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睡眠只換來僵化思考,這樣的教育投資對嗎?
高中生改成九點到校好嗎?
有網友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目前台灣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高中生上學時間應延遲」,此案在網友推爆下迅速通過5千人門檻,目前已累積到6千多人附議。教育部表示將評估可行性,今年12月4日前將給答案。
雖然長輩總是告訴孩子們「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科學界關於青年睡眠習慣的研究,其實有不同看法。
根據報導,美國的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指出在青春期時我們的睡眠時間會推遲,以致年輕人在晚上11時前仍然清醒,實屬正常不過。而且青年需要每晚睡上8-10小時,但當中大部份人都沒有充足睡眠,影響學習能力、健康、情緒等。美國前教育部長Arne Duncan也曾呼籲︰「讓年輕人睡多些,遲一點才開學」。
關於這個提案,我自己也針對高中生做了簡單的民意調查,我給學生三個選項:
- 維持現狀,即七點半到校,四點或五點(加第八節輔導課)放學。
- 九點到校,但延後至五點或六點放學(去掉早自習)。
- 九點到校,四點或五點放學(去掉早自習與第一節課)。
我問了好幾個高一班級,每班分佈大致上相似。選(1)「維持現狀」的約佔5%;選(2)「九點到校,延後放學」的約佔15%;選(3)「九點到校,原時間放學」的約佔80%。
同時間,我又做了另一個民調,問高一學生週一到週五平均睡眠時間,大約60%的學生一天睡不到七小時,而這60%的學生裡面,有超過一半一天睡不到六小時。
這就是我們國家的高一新生。才剛脫離國中會考的禁錮,原本期待要好好享受青春的高中生活,哪知時間與健康又牢牢被綁在每天七點半到校的緊箍咒裡。
儘管有95%的高中生支持九點到校,我知道這個延遲到校提案要達成實務上根本天方夜譚。家長第一個就跳出來反對,「小孩子當然要早睡早起」、「改成九點他們只會更晚睡」、「家長送完小孩再去上班會來不及」。何況,這95%裡面只有15%是支持延後放學時間,80%的學生不但支持九點到校,更支持去掉早自習與第一節課,也就是一天只需上六至七節課,相信這更會引發老師跟家長的高度疑慮(甚至反彈)。
不過,如果冷靜下來想一想,台灣學生每天上課時間為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五點,平均上課時間9.5小時,已經是全世界最久了,相較於日本、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都是6或6.5小時,我們這些世界第一的血汗學生,真的有比較厲害嗎?套一句網友說的話:「上比人家久,素質還輸人。」(延伸:用全世界最久的上課時數,教出只會寫摹本的學生)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中村修二曾批評,日本、中國以及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現代普魯士教育體制,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他認為這種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
循規蹈矩的「普魯士基因」標準教育模式,包括幾個我們已經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基本要素:
- 早上七八點鐘走進教學樓;
- 在長達40~60分鐘的課程中全程坐著聽課,在課堂上,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
- 穿插在課程之間的有午餐以及體育課的時間;
- 放學後,學生回家做作業。
明顯地,這種機械化的教育模式易於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順從且遵守紀律的未來勞動力,如同工業生產,標準化、同質性。然而,在高度變動、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裡,我們需要的卻是能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長保好奇心與熱情的新世代學生。
結果,我們選擇了如同工廠,甚至是監牢的長時間教育型態,犧牲了學生的睡眠健康,犧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然後再來抱怨教育為什麼如此僵化。
這些都是學生的聲音:「很多老師上課都在聊天,浪費我們時間」、「有些科目根本不用上,比如OOO、XXX」、「老師平常不好好上課,段考前才說教不完要趕課」、「我們自己讀真的比較快」……
改革不需躁進,延後到校只是初步,試著一天少上一節課,把時間還給學生,我相信鬆綁只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