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年輕人先努力,再談分配」的三大謬誤 | 劉揚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要「年輕人先努力,再談分配」的三大謬誤

photo credit:J (CC BY-ND 2.0)
photo credit:J (CC BY-ND 2.0)

剛好一個禮拜前,經濟部長在參加工商協進會活動時發表談話,要「年輕人先努力,再談分配」,部長站在工商大老的身旁,一起反對台灣當前追求公平正義的呼聲,認為現在社會瀰漫反商仇富的氣氛,會影響經濟發展。

這樣的說法引起不少的反對,比方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錢集中少數人,百姓怎拚經濟?」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也說:「台灣人絕不反商、也沒仇富,反而是對企業家最友善的地方……人民反的是唯利是圖的黑心企業。」

經濟部長和工商大老的話,翻譯起來就是政府應該要力挺現有大企業,不該把資源分給年輕人,但這所謂「先努力再談分配」的論點,其實犯了三大謬誤:

第一、反商仇富的邏輯謬誤

根據報導,經濟部長完全贊同工商大老所說「反商仇富會影響企業投資意願,直接或間接影響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雖然政府強調青年創新與創業,然而「實際創造社會就業與財富的,是現有企業」(引號內容完全引用自談話),所以我們不應該反商,要對現有企業支持大過新創企業。仔細想想,這論點根本是毫無邏輯的自打嘴巴。

如果按照大老的說法,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是企業創造的,那台灣十多年來經濟成長停滯、實質薪資倒退、勞動條件低落、缺乏投資的狀況,不就是檯面上這些企業和政府政策所造成的嗎?難道台灣已經反商仇富20年,所以經濟發展才被影響嗎?成長停滯的今天,經濟部長不去檢討創造財富的企業(還有自己的政策),反而檢討社會追求公平正義的呼聲,這種邏輯連國中生都騙不過。

正是因為過去十幾年來經濟政策、發展方向的過渡傾斜,才興起要求公平的改革聲浪。在公平正義之前,請先自己努力?錯了,有公平的制度才有努力的動機,更何況公平正義不應該是「要」來的,是一個社會應該做到的最低標準。

老實說,「仇富影響企業投資→害經濟不好」這麼這麼明顯的邏輯謬誤,我們不相信部長和大老看不出來,但為什麼繼續說著口是心非的話語?或許他們也知道這推論有問題,但拿不出改善解決的方法,只好繼續鞏固既得利益,做一些苟延殘喘的掙扎,反正不要影響到眼前的事業,能撐多久是多久囉。

第二、對經濟問題的認知謬誤

再度根據報導,經濟部長認為「年輕人只想『分配』、只問『社會給了我什麼』,但在他年輕的時代,都是靠自己努力,自己去爭取……年輕人若想要獲得,就要競爭,要靠自己努力,最好是能夠將『分配的氛圍』回復為『努力、克苦、奮鬥的精神』」。

部長這段話一定也讓許多人心有戚戚,畢竟古今中外每個社會從不缺「檢討年輕人」的意見。我們很感謝部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壯志,但不禁也想問,當你發現狀況不對時,除了「拚、努力、奮鬥」之外,到底有看清問題在哪裡了嗎?

這種「狀況不好→拚→拚了就會變好」的想法,老實說是一種思考短路,而且是很笨、很偷懶的觀點。舉例來說吧,公司發現某個商品銷售量逐年下滑,如果只說出:「賣不出去?一定是你不夠努力!」「你回去拚過了再來,不要抱怨!我們以前就是這樣拚過來的。」你覺得這樣的公司會有前途嗎?

商品賣不出去,是產品本身出問題、銷售人員出問題、獎金制度出問題,還是市場根本改變了呢?「狀況不好→問為什麼→提出假設→努力改善→再問為什麼」這種國中生程度的檢討流程,我不相信部長和大老做不到。但當台灣面臨發展方向、勞動條件、薪資等問題,卻連問為什麼都功夫都不做,只會叫年輕人回去繼續拚,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也許是因為要做出產業結構調整,把未來經濟發展投資在更多更新的方向時,第一個受衝擊的,就是檯面上這些接受舊政策支持餵養的工商大老吧!不用扯什麼反商仇富(台灣根本是對企業友善,反勞工、仇年輕人的國度),淘汰勞動條件低落、高耗能低價值的產業,誰都知道是正確的方向,但如果你身在其中,怎麼革自己的命?

第三、對世代能力的假設謬誤

最後,「年輕人先努力再談分配」的說法,背後的潛台詞其實是「年輕人不夠努力」,再深層的看法則是「分配已經很公平了,如果你們夠努力,就不會像今天這麼慘」。但這個假設是真的嗎?

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條件來檢視工商大老「夠不夠努力」會如何呢:

修稅法、加強查稅→大老出來抱怨。

能源漲價→大老出來抱怨。

工資提高→大老出來抱怨。

台幣升值→大老出來抱怨。

老實說,除了盡其所能要求政府把成本壓低,你們到底有沒有別招可以拿來競爭的啊?用這種小嬰兒肚子餓了就哭的條件反射也能經營企業的話,那換幾個中二屁孩去當工商大老,台灣大概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經濟部長有說過「企業先努力,再談稅法、能源、薪資、匯率」嗎?肯定不會。

講這話當然是很酸,但我們公平一點,不要說這些企業大老沒競爭力,也不妄想他們有超凡的經營能力,就假設他們也是苦幹實幹的一般人好了。同樣的,我們也不應該認為年輕人不夠努力,上天給每個人的天賦是公平的,任何「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都是謊言,沒有哪個時代的年輕人程度會比較差、努力會比較少。

我們不用假設現在的年輕人能力比以前強,也不用認為他們很弱,就把大家的天資與努力都設定成一樣就好。再怎麼說,台灣的經濟停滯、薪資倒退,不會歸因於年輕人不夠努力,他們只不過是在停滯的年代被拋擲到大環境裡。然而無論大老或年輕人,大家和以前一樣努力,卻得不到過去的成果,這究竟是為什麼?結構與環境出現了哪些改變,才是我們應該思索的重點。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