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新加坡人的新加坡政治:星國政府如何防堵「境外勢力」?
時事觀察.陳洸銘:16 Jan, 2020在台灣剛三讀通過的《反滲透法》中,人們大多對於內容模糊與施行規則不明頗有爭議,或許因為當時適逢選舉,很多事變得難以說明白。不少人提及類似《反滲透法》的法律,在其他民主國家如美國和澳洲等早已施行,是全...

李庚霖/魏厝鉅鹿堂:石牌三大家族百年宅第,不敵土地利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5 Jan, 2020人文薈萃的北投,近20年來寫下多項文化資產保存的珍貴故事,包含曾為東亞最大公共浴場的溫泉博物館、歷經千辛萬苦回到故鄉的新北投車站、百年歷史的北投公園終於有文資身分等,這些都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

自毀臺大「招牌」?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將被拆
公共政策.蕭文杰:14 Jan, 2020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文資法)第12條要求學校實施文化資產保存教育,可是在臺灣缺乏文資教育的,往往不是中小學生,因為歷年來小學生、中學生……參與文資保存的事蹟不勝枚舉。例如,北投國小師生在陳水...

給下個一百年的備忘錄:新世紀第一棒,從民進黨逆轉戰開始
社會文化.朱宥勳:13 Jan, 2020台灣政治的百年之期1920年1月11日,林獻堂、林呈祿、蔡惠如、蔡培火、王敏川等人成立了台灣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新民會」。這個團體的首要目標是「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新民會」的...

江湘霆/我們才在十里坡,不要以為破台了——寫在大選投票前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Jan, 2020這是一篇寫於投票以前的預言,不論最後結果正確與否,至少呈現我個人對於目前與未來台灣政治局勢走向的估算與期待。先說結論。就算蔡英文政府順利地度過這次難關,但是中共政府及其依附勢力並沒有被完全防堵。事實...

翁達瑞/誰上都沒差?破解鼓吹「不投票」的六大謬論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0 Jan, 20202020大選倒數讀秒中,不論最後誰勝誰負,民主永遠是最大的贏家。民主制度的成敗,取決於公民的積極參與,投下「賞罰分明」的一票。可是每一次的選舉,都有人鼓動選民不投票,而且都能提出「言之成理」的說詞。...

「長輩圖」才是真理?大選資訊戰中,難以跨越的世代隔閡
公共政策.吳忻穎:09 Jan, 2020幾個月來,我在不同的長輩群組裡看到非常荒唐、可笑、顯然不可信的假消息,例如某政治人物墮胎、某行政機關前面架起機槍等毫無證據、超越常理之事,且此等訊息也經媒體報導論證為假消息。此外,不少長輩成長於欠缺...

選戰中的性別(下):以愛之名的壓迫,女性參政領航是轉機?
社會文化.蔡宜文:09 Jan, 2020▍上篇:選戰中的性別(上):兄弟式的平等,讓女人被迫成為他者在上篇文中,有些人可能會誤會,好像「女性被迫成為他者」這件事就必然是來自於「邪惡的」男人,也因此有許多男性可能會認為自己被錯誤地指涉成共犯...

選戰中的性別(上):兄弟式的平等,讓女人被迫成為他者
社會文化.蔡宜文:09 Jan, 2020在2020大選中,出現了許多奠基於性別刻板印象、歧視,以及對於女性身體、性,乃至於生育、親密關係等的選舉語言,也因此在討論本次大選時,性別是難以忽略也不應該忽略的面向。V太太在〈妳很好,但還不夠好〉...

葉靜倫/長期失業卻計入基本薪資?「防弊思維」下的低收入戶審核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8 Jan, 2020對許多貧病老弱與無家者來說,戶籍並不是唯一的難題。就算解決了戶籍,貧窮依然如影隨形,亟需申請低收入戶認定,而設籍地只是申請低收的其中一個必要條件。根據某縣市不願具名的低收認定承辦員K表示,低收入戶保...

