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的結果:共找到 3056筆 約 0秒
帶病生活(三):勞動陪伴與同儕支持,從「病人」再次成為「人」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28 Jul, 2022原編按:在多多益善的【精衛修法】系列追蹤報導後,【帶病生活】系列欲呈現的是臺灣(相對於龐大的精神障礙需求來說)極其稀少的NPO社區服務模式,包括入家工作、精神障礙會所、勞動就業、社區居住等。相比於藥...

亞洲地獄展(下):「鬼怪」之分與被去脈絡化的策展謬誤
社會文化.顏瑞霆:28 Jul, 2022▍上篇:亞洲地獄展(上):在展館之外,看見在地神鬼文化鑒於上篇主旨內容,筆者以「鬼怪」來概括論述;而這樣的稱呼也能在館方策展介紹中看到,大家似乎都習慣以「鬼怪」概括這類事物。但實際上「鬼」與「怪」真...

都是「秀恩愛」和「操人設」的錯?談中國詩人余秀華家暴事件
時事觀察.V太太:27 Jul, 2022本(7)月初,中國詩人余秀華在個人微博上發文稱自己遭到伴侶家暴。余指出,事發當日她與楊性伴侶發生爭吵,對方先是掐她脖子,隔天又打了她上百耳光,隨後余表示自己已和對方分開,並在媒體詢問時否認自己將與對...

撥開海中戰爭的迷霧:無人水下航行器的實際應用與操作
公共政策.全球防衛雜誌:27 Jul, 2022最近新聞沸沸揚揚的2022環太平洋演習(RIMPAC),於6月29日至8月4日在夏威夷群島和南加州及其周邊地區進行。總共有26個國家、38艘艦船、四艘潛艇、一百七十多架飛機和兩萬五千多名人員參加。環...

《失業風暴》:弱勢勞工的《無間道》,作家臥底就能看見真相嗎?
社會文化.賈培德:27 Jul, 20222010年,法國記者Florence Aubenas發表了《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Quai de Ouistreham)一書,記錄她花了半年時間體驗到的,打零工維生的法國底層人民生活。在成...

圖輯/淨空法師圓寂享壽96歲,心靈導師成哏圖迷因傳道
編輯室.編輯室:26 Jul, 2022淨宗導師淨空老和尚今(26)日凌晨二點圓寂,享壽96歲。從「宣揚佛法」到成為「迷因生產器」淨空法師出生於中國安徽省,為華藏淨宗學會創辦人。據淨華藏淨宗學會簡介,淨空法師早年曾追隨致力研究佛教華嚴宗的...

下一座棒球場會更好嗎?談新竹棒球場事件與運動場館背後的魑魅魍魎
社會文化.丁桀:26 Jul, 2022嶄新的新竹市立棒球場於2022年7月22日啟用,開幕系列戰便是味全龍迎戰富邦悍將。兩天賽事,合計吸引19,528位球迷進場,足以見得新竹市立棒球場整建後的「蜜月效應」。然而,甫整建完成的新竹棒球場卻...

贏了二金一銀,卻仍美中不足的2022台北羽球公開賽
公共政策.廖郁雯:25 Jul, 2022受到疫情影響,台北羽球公開賽睽違三年再度於台北舉行,台灣單打選手戴資穎、周天成雙雙獲得台北賽第四座男女單打冠軍,而男子雙打組合李洋、王齊麟也取得亞軍,讓球迷們大呼過癮。本土選手在台灣自家舉行的國際賽...

GPS化身老大哥的眼線:美國產業報告曝中國定位系統安全漏洞
時事觀察.吳介聲:25 Jul, 2022美國知名資訊安全公司近期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製造的一款汽車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有嚴重安全漏洞,威脅行車、供應鏈、個人生活甚至國家安全。這款風行全球的GPS已經普及169個國家,使用者多達一百五十...

《失控的轟炸》:那些不為人知的老兵太平洋戰爭回憶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0 Jul, 2022只要是戰爭,就沒有不荒謬的。千百年來,人類選擇消弭紛爭的做法就是將彼此趕盡殺絕。事實上綜觀歷史,人類不是在對彼此趕盡殺絕,就是不眠不休在研究「下一次」可以如何更有效地將彼此趕盡殺絕。仔細想想這還滿不...

