
分到八面骰的麥特是一名「情感騎士」(Emotion Knight),情感騎士共有八個陣營,八種情感,當一名騎士心中所屬陣營的情感越強烈時,他的力量就越強大,早年喪母的麥特選擇了「悲傷」的陣營。分到六面骰的查克則是一名「傻人」(Fool),他的態度越是玩世不恭,行事越是不顧後果,「傻福」就越強。
而身為GM的索爾自己也有一個角色,持有20面骰的他是「大師」(Master),一種GM專屬的職業,可以改變遊戲規則。
遊戲開始,六名青少年的人生也從此改變,他們就這樣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們去哪裡了……兩年後,艾許等人忽然出現在郊區的公路旁,他們衣衫襤褸、渾身血跡,安琪拉還少了一隻手臂。而且最重要的是,回來的只有五個人,索爾依然不見蹤影。
大人們詢問歸來的艾許等人一次又一次,但無論是索爾的下落,還是他們這段時間都去了哪裡,他們連一個字都沒有透漏。
被獨自留在遊戲中的那個孩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除了索爾的母親之外,所有人都放棄了尋找索爾,艾許等人回到了正常生活,上學,畢業,就業,結婚……25年過去了,如今艾許已是一名從事行銷的43歲中年人,他和妻子感情很好,但努力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小孩。
在遊戲公司工作的安琪拉正在和離婚中的丈夫爭奪兩個女兒的扶養權,整體情勢對她不利,因為離婚的原因是她與公司女同事出軌。伊莎貝兒現在是一名高中老師,麥特是一名大學教授,查克則是一名成功的暢銷奇幻小說家,他們有各自的人生,也有各自不為人知的煩惱,包括長大後的新憂慮,以及從年輕時就一直沒擺脫的舊陰影。
16歲那年之後,艾許就不喜歡慶祝自己的生日,但今年他收到了一份令他震驚的生日禮物──一顆血淋淋的20面骰,失蹤的索爾的20面骰。
艾許召集了眾人,想搞清楚這顆20面骰的出現代表了什麼,然而當五人在骰子面前一集合,魔法骰子就又把五人送回了「DIE」的世界——一顆20面體的星球。五人又變回了「獨裁者」、「新人類」、「縛神者」、「悲傷騎士」和「傻人」。諷刺的是,當年渴望長大的他們,在遊戲裡都選擇了二十歲出頭的成人外貌,而在現實中過了二十多年後,又回到遊戲世界的他們,反而是「變年輕」了。
但有一個人這二十多年來都沒有變,那就是被留在遊戲裡的索爾。
原來當年,眾人得知回家的方法,就是每個人都同意並輪流說出「遊戲結束」(the game is over),但事情沒那麼容易,整個遊戲世界最強的頭目「宗師」(Grandmaster)可以修改遊戲規則不讓他們離開。「宗師」要求艾許等人成為他的使者,回到現實世界後傳播關於「DIE」的故事,讓更多人來到「DIE」的世界,不然就不讓他們回去。艾許等人於是打倒了「宗師」,並在回家前,先用「禁制」讓每個人無法對他人提起任何關於「DIE」的任何事情。
然而就在最後一個人講完「遊戲結束」前,被打倒的「宗師」爬了起來,抓住了索爾,眾人只能眼睜睜看著索爾被留下,只有他們五人回到現實世界。這麼多年來,他們都以為索爾一定已經死了,但索爾不但活了下來,還自己一個人殺死了「宗師」,成了新的「宗師」。現在,索爾把朋友們重新召喚回了「DIE」的世界,想要跟大家繼續一起快快樂樂地,永遠玩下去……
「我為你們精心準備了好多好多的場景、事件和難題!」索爾的雙眼現在各是一顆閃閃發亮的魔法20面骰,他說:「我還為你們準備了一個主題──你們永遠回不了家。」
這次,玩家們非得徹底打倒GM,才能夠結束遊戲……
如果故事主軸和重點只有這樣,那本作只不過又是一個異世界穿越故事,又是一個在現今已經一點也不特別的「主角們跑進了遊戲裡」的作品,最多血腥、黑暗了些而已,但DIE的野心更大,它不但深入探討了現實與虛構之間、遊戲與玩家之間的關係,還探討了一個目前這類作品很少會認真聚焦的主題——跨性別者在角色扮演遊戲中的自我摸索和追求。
在幻想的世界裡追求另一種人生,或第二次人生
是艾許選擇在遊戲裡扮演一個性感美麗的「女獨裁者」,這個安排不只是在玩「線上遊戲的女隊友其實是男人」的梗而已。艾許不只是一個「女王」(Queen,帶有女性氣質的男同志)也不只是一名「變裝皇后」(Drag queen,透過誇張打扮來表現女性氣質的生理男性),在故事中,對他/她的性別認同最明確的解釋,是「也許是流體性別(Genderfluid,在傘式術語下屬於跨性別族群),也許是別的,也許是某種我找不到名詞但確實在那裡的東西」。
我們年輕時,並沒有名詞給這些複雜的東西,然後就像不斷增加的擴充包一樣,新的角色職業一一出現了……
事實上,讀者也在閱讀過程中跟著艾許一起摸索他/她的「角色職業」:艾許年輕時會為了索爾而吃醋,在遊戲中還與男性發生了肉體關係,所以他是同性戀嗎?但他在現實中成年後與女性結了婚,也沒有他厭惡和女性發生親密關係的描述,所以他和妹妹安琪拉一樣是雙性戀嗎?還是隱藏自己性取向的深櫃男同志?故事中毫不掩藏艾許在遊戲中非常享受女性的身體和地位,所以他是深櫃的男跨女?但後來又揭露他大部分時候對自己的男性身體並沒有不滿,只是有時候會渴望自己是「別人」:
在我的幻想中,我不一定總是個女孩,但我永遠不是我自己,我一定會是別人。
以下將進入真正的劇透時間,看到這裡對DIE這部作品有興趣,又想自己體驗閱讀過程的人,雖然沒有甘道夫擋在你面前喊「你不能通過!」(You Shall Not Pass),但你可以選擇在這裡止步了。
光看連載開頭的鋪陳,可能會以為艾許他們得一步步突破各種關卡,偶爾還得解一下支線任務,總之得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打到索爾面前。但艾許他們可是充滿經驗的老玩家,於是連載才到第五回,整個故事才進行到四分之一,他們就把索爾打倒了。
不,說「打倒」是太輕描淡寫了,為了負起害大家又被拖進「DIE」的世界的責任,為了讓大家能夠回家,艾許親手殺了她童年最好的朋友,她年輕時懷著曖昧情愫的對象,殺死了嘴裡還說著「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的索爾,她甚至安慰自己,索爾其實早在二十幾年前就已經死了,他們可以回家了……
但不是每個人都想要回到自己那已不再青春、一無所成、充滿失敗的人生。
於是隊伍分裂,變成了PvP(玩家對抗玩家)。
▍下篇:
Masayo/擲出「死亡之骰」的孩子(下):終究能夠找到回家的路
- 第三季最終話「安魂曲」劇本後由編劇邁克爾.里夫斯(Michael Reaves)在網路上釋出,DVD則收錄了依照劇本的廣播劇當作特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