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的結果:共找到 2588筆 約 0秒
Omicron入侵台灣:疫苗護照非解方,指揮中心應設立輕症治療園區
公共政策.翁銘佑:15 Jan, 2022Omicron變種病毒最近進攻台灣,確診範圍不斷擴大,而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及新北市長侯友宜紛紛公開表示要推動疫苗護照,認為現在是推動該措施的良好時機,然而,在台灣推動疫苗護照真的可行嗎?本文將針對...

憲法訴訟法來襲(三):如何自行提起憲法訴訟
公共政策.張淵森:14 Jan, 2022《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於今年1月4日起跑,該法未強制規定提起憲法訴訟須由律師代理,但提起憲法訴訟具有高度專業性,甚至針對案件該如何撰寫都有可能會影響結果。然而實際上也只有極少數律師具有提起...

看不見的「犯罪結構」:從一位台北公車族之死談起
時事觀察.林柏勛:14 Jan, 2022說到公車族的權益,大家一定會想到上班會搭幹線公車的市長,但實際上僅僅是市長以及隨行警員搭乘公車,仍然不足以改變台北市公車族的悲慘際遇。2022年1月7日有一位公車族死在公車停靠區,違規停車擋住了她的...
周恩來也阻止不了的高爐煉鋼:中國歷史上的大躍進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3 Jan, 2022當時確沒有這樣認識,等到右派教育了我,主席提醒了我,群眾實踐更啟發了我,才逐漸認識這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方針性的錯誤。──周恩來毛澤東同志頭腦發熱,我們不發熱?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和我都沒有反對...

安樂死難題:許一個善終,完成人生旅途的《天堂計畫》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3 Jan, 2022法國片《天堂計畫》(Everything Went Fine)在1月7日於台灣正式上映,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敘述一名年過八十的中風患者,尋求獲得安樂死的過程,而這其中牽涉各種道德倫理與法律議題。...

盧郁佳/公視與納稅人的距離,是彗星撞向地球的距離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3 Jan, 2022台灣媒體是怎麼淪陷的?2009年,《天下雜誌》〈「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指媒體不賺錢,蔡衍明卻逆勢買《中國時報》媒體集團。《旺旺月刊》報導蔡衍明恭敬向國台辦主任王毅報告收購,稱目的是推進兩岸關係...

#MeToo運動啟示:從《溫斯坦性醜聞》看見性騷擾、性侵害被害人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1 Jan, 2022《不可侵犯:溫斯坦性醜聞》(Untouchable)於1月7日在台灣正式上映,不過早在於台灣上映之前,就已經轟動世界各國。這是一部以採訪形式呈現的紀錄片,記錄著那些曾經遭到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

海嘯迎面而來?外企應正視與中國市場脫鉤之現實
時事觀察.吳介聲:10 Jan, 2022中共仗恃中國市場大餅對外企「以商逼政」行之有年,惡行罄竹難書。近期由於新疆人權議題、經濟急遽下行、疫情爆發以及美國施壓等因素,情勢更顯複雜,中國市場風險已如迎面而來的海嘯,外企遲早要正視與中國市場脫...

阿潑/回到2020年1月23日那天:我們步入未知恐懼的疫情時期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0 Jan, 2022害怕成為「被生病」的人們 這個世界可粗略分成兩種人:生病的人、沒有生病的人;或者,應該再增加兩種分類:不知道自己生病的人,以及「被生病的人」。 如果「生病」是一種罪刑,我早已在牢獄,沒有什麼自由可言...
王鼎棫/《憲政熱映中》:憲法能為我們做什麼?幹嘛關心憲法?
時事觀察.鳴人放送:07 Jan, 2022(※ 文:王鼎棫,法律白話文運動網站主編)作為法律普及工作者,可以發現一般大眾並不太親近法律。但明明法律與社會生活的律動息息相關,為何大眾仍選擇迴避?從這個問號出發,「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不斷努力...

