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的大審判家:為國民法官熱身?模擬法庭的法普意義

聯合新聞網 王子榮
司法院推動校園裡的國民法官模擬法庭,預計今年可以突破300場次。圖為台南南光高中...

司法院推動校園裡的國民法官模擬法庭,預計今年可以突破300場次,這個數字有其里程碑的意義。

打從司法院校園模擬法庭推出後,為何讓老師申請絡繹不絕?這個活動的內容是什麼?走入校園的意義在哪裡?同學們為何會反應熱烈?老師們如果想申請校園模擬法庭,有沒有需要先做什麼功課?都值得花上一些篇幅說清楚、講明白——法庭跟校園的連結就此展開!

完整模擬開庭過程

校園模擬法庭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其實就是各地的法院將法庭進行刑事案件的場景,完完整整的搬進校園。

在這之前,也有老師會帶學生到各地法院的法庭參訪,也會看到刑事案件的開庭過程,不過就因為法庭活動正在進行,通常只能看到部分片段,例如法官剛在確認到庭的人別、檢察官正在論告、或律師和檢察官正在對證人交互詰問,也可能在提示證據、辯護人替被告辯護,對於學生而言,難免流於走馬看花。

其實當一個案件進入刑事審理程序,每個環節都有法律上的意義,更是正當法律程序的展現,如果有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體驗一遭,是不是就不會有掛一漏萬的遺憾?

當然,如果只是在校園展演一般的刑事案件——也就是傳統上由職業法官主導的審判制度——只看法官獨挑大樑,同學的參與感也不會太深入,這時即將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就是個很好的媒介。

在國民法官適用的案件中,不是只看職業法官唱獨腳戲,還要有六位國民法官參與,尤其國民法官最重要的資格之一就是「不具有法律專業的素人」,而校園裡的學生都還沒接觸過法律專業知識,透過國民法官方式模擬刑事審判,更能提前讓學生們知道刑事審判制度如何運作,為之後滿23歲成為國民法官候選人預作準備。

彰化女中2019年舉辦「國民參審模擬法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與現代司法的腦力激盪

校園模擬法庭的劇本會不會很「鬧」?除了進到校園的職業法官擔任審判長以外,其他兩位法官、六位國民法官、檢察官、書記官、通譯、法警、被告、辯護人、證人、被害人都是由學生擔任,一個都不能少。學生也能藉此瞭解法庭上的每個職務內容與負責的環節,而不會「法官跟檢察官傻傻分不清」。

更重要的是,模擬法庭從頭到尾都是法律規定下的「原汁原味」,從人別的確認、檢察官說明起訴的犯罪事實(開審陳述)、要以哪些證據來證明被告犯罪、預計要如何調查證據、對證人做交互詰問、言詞辯論等過程,都是現代司法中正當法律程序的實際演練。

除此之外,好戲還在後頭。面對一個案件,呈現在你眼前的證據該如何評價?被告究竟是有罪還是無罪?倘若有罪的話,站在你面前的被告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怎樣的代價?刑期的長短為何?在在都是腦力激盪。

參與的同學走過這一遭,至少會瞭解審判的輪廓,對司法的認識不再是人云亦云的都市傳說。尤其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醒自己無罪推定、罪疑為輕、法定證據等原則,這些都是民主法治國家之中現代司法的DNA。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起步早一點準沒錯。

除了職業法官擔任審判長以外,其他法庭上的成員都是由學生擔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種下法普的種子

當然,很多老師聽聞這樣的活動都是迫不及待,但又怕期待換來傷害。一方面擔心學生參與不熱絡,或是學校課程時間不容易安排;一方面卻又擔心參與的學生過於活潑,扮演角色時不斷脫稿演出。

其實在校園模擬過程中,除了法律程序要按部就班外,學生的臨場效果也是讓大家能投入情境的重要催化劑,每位到學校的法官絕對能Hold住,畢竟各種不按牌理出牌的法庭現場絕對比校園更「kiang」,「見怪不怪」已是職業法官的基本修行。

重點是透過扮演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審判的情境,理解法律程序何以如此、為何這項證據可以推導出這項事實認定,而藉此自然能落實法普教育的目的。

比起各類的法治宣導,不如親自來個司法模擬法庭DIY,法普的種子就會自然的種下,靜待來日開花結果。

透過扮演角色,讓學生進入審判的情境,藉此自然能落實法普教育的目的。 圖/聯合報系...

王子榮

王子榮,雲林地方法院法官。法律是一門專業,必須承認有一定的門檻,但偏偏...

法律評論 國民法官 王子榮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