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學習興趣,贏了成績排名又如何?

聯合新聞網 黃俊儒
「如果不考試,你還會讀書嗎?」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同學堅定地表示「會」,剩下約三分之...

近日,2015年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結果發布,在所有參與的國家及地區中,我國國小4年級學童的數學和科學平均成就分別排名第4和第6,國中8年級學生排名皆為第3,算是名列前茅。然而,在另一個向度的態度問卷調查中,小4生對數學、國8生對數學及科學都表現出「不喜歡」、「沒自信」和「認為不重要」的態勢,學習興趣的排名都在倒數5名之內。

長期關心這項國際調查的人對於今年的結果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台灣自從1999年加入TIMSS後,其實每四年所呈現的「高成就,低興趣」樣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這個現象在台、日、韓這幾個向來重視考試的東亞國家中,也幾乎背負著同樣的宿命。

這樣的結果可以從大學這一端的發酵來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曾在自己的通識課堂上問學生一個很八股的問題:「如果不考試,你還會讀書嗎?」結果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同學堅定地表示「會」,剩下約三分之二的人則不置可否。進一步追問理由,多數認為唸書只是為了考試,所以不考試當然沒有讀書的理由,而且書裡的知識多數枯燥、不實用,真要學本領,可能透過生活、社團、打工的各種經驗累積來獲得,普遍瀰漫著一種「知識無用論」的悲觀。而認為會繼續唸書的人,多數的理由是讀書可以充實自己,但也有人直言不諱地說,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比較有氣質或是比較高級

學生的回應很誠實也很坦率,背後透顯的是我們的教育處處破壞他們知識品味的痕跡,知識變成只是一種考試晉升、妝點門面的工具。嚴格說起來,知識是人類過往經驗被精鍊及抽象化的結果,可以讓我們在前人智慧的基礎上,進行更有效率的創新及開展,如果能夠深刻的進行應用及實踐,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許多有效性及成就感。但如果我們被迫以一種痛苦、反覆練習、填塞的方式去面對知識,就像把一堆鮑魚跟魚翅強灌到學習者的口中,要他短時間反芻一些出來,還是會有東西,只是時間久了就只會剩下反胃及噁心。

人口不到一千萬的瑞典擁有包括Spotify、Skype等知名軟件,但在本次TIM...

友人在瑞典的大學教書,偶而會抱怨瑞典的研究生做事總是慢吞吞,不像台灣的研究生如此的迅速及聽話。但是橫在國際局勢上的現實卻是,人口不到一千萬的瑞典卻擁有足以跟美國矽谷抗衡的創新產業產值,包括Skype、Spotify、Candy Crush等知名軟件都出自於瑞典人之手,但是瑞典八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在這一次TIMSS的調查中也不過才排行第14名。有時候實在很懷疑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用鐵血般的紀律讓他們犧牲睡眠、娛樂、興趣來鍛鍊各種精熟的解題能力,建立了刻苦耐勞的血汗精神,跟著陪葬的卻是最寶貴的學習樂趣與知識品味。美其名,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因此而砥礪了心智,悲慘的卻是這一切的含辛茹苦,到頭來也不過是迎合了別人設定的規格及目標,代工的宿命無從擺脫,薪資仍然難以提升,產業轉型依舊困難。這樣的交換與辛苦真的值得嗎?會不會我們最終只是白忙一場?

不知台灣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到了中年的時候,依然還會作這樣的夢:在某個不知名的考試情景中,鐘響了,寫一半的考卷就被強行收走,只留下一臉驚愕。不知道這是不是許多台灣人在學習過程中所揮之不去的共同夢魘?12年國教政策下的107學年度新課綱即將上路,在這一份強調以探究及問題導向為重要精神的課綱中,顯示了許多教育專家共同憂慮並亟思解決的問題,改革要成功,還需要學生家長及社會輿論高抬貴手,不要只為了表面成績上的公平,就逼著大家繼續平庸。如果有一天,我的下一代不再繼續做這種考卷被收走的惡夢,或許才是我們科學教育破繭而出的時候。

不知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到了中年的時候,依然會夢到在某個不知名的考試情景中,寫一半...

黃俊儒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工頭。長期關心科學傳播...

黃俊儒 高教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