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的結果:共找到 2622筆 約 0秒
陳默安/以身體連結創作,以書寫拒絕時間——訪《青蚨子》作者連明偉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9 Jan, 2019這大概是心跳率最高的一場採訪。 雨彷彿隨時落下的陰天,從頭城火車站經過一整片海,來到外澳濱海公路旁的屋子。大卡車呼嘯而過,屋簷下停著一部機車,鞋櫃裡放著一雙拖鞋。連明偉穿著羽絨外套和短褲開門探出頭來...

炫耀、攻擊與犯罪:社群網站如何養出「自戀怪獸」?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4 Jan, 20192015年,有位母親相當受人矚目,她的三個兒子都進入著名私校——灘中學和灘高中,接著順利進入東京大學理科第三類組(醫學系)。那位女士非常熱衷兒女教育,或許也有很好的教育方法,而她的丈夫,即三個兒子的...

王宏恩/政治學家怎麼看政治人物的「網紅」直播熱潮?
公共政策.菜市場政治學:23 Jan, 2019在去年年初九合一大選開戰以來,許多候選人紛紛找了網路紅人一起開臉書直播或YouTube直播聊天,或者乾脆自己架起腳架在辦公室或吃宵夜的時候跟網友們直播閒聊。大選之後、總統大選初選提名起跑,各大黨黨內...

陳文琳/生態學的故事沒有結局——讀《意外的守護者》反思公民科學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22 Jan, 2019每年9到10月間,臺灣西部的出海口,會陸續飛來一群被稱作烏面抐桮(黑面琵鷺)的侯鳥準備渡冬。黑面琵鷺覓食、交配以及儲存回返體力的期間,來自四處的鳥友會頻繁躲在某處觀看這些侯鳥的日常。他們或是將其視之...

面對家暴:站出來,隱忍只會使它更壯大!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1 Jan, 2019近日的數起虐童新聞,引發民眾情緒沸騰。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兒虐通報案件從2013年的3萬4545件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5萬9912件,4年來暴增73.4%。該數據反映的是受虐兒增加,亦或是站出來揭...

豬瘟防疫增警力?《調度條例》遠不比「上命下從」的威力
公共政策.吳忻穎:18 Jan, 2019日前,律師出身的內政部長徐國勇表態支持廢除《調度司法警察條例》(下稱本條例)後,立即獲得警大系統與警政署高層之爭相呼應,警大退休與現職教授、警大博士生以及警政署與刑事局警官等人,前呼後擁地爭相投書,...

淫靡歌舞下的國恥:中國如何締造民族主義?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Jan, 2019日本入侵滿洲後,國民黨必須暫停廢除治外法權與收回租界的努力。上海以及其他在天津、漢口、廈門等有損主權的島嶼,當時還看不見外強掌控終止的日期,遑論香港和台灣兩個殖民地。因此,雖然就在門外的戰爭造成極大...

張智皓/轉彎或直行?台灣AI倫理學計畫,需要你的道德判斷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8 Jan, 2019在哲學各項次領域中,有一門特別的領域叫做「應用倫理學」(applied ethics)。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此領域是將倫理學中的討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應用倫理學所討論議題經常是伴隨著新技術的興起而產生...

吳耘嫚/肉圓爸家暴事件:除邪懲惡即正義的時代來臨了?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6 Jan, 2019近日,新北市一名林姓男子因兒子買肉圓忘了加辣,盛怒下家暴妻兒,影片曝光後,讓這起「肉圓爸」事件瞬間席捲媒體版面,鬧得台灣社會沸沸揚揚。事後,有鄉民號召前往肉圓爸住處執行私法正義,輿論也一度出現支持私...

福島・現在(四):「除汙」——除不盡的輻射汙土
時事觀察.陳威志:16 Jan, 2019先前我們談過避難者、地方社會分裂,以及肇事電廠是否能平安除役等現況,而輻射汙土的處置,則可說是現在福島面臨的另一個棘手問題。核能發電所衍生的核廢料處理,一直都是未解的難題,核電廠事故無疑是讓問題更雪...

