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二戰「神明擋炸彈」傳說史實與真情(下):黑暗年代需要光

聯合新聞網 廖英雁
虎井西山岬角「鼻尾」一帶可供帆船靠泊,在二戰末期常遭美軍戰機掃射。 圖/廖英雁

▍上篇:

澎湖二戰「神明擋炸彈」傳說史實與真情(上):離島神明炸彈接很大?

觀音媽跟上帝公好忙,擋完槍彈接炸彈?

太平洋戰爭期間,澎湖各地與台灣本島同樣遭逢轟炸,各式神明顯靈救蒼生傳說也沒少過。在馬公街鎖港大字(今馬公市鎖港里)、虎井鄉(今馬公市虎井嶼),也可採集到相關的故事。其中,鎖港的神蹟有明顯的口傳文學色彩,因為情節裡出現「美國人的證詞」。受訪的陳姓耆老聲稱:

我們這兒離飛機場不遠,那裡以前曾經有一個美國人的機隊。聽說,美國飛行員曾經講過:「喔!你們台灣人怎麼那麼厲害!當年聯軍轟炸澎湖,炸彈落下來的時候,有一個女人用裙子接住炸彈,然後丟入海裡。」也有人說:「丟炸彈時,看到一個鬍鬚很長的人,拿著一支旗子在揮舞,炸彈都被揮入海中。飛機對著地面掃射時,槍子也都跟著他的旗子走,被旗子揮落海去。喔!台灣人怎麼那麼厲害!」美國人看到的那個女人,就是坤元寺的佛祖媽,用旗揮炸彈的,則是北極殿的上帝公1

相較於鎖港誇張的神蹟,虎井就保留較多的口述歷史性質。根據居民回憶,二戰末期由於糧食與物資缺乏,不少人只好駕駛帆船到馬公以漁獲交換番薯籤(番薯刨絲後曬乾,是當時的主食),但美機又常在近海掃射船舶,出海非常危險。當地便流傳:某次某信徒到島上的觀音廟「大音宮」抽籤詩,想占卜駕船到馬公賣魚換籤的吉凶,結果觀音菩薩不允,該信徒卻堅持出海,果然被掃射身亡。另有人流傳,有馬公民眾在戰後告知虎井人,曾於戰爭期間目睹虎井西山上出現白衣女子,在半空中把子彈全數撥掉2

虎井、鎖港的傳說由於線索不足,難以追查史實,僅能概略反映當時的氣氛。在此先分析鎖港:其位於日治時期的猪母水飛行場東北方不遠處。二戰期間,這座飛行場確實多次被美軍機群列為打擊目標,但也曾於1945年1月受惠於天候不佳,致使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戰機的炸射完全偏離準頭,並未遭受明顯損害。這或許是鎖港信眾傳言當地觀音接炸彈、玄天上帝揮走炸彈的緣由。

虎井觀音廟(舊稱:大音宮) 圖/舟集Toadboat via 維基共享

話雖如此,故事中現身說法的美國飛行員,就是明顯的杜撰了。猪母水飛行場在戰後由中華民國空軍繼續操作,旋即因為缺乏現代化設施,跑道又過短,無法供戰後的新式噴射戰機(如F-86)起降,迫使空軍展開「太武計畫」在湖西鄉徵購土地,新建機場一座,於1964年予以接替。

問題是,縱使1950年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Military Assistance and Advisory Group, MAAG)在台成立、1955年美軍協防台灣司令部(United State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USTDC)在台創立,美軍戰機也不曾派駐澎湖舊機場,二戰時轟炸澎湖的飛行員在戰後也未必會來台駐紮,當然不可能憑空回想。這類「美國人稱讚台灣女神」的情節在台灣各地相當常見,從故事的產生、加工到擴散,可能跟跨縣市的廟宇交流、會香活動有關,未來值得深究。

