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考高分,懲罰有個性的社會 | 劉揚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獎勵考高分,懲罰有個性的社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活在台灣,會考試的人真的很吃香。從家庭、學校到職場,考試能力可以讓你領到一張快速通關的VIP卡,在成長過程尊爵不凡。舉例來說,從小成績最好的兄弟姊妹,很可能最受父母疼愛;在校園裡,名列前茅的同學總是風雲人物;學歷高的人畢業後有求職優勢;更別提考上律師、會計師或國家考試,就好像成為人生勝利組一般。

雖然大家都知道,考試做為一種技能,和念書是兩回事,書念得好的人不見得會考試,擅長考試的人不一定有把書念通、念懂。但考試就是被拿來當做「高知識份子」的指標,可以讓你用這個假象在社會上騙吃騙喝(至少一陣子)。只是,我們愈給「考試高分」這個能力過度的評價,也就讓其他的天賦才能受到冤屈,等於剝奪了別人的光環戴在自己頭上。

▎乖乖念書考試,得到的光環太大

小時候我總以為考試就是一切,長大才發現分數之外還有更大的世界。身為一個倍受考試折磨,又死皮賴臉掙扎在這個制度裡的人,其實最羨慕的是從小就認清自己不愛念書,專心去發展興趣的人。比如從小喜歡畫畫,很有美感、空間感的人後來成了設計師,一定比因為考試分數剛好進設計學院的人厲害好幾倍。

奇怪的是,他們常常會說:「啊我書念得不高……」「啊我就是不愛念書……」彷彿這是什麼應該自卑的事情。其實我才更後悔自己不知道人生要幹嘛,只好乖乖念書,多羨慕他們有各種才華啊。但只要我繼續念書,能獲得的支持與資源往往比他們還多。

還有另一些朋友,在求學階段面臨考試的挫折後,才開始思考用分數以外的世界贏得掌聲,這些朋友的故事也很有趣。他們會說:「我發現自己怎麼努力讀都考不贏別人,沒辦法,只好想想怎麼跟別人不一樣,找出個人特色嘛!」因為有了這種覺悟,他們後來跑去拍電影、玩音樂,人生多采多姿,和他們聊天總像是認識一個新世界。

不過,他們卻時常得不到家人的諒解,長輩會質疑,你明明可以念書幹嘛不念,為什麼跑去當電影製片?(ps.在長輩心裡,侯孝賢不是在做正經的工作)你考試也沒有很差,去玩音樂有什麼前途?

最後最後,或者可以考慮這樣的人生:我只要遵循著社會價值,乖乖念書、乖乖考試,永遠不用想自己要幹嘛。什麼人生的目的、生命的追求,沒有也沒關係,只要考上公務員、老師、會計師……等等,就算對工作沒有熱情,竟然也可以得到社會的鼓勵、大家的掌聲。(這裡只是舉例,當然不是說當公務員、會計師、老師就不好,如果你立志要當會計師,對教學有無比熱忱,那簡直是太好了。)

▎懲罰有個性的社會,怎麼會有創意?

如果我說台灣是個「獎勵考高分,懲罰有個性」的社會,你大概很難反駁。一個小學生的聯絡簿被老師寫上「這個孩子很有個性」,父母看到很可能憂喜參半;我也從沒看過誰會在求職履歷表上,形容自己很有個性的。

你花費心力找尋自己的興趣、挖掘自己的特色,得到的掌聲遠遠小於念書準備考試。如果想採取「我如何跟別人不一樣?」的差異化策略,要付出的代價遠比「一起跟別人在既有制度裡努力」的勤奮策略高出太多。

社會獎勵你埋葬考試以外的才能,鼓勵你花時間在升學升職的制度裡耗損,不知道有多少分數以外天賦為此不堪折磨。都說台灣要從代工模式轉往創意經濟,但只要會考試就可以輕鬆贏得光環,有個性卻要付出太大代價的社會,哪可能有什麼創意可言。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