八大建議呼籲監護修法踩煞車,別讓司法和醫療單打獨鬥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6 Jan, 2022▍上篇:倉促修法無限期隔離精神病犯,病人、家庭、社會只會落入三輸局面法務部在近年重大刑案與媒體妖魔化精神病人的氛圍下強行推動修法,試圖把精神病人強制住院(監護處分)原本的限期規範拿掉。日後,只要「有...

倉促修法無限期隔離精神病犯,病人、家庭、社會只會落入三輸局面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6 Jan, 2022台灣社會近年在鐵路殺警案、桃園弒母案、屏東挖眼案等重大刑案後,對於原本就不甚了解的精神障礙者又多了一層恐懼。法務部在全民激動的背景下推動修法,試圖把原本最多被監護五年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監護處分天花...

警界反對刪除侮辱公署罪,法務部和高檢署批判不得?
公共政策.吳忻穎:05 Jan, 20222021年12月28日,立法院院會三讀刪除長期以來充滿違憲爭議1且備受社運界批評的《刑法》第140條第2項之侮辱公署罪。對此修法變革,有媒體報導指出「警界不認同:挑釁政府機關無法可罰」,甚至主張民眾...

中共在國際強化網路監控——一場值得警惕的大亂鬥
時事觀察.吳介聲:04 Jan, 2022美國媒體近日報導,中共積極將針對中國人民的網路監控手法擴張國外,從臉書、推特等主要社群網路平台大規模蒐集批評中共當局的言論與情資,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安全和軍警機構都是幕後黑手。 根據《華盛頓郵報》...

私生活變成聚光燈下的焦點:藝人私德爭議在西方國家是否只是小事?
社會文化.羅根:04 Jan, 2022最近台灣演藝圈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無非就是王力宏跟前妻李靚蕾鬧翻的新聞,頓時讓男方建立許久的形象幾乎毀滅,進而延伸出許多父權、性別平等、婚姻制度,以及額外的八卦議題。不過值得留意的是,這類藝人私德事...

2021年台片回顧(上):八部「讓人失望」的台灣電影
社會文化.鄭秉泓:03 Jan, 20222021年,全球疫情持續延燒,台灣在5月中下旬亦因三級警戒之故關閉戲院近兩個月,台灣電影雖深受影響,但一整年來仍有三部台片票房破億(《角頭-浪流連》、《當男人戀愛時》和《月老》)。此外,今年照例有不...

2021年鳴人堂編輯室年度回顧及編輯群甘苦談
時事觀察.鳴人放送:30 Dec, 2021(※ 文:Ready,鳴人堂編輯)回顧2021年,仍不算平靜的一年。自2019年爆發新冠肺炎以來,病毒不斷變種,至今無法平息疫情,導致國際動盪不安。而將目光轉向到台灣國內,不同於2020年疫情穩定的...

如何面對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陳建仁談台灣防疫經驗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0 Dec, 2021SARS帶來的啟示如同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所說:「如何應付下一個大流行傳染病(pandemic),已成為當前科學機構關切的重點。」在COVID-19出現前,台灣學者對冠狀病毒並不陌生,例如中研院院士賴明...
「焚書是焚人的前戲」——行經納粹焚書紀念碑,反思我國執法現況
公共政策.吳忻穎:29 Dec, 2021日前在一門課的課堂講座介紹下,我和同學相約走訪了位於德國哥廷根Albani廣場的焚書紀念碑。時光倒退回到1933年5月10日,德國納粹在市中心禮堂廣場前舉行大型集會,集會隊伍一路穿越城中,來到Alb...

法官不再「初一十五不一樣」?談《刑事案件妥適量刑法》草案可行性
公共政策.寇德曼:29 Dec, 2021司法院近日通過《刑事案件妥適量刑法》草案(下稱《量刑法》),希望建構客觀的「量刑準則」,以提升法院在個案量刑上更妥適、透明、公平及合理可預測性,避免不合理的量刑歧異。未來草案經行政院送立法院通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