在虎井方面,當地是離島中的離島,物資運補本就困難。1945年1月之後,美國海軍各式巡邏轟炸機與飛艇,又在台灣、澎湖、廈門、汕頭等地沿海執行氣象觀測和武裝偵巡任務,不論軍民船隻皆予以炸射,甚至低空掃射離島岸邊停泊的船隻,自然帶給居民莫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當地人在出海前到大音宮求神問卜,透過籤詩吉凶預測禍福,是相當合理的。而虎井為陸連島,聚落位於東、西兩座玄武岩方山之間的珊瑚礁堆積處,離西山較近,日本海軍還在西山頂端建有反制美軍潛艦的防備衛所、岸防砲陣地3,這或許能解釋故事將「白衣女子」安排在西山,而非在東山出現的理由。

虎井西山的觀音像,如今當地最多的「信眾」是野放山羊。 圖/廖英雁

東甲北極殿上帝公,捨臂護社里

在澎湖各類二戰「神明擋炸彈」傳奇裡,當時馬公街東町(現為馬公市啟明里,當地人稱為東甲)、主祀玄天上帝(民間習稱上帝公)的「北極殿」(東甲宮),堪稱浴火重生的代表,還有兩則主題相關、立場相異的傳說。第一則為1997年7月,由馬公城隍廟的蔡姓執事所講述,情節竟是神明在「喬」要讓炸彈掉到哪裡!

日本時代,那邊有一個東甲宮,供奉「三」帝公,這裡有一個城隍廟。美國飛機來丟炸彈,「三」帝公就和城隍公商量:「這炸彈丟下來,是讓他炸你的城隍廟還是我的東甲宮?」城隍爺說:「你那間廟較小,就炸你那間,不要炸我這間。」所以炸彈就打到了東甲宮。

——姜佩君,2001:2884

美軍第5航空隊第90轟炸大隊320轟炸中隊的B-24重轟炸機,示意圖,非空襲當事...

這種來自友廟「廟小就該挨炸」的黑色幽默,失之尖刻,或許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北極殿自身的「神明接炸彈」傳說就中規中矩多了。根據其廟宇碑誌記載,1945年3月盟軍大舉空襲澎湖時,北極殿南方不遠處由日本僧侶建的妙廣寺被炸彈命中重損;北極殿卻只有兩側鐘樓、鼓樓受損,中央主體建築倖免於難,玄天上帝神像則斷了一隻手臂。事後信眾便傳言「上帝公」顯靈撥走炸彈,讓東甲沒有更嚴重的損傷。

出身澎湖的彩繪大師黃友謙(2008)曾指出,北極殿在轟炸中損毀的那年,他還未滿17歲,信眾緊急將斷臂神像出火,移往市郊的西衛地區疏散避難,並委託其父黃文華大師修復。到了戰後隔年(1946),居民也不忘集資重建廟宇,終於在1949年落成,重新入火安座5

「上帝公擋炸彈」傳說在東甲蔚為美談,「神像斷臂」更增添了想像空間。不過北極殿遭遇的空襲,其實是令人鼻酸的,因為它正是1945年3月14日「澎湖大空襲」受炸最烈的重災區。當天上午,美國陸軍航空軍第5航空隊出動60架B-24重轟炸機、16架P-38護航戰鬥機,對小小的澎湖發動高空轟炸,總計投彈200噸,其中第400、528、321中隊的15架B-24,更朝馬公街東半部集中投彈,扔下120枚1,000磅AN-M65通用炸彈(約55噸),造成市區60%以上的建築物損毀,市區水電供應、電話網路全告癱瘓,馬公街內猶如廢墟,東甲也遭受了毀滅性的破壞。

日人妙廣寺被炸毀後,寺內的石燈籠和洗手台基座,由北極殿信眾移到廟內安置。 圖/廖...

更駭人的是,當時在北極殿北方不到一百公尺的松島公園防空壕,竟遭到一枚一千磅炸彈命中,當場活埋裡面50名避難的平民。其餘市民紛紛在恐慌中逃往鄉下疏散,人山人海,一片混亂,馬公頓時成為空城,就連澎湖廳的公務員也在數日之後才敢回來上班,並實行疏散辦公。市區的廟宇同樣沒能「堅守岡位」,例如,馬公觀音亭的信眾就緊急將觀音神像出火,送到湖西紅羅開蠻寺供奉,過了一個多月才回歸。

而在重災區中心、鐘、鼓樓都告坍塌的北極殿,儘管中央主體尚稱完好,受損情形也讓人觸目驚心,連以豁達聞名的澎湖碩儒吳爾聰(1872-1956)目睹之後,也不禁痛心寫道:

毒彈汝亦太無情,北極神宮一聲平。今日我來觀實跡,傷心老眼淚盈盈!

