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是價值的選擇,不要再說「藍綠一樣爛」了 | 陳夏民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選舉是價值的選擇,不要再說「藍綠一樣爛」了

1月5日蔡英文新莊造勢。 圖/美聯社
1月5日蔡英文新莊造勢。 圖/美聯社

大選期間,聊政治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計程車上。身為計程車愛好者,我經常被司機問起要投誰,我就直接了當說我的屬意人選。這答案換來好幾次被反對方痛罵,給錢下車時都覺得自己賠了,但我經常聽到另一種答案,「三個我都不喜歡。」

「為什麼不喜歡,是因為政策嗎?」我再問。

不過,對方往往無法具體談政策好壞,頂多是拿流於「印象」的爭議訊息來聊,然後補上一句,「反正藍綠一樣爛。」口氣聽起來還有一種「嗯哼」的感覺。

如果對方還很年輕,我大概可以理解,那是基於某種理想性,對於所謂政治人物的想像:必須乾淨、必須完美、必須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握有選擇權的時候,要求選項完美很正常,如果可以選擇,我當然希望自己身高185公分,不小心彎腰就有六塊肌。但你我心知肚明,如果完美那麼容易,那我們每天晚上看八點檔那些相愛相殺呼巴掌的段落,也就不會那麼痛快那麼爽了。

光是家人或是伴侶有時候都讓你抓狂,更何況是外人呢?更何況完美並不是客觀標準,而是觀看者主觀的投射。天知道你要求的完美會不會害人下地獄,應該看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吧?

1月4日,韓國瑜台南造勢場。 圖/歐新社
1月4日,韓國瑜台南造勢場。 圖/歐新社

害怕承擔責任而「藍綠一樣爛」

理想性高者,或是沒有做功課被臨時cue到的人,很自然會用這樣全盤否定的方式來回答。更不用提,在威權教育下長大的人,往往下意識會逃避政治,因為一旦想要透過政治解決問題,往往會先被政府解決(看看《返校》有多恐怖)。

極權政府也不樂見民眾參與政治,一方面塑造出政治圈骯髒(只有白道黑道玩得起),另一方面卻透過各種形象包裝造神,讓人期待有一個完美強人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也難怪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討論政治,小孩子有耳沒嘴、有屁股不會放屁。

但,對於某些成年人而言,這樣的說詞,有時其實是一種手段,用來遮掩自己真正的想法,或是希望凸顯自己的價值。

以前我也會透過這樣的話術,來顯示自己不是盲從,甚至有一種看穿世局的優越。但長大了遇過很多類似的人之後,我恨不得跟死侍一樣,開時光機回去掐死當時的自己。

當然,我絕對同意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要不要投票,但有種選民是,其實也不清楚具體政見、平時不關心公共議題,甚至連投票日、誰出來選都懵懵懂懂的人,面對「你大選要投誰」的提問,卻回以千篇一律的「藍綠一樣爛」,而當追問哪裡一樣爛時,卻說不出所以然,「反正都在嘴砲」,繼續追問、繼續標籤式的回應,無限輪迴。

像這樣把漠不關心當作看破世局,或把政治冷漠當作瀟灑漂泊的選民,其實就是那種每次你問他要吃什麼,他都說沒意見,但等到了餐廳,他滿嘴都是意見的那種人。擔心挑到地雷,裝隨和,別人硬著頭皮挑了一家結果爆炸,就不要在那邊嘴。這種時候,聰明人就是乖乖吞下去,苦笑一下,可偏偏那種人白目,就愛爬高高站在制高點,又開始批評有多雷。

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被人嘴,所以喜歡站在最高點的人,往往不敢一開始就站穩立場。他們最喜歡的,就是裝公平兩邊各打五十大板,有時候表情或是口氣還要帶點悲憤之感,好像是遠親的遠親的遠親等公車時旁邊的乘客死掉了一樣。

一般人不敢選定立場,卻一而再再而三裝公平、裝先知,大家也只是微笑點頭心想下次不會再約你吃飯了而已。你真要問他立場,他就會說他AT力場還沒開,你再追問他到底打算怎麼走,他就會用先知表情告訴你,這盤棋其實不是我們在下,是上面的那雙手。手什麼,哈囉,手術房客滿所以你還沒接受治療嗎?做人也不是這樣的嘛。

去年12月29日,韓國瑜「大台中勝選晚會」造勢場。 圖/路透社
去年12月29日,韓國瑜「大台中勝選晚會」造勢場。 圖/路透社

選定立場,勇敢承擔後果吧

姑且不論理想性高或真沒想法的人,但選舉期間,總有一方最愛來「藍綠惡鬥」、「藍綠一樣爛」這招來癱瘓政治議題,明明就是某種粉可是偏偏不敢說要投誰的人,更是喜歡這樣說,然後補上一句「我是中立理性的選民」。

在社會走跳多年了,只要聽到言談中流露出那種優越,或是「你看不出來我想投誰啦的」輕蔑態度,我內心大概只會冷笑一聲。

說真的,藍綠絕對不可能一樣爛,光是選舉美感拿來比,也是優勝立判。當然,這是我的立場。

相對於這種人,我還寧願敬佩立場堅定的特定支持者,至少在覺醒之前,他只看得見真愛,就算再怎麼不欣賞,終究不能否認他就是勇敢做自己,立場十分堅定。

立場,很重要。有些東西,是無法用謊言閃避的:要就是要,不要就不要,為什麼想要又不敢說,還要背刺那些正在努力爭取權益的人呢?如果一個政治人物,連最簡單的立場都說不清楚,那這種人還能值得信任嗎?

選舉就是價值的選擇,很遺憾的,並沒有「留在當下」這個選項,你可以選擇緬懷過往榮光,也可以選擇面向未來。如果你發現世界的變動已經難以掌握,或許從多方管道得到更多資訊後,再研判投票人選,會更好。如果連如此重要的選擇,都要流於意氣之爭,或決定得不乾不脆,那又何必?

選定立場,就把投票章蓋下去,然後勇於承擔後果吧。

1月5日蔡英文新莊造勢晚會。 圖/歐新社
1月5日蔡英文新莊造勢晚會。 圖/歐新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