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的結果:共找到 3215筆 約 0秒
謝達文/輸了選舉,贏了民調又如何?為什麼民調領先不代表勝利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1 Nov, 2022(※ 文:謝達文,台大社會所博士候選人)每次選舉,從初選到選前,民調都會成為重要的話題。但民調雖然「經常」能告訴我們誰的勝算較大,但民調領先的候選人,卻不「總是」勝選的那方。為什麼會這樣呢?民調是一...

彭揚凱/以社宅之名行開發之實?揭北市「賣容積賺錢」的假TOD
公共政策.OURs 都市改革組織:18 Nov, 2022今年5月,台北市發布了「修訂臺北市大眾運輸導向可申請開發許可地區細部計畫案1」,但頭兩案——捷運劍潭站與元利建設文山區集合住宅2——便引發爭議。另一方面,市長參選人黃珊珊、蔣萬安、陳時中,都不約而同...

金馬59入圍觀察(上):卓異超群或M型化?談後疫情香港電影的處境
社會文化.Pony 馬曼容:17 Nov, 2022作為每年華語電影圈最年度盛事的金馬獎,每當10月初入圍名單一開,11月影展開跑後,眾人總都在議論著究竟今年是華語電影的大年還是小年?讓人驚艷的是大師還是新銳?比起作品的好壞與否,金馬獎作為華語電影每...

美國核武嚇阻還有效嗎?盟國本身的戰略更是關鍵角色
時事觀察.徐子軒:15 Nov, 2022冷戰時期,美國對抗蘇聯的核戰略是以「延伸嚇阻」(extended deterrence)保護盟友,包括北約、日本、澳大利亞與韓國。華府試圖讓對手相信,如果盟國受到攻擊,美國可能會使用其強大的核武反擊...

計畫經濟佈建十年,習近平早就力推「供銷社」
時事觀察.吳介聲:14 Nov, 2022中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強化集權控制,中國各地迅速發展供銷社,大張旗鼓廣建國營社區食堂,是否加強推動「經濟內循環」之計畫經濟,淪落閉關鎖國,重回建國初期老路,甚至預備抵禦經濟衝擊以及加強戰備,在政經局...

吳鷗翔/澎湖文史與數位的融合(下):讓地方知識愈傳遞愈有價值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4 Nov, 2022▍上篇:澎湖文史與數位的融合(上):如何讓知識服務平台變得更好?三、資訊多樣性與充足性3-1. 知識來源的共存由於平台是大量收集地方知識之系統,因此有許多知識條目,同時來自於兩到三個來源,只要不是過...

民進黨北北基桃合體推1200月票政見,是交通諸侯政治分贓?
時事觀察.林柏勛:14 Nov, 20221280月票在雙北行之有年,雙北各自編列預算來支付,再利用進出站數據拆帳。今年不只中國國民黨的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對雙北公共運輸提出各種科技政策以及加碼,北北基桃的民主進步黨候選人也跳出來大談北北基...

媒體「標題黨」誤國:詐騙集團失控命案是「台版柬埔寨」?
公共政策.吳忻穎:11 Nov, 2022日前有新聞報導詐騙集團利用高薪徵才為餌,使求職者交出帳戶,又為確保該人頭帳戶「可使用」,因此以約定或誘迫的方式讓該人頭帳戶申設者在旅館或公寓「集中管理」,該人頭中途想「下車」(擺脫詐騙集團的控制),...

美中競爭白熱化,發展大型戰略轟炸機彼此秀肌肉
公共政策.王臻明:11 Nov, 2022隨著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節節敗退,俄羅斯的核武恫嚇也逐步升級,衛星照片顯示有11架大型轟炸機,包括七架Tu-160與四架Tu-95,已部署到俄羅斯與挪威的邊界處。此外,美軍戰機近日也在阿拉斯加緊急升空...

吳鷗翔/澎湖文史與數位的融合(上):如何讓知識服務平台變得更好?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Nov, 2022從手機、平板、雲端儲存到人工智慧,人類正善用數位資訊技術,節省人力成本、解決科技問題並增進人類福祉。在全球數位化浪潮下,資訊技術在人類社會與文明,已奠定了不可撼動的重要性。文化與歷史,是一個地方生存...