為何北極殿對面的妙廣寺被命中,此廟卻能逃過一劫,中央主體保持完好呢?除了機率使然以外,也可能是美軍戰機投彈時設有間距而錯過了。不過,炸彈爆炸畢竟是劇烈的化學反應,除了會產生高溫火光、爆炸聲波、四處噴濺的碎片,也會帶來致命的震波和超壓。因此北極殿鐘、鼓樓應聲坍塌,神像手臂斷裂,或許就是震波與超壓的「傑作」。

1972年,東甲北極殿聿新社寶善堂成員合影,這是北極殿戰後第二次重修。 圖/舟集...

由此可知,「上帝公撥炸彈」傳說的根源,並非聚落安然無恙,而是「雖然遭逢大難,但人們活下來了」,更像是劫後餘生的東甲居民,在戰後面對家園滿目瘡痍時,互相打氣的話語:日本僧侶的寺廟倒塌了,在地的北極殿卻能重建!神像手臂雖斷,交由匠師修復,又可恢復英姿!那尊修復的神像,以及眾志成城、重建竣工的北極殿,才是「拍斷手骨顛倒勇」的真正神蹟。

從信仰與史實解讀神蹟

太平洋戰爭末期,美、日戰火延燒到台澎各地,造成許多無辜平民失去生命財產。在美機持續轟炸各地、攻擊船舶的陰影下,無奈又無助的黎民,只能將希望寄託給信仰的神祇。全台各種「神明推、接、擋炸彈」傳說,正是把大難不死歸功於神恩的口傳文學典型,又以「媽祖救蒼生」最為知名。

不過在離島澎湖「推、接、擋炸彈」的神蹟主角,媽祖所佔比例並不高,反而以觀世音(習稱觀音佛祖、觀音媽)、玄天上帝(習稱上帝公)以及三太子(亦即李哪吒,習稱太子爺)更多,原因或許與當地主祀媽祖的廟宇不多、各村里宮廟鋒頭更健有關。

迄今已知的澎湖二戰神明接炸彈傳說,在比例上,女神多於男神、觀音多於媽祖。 表/廖...

綜觀澎湖為數最多的「觀音接炸彈」傳說,共通點包括:講述者經常避稱「自己親眼看見」,而把目睹者托稱為「他人」,例如其他村里的居民,或是「查無此人」的美國飛行員;觀看距離則為「遠遠看到」而非近觀,解決了交代細節的難題。在神明形象上,外表通常是模糊、象徵的「白衣女子」,賦予聽者觀音大士的想像;神明動作則多半為「以衣袖撥/推開」,符合台灣民間信仰裡觀音菩薩白衣女相、衣袂飄飛的特徵。

這些情節,透過不可考的目睹者、遙遠的觀看距離,塑造神明時隱時現、聞聲救苦的形象,安慰無助的倖存者,賦予人們勇於求生、奮力重建的信念。而神蹟獲得保存與流傳,也顯示信眾對「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的堅信與依賴。

傳說看似虛妄無稽,實則有跡可循。當我們檢視各種二戰神蹟與美軍檔案後,會發現每一則故事都散發著悲歡離合的氣息,在史實與虛構交錯間,映現真誠的謙卑與孺慕之情。因為:

信仰是黑暗年代裡,人們賴以為生的光。

神明接炸彈傳說,或許可以理解為黑暗年代裡的希望之光。 圖/廖英雁

廖英雁

廖英雁作人間語,亢顏敢為天下先。平凡受薪族,喜愛踏實的日子,現居香格里...

澎湖 美軍 日本 媽祖 文化資產 廖英雁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