中國「爛尾樓」停貸潮,重擊中產階級恐爆金融風暴
時事觀察.吳介聲:19 Jul, 2022中國房企債務以及建案停工「爛尾」問題嚴重,許多屋主長期承受房貸與房租雙重壓力難以為繼,不惜放棄銀行信用,前年開始發生大量停貸事件,近期此風愈演愈烈,數十城市之數百萬屋主群起停貸,規模迅速擴大,系統性...

女性主義真的變酷了?這個術語如何成為流行文化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9 Jul, 2022我並不是要著手寫一本關於女性主義商品化的書,但你可以說我已經等待這個議題發酵二十年了。多年來,探究流行文化的女性主義者社群持續壯大,身為這個無遠弗屆的群體一員的我已經見識過,無論好壞,流行文化和媒體...

草屯槍擊案的「偵查實境秀」:再探警方高層與媒體互用的「偵查大公開」
公共政策.吳忻穎:18 Jul, 2022今年7月14日發生的「草屯槍擊案」震驚全國,一如我們所熟知的台灣媒體生態——不惜踐踏媒體倫理也要追求「點閱率至上」、不惜加油添醋也要把新聞腥羶展示的「電影化」、不惜與公部門隱晦難言「關係」交換利益而...

劉祐誠/逝者已矣,來者如何追?再見胡台麗,再見《矮人祭之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Jul, 2022再見,是一句溫柔的道別;再見之後,除了追憶外,還有什麼可再繼續? 兩個多月前,也就是2022年5月7日,對台灣原住民文化投入相當熱情的胡台麗教授辭世消息傳出,我的社交媒體平台的諸多位好友,紛紛寫下對...

環境、健康與利益的三難:《福利之鄉.煙囪之城》揭麥寮人心中的六輕
公共政策.廖郁雯:14 Jul, 2022對於感到孤獨、厭倦都市的年輕人來說,故鄉是很重要的精神寄託。不過一旦他真的返回故鄉,在故鄉遭遇的人、發生的事,反而讓他感到不自在。這些在夾縫中茫然無依的年輕人,也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真正的故鄉了。面對...

被影視誤導的民俗觀(三):殭屍是否「真的」存在?
社會文化.溫宗翰:13 Jul, 2022台南市美術館籌備推出「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未開展即以驚悚殭屍裝置,引領全台話題,獲得目光關注及看展人潮。只是,殭屍本身與地獄或幽魂皆毫無關係,雖然不是展覽重點,但引起大量人潮湧入後,恐怕也將為美...

公務員發言辦法——遊走在「整飭官箴」與「整肅異見」間的雙面刃
公共政策.吳忻穎:12 Jul, 2022今(2022)年5月底,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公務員服務法》部分條文,而銓敘部根據該修正條文訂定《公務員發表職務言論同意辦法》草案(以下簡稱「公務員發言辦法草案」),並行文中央與地方各主管機關。然而在...

少女痣的奇幻下流/總評金曲33:金曲獎何處去?產業與大眾品味的困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1 Jul, 2022睽違許久移師至高雄舉辦的第33屆金曲獎在上週末圓滿落幕,今年特別強調「多元」的金曲獎,在後疫情時代與長期以來持續試圖撼動產業結構的獨立音樂人被越來越多大眾聽到且關心之際,在頒獎典禮結束後還是不免想問...

疫情過後,世界能恢復以往的生活嗎?我們須為「下一波疫情」做準備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1 Jul, 2022每年,都會發現二到五種新的人畜共通病毒從動物傳染給人類。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城市化,森林砍伐進一步使動物遠離它們的自然棲息地,而且肉類在全球供應鏈中成為重要的一環,另一場疫病大流行的可能性只會有增無減。...

台灣已有能力攻擊北京?淺談國軍刺蝟戰術的下一步
公共政策.王臻明:08 Jul, 2022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對媒體透露,國軍已開始量產的雲峰巡弋飛彈,有能力攻擊北京,引起諸多的討論。加上立法院之前才通過上限2,400億的「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將量產多款攻擊性武器,包括增程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