賴宜欣/確診者投票與海外投票,為何台灣做不到?日本韓國怎麼做?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9 Nov, 2022中選會及疫情指揮中心在上月拍板,經確診而被隔離的人不能參與11月26日舉辦的九合一大選,進而無法投票,引發違憲之虞。中選會主委李進勇表示:「這是不得已的做法,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辦理,先前大...

台東美麗灣「借屍還魂」?縣府作法恐陷廠商於違法爭議
公共政策.蔡中岳:07 Nov, 2022美麗灣渡假村案爭議再起,台東縣政府打算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以下簡稱促參法)「文教設施」的形式,公開招標。遭反美麗灣運動大聲撻伐,批評此案是美麗灣借屍還魂。台東縣政府則以經過「TTPush縣...

電視辯論≠政見發表會:候選人螢光幕前唇槍舌戰的歷史
編輯室.編輯室:04 Nov, 2022文/編輯人豪台北市長選舉重頭戲「電視辯論會」明(5日)天即將登場。本次由TVBS及三立電視共同舉辦,不過在辯論會展開前,因電視台只邀請陳時中、蔣萬安及黃珊珊三位候選人出席,引起其他候選人的不滿。台灣...

周逸濱、魯忠翰/文化部為何能撤銷《良辰吉時》金鐘「主題歌曲獎」?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4 Nov, 2022奪下迷你劇集五項大獎的《良辰吉時》,發生主題曲〈I Promise〉不符金鐘「主題歌曲獎」資格的爭議。根據文化部新聞稿,在原評審小組比對歌曲音檔後,確認作品〈I Promise〉應屬「大甲媽祖遶境主...

蔡政忠(馬瓜)/音樂授權怎樣處理?解決創作與使用者困境的提案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3 Nov, 2022難以言喻的現實場景常年教授智慧財產權課程,每年我都會進行一個小調查:現在還會逛書店、唱片行與購買實體書籍(教科書除外)或專輯的同學有多少?如果用百分比來估算,比例大約是百分之五以內,也就是說每一百位...

西拉雅族的未竟之路:憲法判決後,待解決的原住民政策不正義
社會文化.謝若蘭:03 Nov, 2022有關西拉雅族原住民身分案,憲法法庭日前作成111年憲判字第17號判決,其意旨有三:(一) 包含確認《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11項及第12項前段規定所保障的原住民族,應包括既存於台灣的所有台灣南島語...

故宮出包事件簿:毀損文物並非「國寶」?戳破馮明珠史無前例說
公共政策.蕭文杰:01 Nov, 2022台灣許多有歷史的建築、文物常常毀於都市更新,平時輿論不見得關心,不過以展出原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物聞名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日前傳出三件文物毀損,卻引起了各界騷動。然而大多數媒體對文化資產的認識與博物館...

羅世宏/電視快被NCC管垮了?改善徒勞的監理方式刻不容緩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8 Oct, 2022(※ 文: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已故資深記者宇業熒曾以《電影被我跑垮了》書名自我揶揄。電影當然不是被他跑垮的,而是藉此表達他對電影產業不振的憂心,以及他對台灣過往電影政策缺失的針砭。若借用他...

在台灣亂告人不會被罰?為何「誣告罪」形同虛設
公共政策.寇德曼:26 Oct, 2022年底九合一大選將近,各路政治人馬基於各種目的,陸續對其他陣營提出妨害名譽、違反選罷法、著作權法、個資法等刑事告訴,受指控者也不甘示弱,隨即也提起誣告罪的告訴來反擊。在第一線的司法實務工作者看來,此類...

公式中求新意的《人生真美麗》:將故事說好的韓式音樂劇電影
社會文化.彭紹宇:26 Oct, 2022"Life is Beautiful"——我想大多數影迷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1997年那部溫馨而殘酷的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然而2022年新上映的韓國電影《人生真美麗》採用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