選舉是價值的選擇,不要再說「藍綠一樣爛」了
社會文化.陳夏民:08 Jan, 2020大選期間,聊政治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計程車上。身為計程車愛好者,我經常被司機問起要投誰,我就直接了當說我的屬意人選。這答案換來好幾次被反對方痛罵,給錢下車時都覺得自己賠了,但我經常聽到另一種答案,「...

葉靜倫/全球奇景「回家投票」,與認籍不認人的社會安全網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7 Jan, 2020在臺灣,對弱勢家戶與中高齡貧病者來說,想要獲得社會福利幫助,首先必須取得「福利身分」,例如身心障礙手冊、低收入戶認定等。如果年紀未達65歲補助門檻,又無法取得福利身分,意味著連被認定為「弱勢」、以此...

王鼎棫/2019十大民主法治事件(下):權利保障的突破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8 Jan, 2020上篇:2019十大民主法治事件(上):法治觀念的變革中篇:2019十大民主法治事件(中):民主浪潮的反思同婚專法通過:同志人權的下一步?2017年5月24日,大法官用釋字第748號宣告民法不讓同性戀...

從總統政見會,看庶民對司法濫權的「期待」
公共政策.吳忻穎:06 Jan, 2020據報載,我國第15任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中,有總統候選人揚言當選後恢復特偵組,要特偵組檢察官「像X光一樣嚴密地檢查我」。也向所有法官、檢察官説,若其當選後貪污,「不要假釋!關我關到死!」又向所有典獄...

雙雄爭霸持續中:新的一年,美中關係將往哪去?
時事觀察.徐子軒:03 Jan, 2020近兩年來,美國川普政府向中國習政權發起的美中貿易戰,被視為是雙雄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國內部也掀起對中政策的檢討聲浪。日前,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史迪威(David Stilwell)以官方身分,在華...

看見「不潔」之物:藏在衛生棉裡的法律與性別議題
公共政策.吳忻穎:03 Jan, 2020有過留學、海外工作等旅居歐美國家經驗的人們,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適應不同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的一些問題與考驗。儘管我過去曾經在德國短期進修過語言與法律課程,對於這個國家不算陌生,但日前與幾位同樣來自東亞...

反送中跨年第一擊:香港元旦大遊行,抗議港府秋後算帳
時事觀察.吳介聲:31 Dec, 2019香港民主團體發起元旦大遊行,主要訴求之一為抗議港府當局展開「秋後算帳」。許多跡象顯示此抗議主題並非空穴來風,港府對抗爭人士多方逮捕與威脅不僅是進行式,且如大遊行發起人所言,「春天都未到」就已開始算帳...

總統辯論會後:事實查核興起,與台灣民粹主義危機
時事觀察.陳方隅:30 Dec, 2019(※ 本文由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成員共同討論完成)有位候選人,常提出一些詭異的政見,成天失言,歧視少數族群、歧視女性、歧視外來移民,指責媒體做假,以恐懼訴求進行政治動員,在辯論會上的發言,更屢次被事實...

民粹政治下的司法改革與司法獨立(四):反觀臺灣
公共政策.孫健智:30 Dec, 2019司法獨立:共同法律傳統那麼,我們能從這些案例學到什麼?歐盟法上的司法獨立,與遠在太平洋西南海邊的美麗島,又有何干係?在執委會訴波蘭案的判決中,歐盟法院指出:「歐盟法建立在每個會員國與其他會員國所共享...

大安區高氏安溪厝:文資保存運動40年,難以跨越的都更難題
公共政策.蕭文杰:27 Dec, 2019在臺灣,越古老的文化資產保存越不容易,尤其是都會區,在近年來都市更新的需求下,老屋頻頻被拆,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大安區,一般人對於此區的印象,不外乎是各式各樣的百貨公司與「高房價」。即使是文資相關科系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