王鼎棫/肉圓家暴事件中的「制裁者」到底制裁了誰?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5 Jan, 2019日前,新北市蘆洲一名父親因小孩幫忙買的肉圓沒有加辣,而對小孩施暴,妻子阻止也被勒喉拖行,引發民眾聚眾示威,甚至要脅私刑制裁。 艾力・賀佛爾(Eric Hoffer)曾在《狂熱份子:群眾運動聖經》中描...

松山療養院遭拆:台灣疾病書寫場所,被隱去的文資價值
時事觀察.許伯崧:14 Jan, 2019如果說在台灣具有等同古蹟身份的「暫定古蹟」老屋被拆不再稀奇,那麼老屋無故自燃、或是遭判定不具文資價值遭拆,或許也不再是新聞,僅是這座島嶼上另個文資殞落的個案,也只是台灣文化價值流失的一個註腳而已。2...

失控的第四權:媒體攻城掠地,司法機關如何對應?
公共政策.吳忻穎:14 Jan, 2019司法工作的本質在於判斷是非。而刑事司法工作除了判斷是非,更包含艱難的量刑與處遇機制(在檢方,有職權不起訴、緩起訴條件;在院方,有緩刑附條件、保安處分等的衡量),涉及探討每一件犯罪背景、成因、價值衝突...

時代的歌,壓不扁的玫瑰——文學音樂專輯《楊逵:鵝媽媽出嫁》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0 Jan, 2019我們總因為一首歌、一個名字,抑或一齣電影而記住一個時代。念想三十年前、甫就讀國中的我,曾一度瘋迷(聆聽)蒐藏各類西洋民謠、電影歌曲和古典樂,幾乎三天兩頭就往唱片行跑,把所有零用錢都用來買書與唱片(錄...

先移樹再種樹?從「蹊徑計畫」看西港堀仔頭小森林外環道爭議
公共政策.吳比娜:10 Jan, 20192006年,台南市政府規劃將西港區一條聚落邊緣的小路拓寬為24米,成為一條長1.8公里的外環道,以紓解市區主幹道車流,增加車輛交通順暢,並通過內政部「生活圈道路計畫」的補助。2014年土地徵收開始,...

石虎不說再見(三):石虎又來偷吃雞,農業和保育如何平衡?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5 Jan, 2019首篇文章我們回溯了台灣史上石虎與人類的淵源,以及人為開發如何造成如今石虎面臨滅絕的局面。第二篇則從環評制度開始,檢討環評法的不足之處,並指出推動《石虎保育自治條例》,或許更能管理各類土地開發工程。本...

石虎不說再見(二):《環評法》外,石虎保育計畫的圖像在哪?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1 Jan, 2019上篇,我們從台灣史上石虎與人類的關係,回頭檢視石虎分布及數量銳減的原因,包括土地開發造成的棲地破壞、《野保法》上路前的狩獵及山產店的推波助瀾,並接續談到石虎目前的瀕危現況。本文將針對土地開發此一面向...

石虎不說再見(一):曾遍布全台的石虎,為何走向瀕危路?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0 Jan, 20192018年9月17日,裕隆汽車三義二廠興建案通過環評初審決議送大會審查,此事拍板定案後,意味著將有高達35公頃的石虎棲地,日後將淪為汽車驗證道,這對數量已銳減至區區不到500隻的石虎來說,影響之鉅可...

大專運動「開外掛」:外籍學生運動員,該不該管?
社會文化.陳子軒:09 Jan, 2019大專足球聯賽正在進行著,連亞洲盃足球賽開踢都靜悄悄的台灣,雖然無感、卻又不讓人意外,然而在少數追蹤的媒體報導中,我們看到截然不同於國內學生運動的標題:義守球員北門畢業生為底 加上外籍生實力漸強淡江黑...

偽騙的臺中市民俗文化資產:「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應儘速廢止
社會文化.溫宗翰:08 Jan, 2019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2008年8月12日登錄「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為臺中市民俗,有關單位大多以此為榮,投入相當多社會資本協助旱溪樂成宮建立文化關係,在文化資產身份護航之下,旱溪樂成宮也因此獲得不少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