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電影版為何能開出票房紅盤?談戲劇改編電影的核心難題
2019年的大熱劇《想見你》完結後就傳出籌拍電影版,而千呼萬喚的電影版最終在2022年年底迅速定檔,並在原本國片一片低迷的狀況下,在跨年檔期賣出單週4,700萬的驚人成績,成為台灣電影強心針跟市佔率救星。
在春節檔電影陸續上檔的現在,更衝破八千萬大關,預估破億在望,坐一億上看1.5億,成為2022年年末的票房黑馬。這部在將近三年後才改編上檔的電影,它的票房成功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又帶來哪些啟示?為何有人認為它補齊劇集版的遺憾,同時卻也有不少劇迷埋怨其改得奇差無比?
好IP的長尾效應是跨越東西方的新世界準則
《想見你》劇集版不但在2019年紅遍華語世界,而且被稱為神劇的關鍵,是因它在豆瓣評分長期停留在九分之上,且完結後仍不斷還有人觀賞與討論——這就是成功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中譯「智慧財產權」)的長尾效應。
在串流世界裡,大家往往只注意到觀眾隨時在追逐「新」的內容,卻忘了觀眾真正追逐的是新的「好」內容。只是推出新作卻未能在口碑上成功,流量立刻即成為過眼雲煙,消失在片海之中——2022年的Netflix原創劇《惡靈古堡》是最好的例子。因為是大IP,《惡靈古堡》上線當週便打進全世界各國的Top 10,後來卻因惡評如潮,立刻跳水消失,這個IP很可能就這樣玩完了。
《想見你》在影集版完結三年後才推出電影版,而且是全員回歸的「原汁原味」版,顯然他們非常清楚:與其炒短線,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電影版維持IP的水準,才能延續原IP的長尾效應。在串流世界裡,所有內容都可以隨時在網路上找到,IP下檔後的長尾效應會更加重要、帶來長期且穩定的流量,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分析師看好Disney+的前景,甚至HBO Max都多過於Netflix。
《想見你》電影版能夠立刻刷出亮麗成績,代表的是先前劇集不但火紅,而且結局讓所有人滿意,真正讓神劇封神,所以在劇集下檔後仍然維持非常優異的口碑與續航力,這件事非常關鍵。因為許多IP如果爛尾或者結局不如預期,在網路上立刻會有後續的差評,且會影響前面的評價,造成IP價值急遽下降。反之,如果IP完結後,大家仍然很喜歡,不管再播幾次都會有一定水準的成績,也能帶動第二季或電影版的開盤成績,從《俗女養成記》到《想見你》都證明此事。
台劇改編電影版的案例從《痞子英雄首部曲》、《犀利人妻》、《花甲男孩轉大人》都破億,而《想見你》更有著國際市場潛力,以及韓國高人氣。重點還是在於,IP必須是人氣IP,且更需要是口碑長好的IP,才是真IP。而一個IP難養、更難守,只要中間出現口碑破口,一個IP很有可能頓時間就回到原點,就這就是網路時代波浪的快速無情,它隨時可以造星,也隨時讓人滅頂。
然而,《想見你》電影版不免被認為是IP消費,或改壞了,但自古以來什麼作品都難以讓所有人都滿意。但當然可理解在《想見你》劇集本身更多討論「自我認同」跟「青春傷痛過往」的面向,《想見你》電影版則是被認為只能選擇更直接激發粉紅泡泡,但筆者認為不只如此。
如何在電影版將劇集IP做良好呈現?核心困難和《想見你》的示範
電視劇成功後推出電影版的模式,其實在日劇上行之有年,但這些日劇的「電影版」與其說是被當成當電影來檢視,不如說是IP衍生商品,延續觀眾還想看這部劇的熱情並滿足之。所以在日劇和日本動漫都有所謂的「SP」概念,日劇上通常被稱為「特別版」(Special),動漫上則是所謂「劇場版」。換句話說,這本來就是成熟IP合理的衍生商業行為,對製作方來說能夠誕續IP生命,對觀眾粉絲來說也可以再次獲得相同滿足。
因此,與其討論《想見你》電影版是否是部好電影,更該討論的是雖然換了編劇,它如何仍成為成功的IP衍生「SP」,才能在首週開出亮麗成績之後,維持正常的好口碑與延續票房佳績,開出超過八千萬萬的票房(目前仍在上映中,預計有很高機會可以破億)。
片中延續劇集「想見你」的核心情感,講述李子維和黃雨萱努力挽救最愛的彼此、不斷試圖穿越回去找到關鍵點的主軸,同時整部電影開頭也延續劇集末尾的開放式結局,讓李子維和黃雨萱真正相遇相戀,既補上了劇集的些微遺憾,又重新再活化一次劇集中經典的穿越情節,只想拯救彼此、不顧自己安危的真愛。雖然換了編劇,甚至加入了新的上海線,但IP的核心情感仍舊不變且不斷延續下去,這是最重要的成功法則。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要延續IP的關鍵,其實純粹炒短線搶快上檔的風險極高,不如思考如何把內容做好再上市,長期效益才會更佳。相信這也是前迪士尼執行長Bob Iger(鮑勃.艾格)回鍋後,為什麼直接停掉漫威Phase 5的計畫,希望重新梳理的關鍵啊。
不過再次強調,對於IP的核心情感某個程度還是主觀的,但觀眾願不願意進場一看,甚至票房居高不下,依然是明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