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不如讀人間異語 | 朱家安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讀論語,不如讀人間異語

photo credit:Hernán Piñera(CC BY-SA 2.0)
photo credit:Hernán Piñera(CC BY-SA 2.0)

搶救國文聯盟昨天召開記者會呼喊自己的名字,他們提出一些論點支持在國民教育中增加古文份量,其中一個論點是讀古文可以拯救道德淪喪的臺灣。(好啦,他們說的比較接近於「讀古文可以解決幾乎所有問題」,但是我身為普通人,沒有辦法一次討論那麼多東西)

增加一般人的道德,是大部分的社會都想做的事情。我們小時候都上過生活與倫理課,並學到:

  1. 如何不進行任何道德思考,就找到考卷上的正確選項(提示:看到「只要...就可以」、「...也沒關係」就選X,看到「就算...也不行」、「必須...」就選O)。
  2. 寫下違背良心的答案來獲得分數。

在提升道德這方面,古文教育是否比我小時候上過的生活與倫理課更有效?這是一個經驗問題,需要實證調查才能找到答案。西方哲學界曾出現過一系列小有名氣的研究註1註2:有些人想知道學道德哲學能不能讓人更有道德,於是他們調查那些學最多道德哲學的人——也就是倫理學教授——是否比研究形上學、知識論或科學哲學的教授做出更多道德上正面的行為,例如:

  1. 回覆學生的email。
  2. 參加研討會後,把座位上的垃圾帶走。

結果發現其實沒有。這個結果雖然很漏氣,但至少說明哲學家有實事求是的勇氣。當然,即使西方道德哲學無法讓人變得更道德,也不代表東方經典就沒這個效果,畢竟它們的思維完全不相同。然而我認為,在主張「讀古文可以增加道德,所以你們這些小孩每週都要花更多時間讀古文」之前,搶救國文聯盟應該想辦法為自己的說法找到像樣的經驗證據。如果他們不確定該怎麼做,或許可以先從暗中調查國文老師有沒有比數學老師或英文老師更有道德開始。

讀論語,不如讀人間異語

然而,即使學古文真的能增加道德,我也不認為它是當下臺灣社會應該注重的道德解藥。在昨天搶救國文聯盟的記者會裡,另一個發言力挺的人是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根據報導,他認為:註3

「台灣文化目前是空心文化,社會也是「四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年輕一代也是「六沒有」沒有認同、沒有自信、沒有耐性、沒有願景、沒有志向、沒有主張,擔憂台灣將變成下一個菲律賓。」

我前天剛好辦了一場討論歧視言論的哲學講座,當時我把歧視言論定義成:

發表會強化「導致某族群的弱勢地位的刻板印象」的言論。

根據我的定義,劉源俊的發言百分之一百是對在台菲勞的歧視言論。飽讀詩書的教授怎麼會說出這種歧視的話?答案很簡單:讀兩千年前的人寫的東西不是增加道德的好方法,走下菁英台階正視社會苦難才是。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相信,只要他了解臺灣移工(及其他弱勢族群)的處境,他不需要讀過論語,也能猜到哪些言論會有道德問題。反過來說,若他在了解了這些人的處境之後,依然不吝於表達歧視態度,我不覺得論語和四書有辦法改變他。註4

我相信搶救國文聯盟的好伙伴們都是有道德的好人,但是他們了解台灣移工的處境和污名嗎?

讀論語,不如讀人間異語。

 

註1:

Schwitzgebel, Eric. Rust, Joshua. Huang, Linus. Moore, Alan. Coates, Justin. (2011) ‘Ethicists’ Courtesy at Philosophy Conferences’,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25: 3, 331 - 340.

註2:

Joshua Rust & Eric Schwitzgebel (2013). Ethicists' and Nonethicists' Responsiveness to Student E‐Mails: Relationships Among Expressed Normative Attitude, Self‐Described Behavior, and Empirically Observed Behavior. Metaphilosophy 44 (3):350-371.

註3:

〈學者批:年輕人缺文化素養 恐成菲律賓〉2015-05-04 聯合報

註4:

當然,若有可靠的經驗證據顯示事實並非如此,我也會欣然改變想法。

註5:

我支持文言文全面退出國民教育必修,詳見〈為什麼要念古文?暗藏玄機的兩種說法〉〈高中國文必修學分應砍半〉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