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經濟佈建十年,習近平早就力推「供銷社」
中共二十大之後,習近平強化集權控制,中國各地迅速發展供銷社,大張旗鼓廣建國營社區食堂,是否加強推動「經濟內循環」之計畫經濟,淪落閉關鎖國,重回建國初期老路,甚至預備抵禦經濟衝擊以及加強戰備,在政經局勢詭譎之際,不免引起廣泛關注。
中國近期積極擴大招募與佈建供銷社,被輿論形容有遍地開花之勢。此外,中國住建部與民政部等單位近期聯合發布試點工作通知,本月開始要求在各城市展開社區食堂試點營運,暫定為期兩年。
所謂供銷社全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創於中共建國之初的1950年,為中共計畫經濟特產,今隸屬中國國務院,在計畫經濟體制之下獨家掌控與分配柴米油鹽、食衣住行等民生用品,擬以調控物資、穩定物價。
若直接透過關鍵字搜尋,《維基百科》等資料對「供銷社」的描述是,中共於50年代扶植全中國供銷社高速發展,1953年底開始對糧食、油料、棉花等物資「統購統銷」。1958年3月大躍進時期,縣級以上供銷社與國營企業合併,基層供銷社併入人民公社。文革期間供銷社發揮更強集權控制功能,文革之後,1978年供銷社零售額占全中國零售總額35.5%;占農村商品零售總額68.2%,可見為當時中國商品物流最重要管道。
改革開放,供銷社式微
隨著改革開放,供銷社迅速式微,199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重申恢復成立「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力行改革發展。然而1997年至2003年,供銷社銷量下降四成,另1992年至1999年累計虧損近四百五十億,負債接近一千四百億人民幣,前後連續虧損12年,交易營運幾乎停擺,薪水發不出來,處於嚴重低潮。
習近平上任後,2013年中共中央發布文件,決定支持供銷社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重要作用;2015年4月,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公布《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帳面利潤已見提升。
2015年習近平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發表「重要指示」,中國總理李克強、副總理胡春華聯合出席並且進行批示——中共高層政治動作如此高調,加速推動供銷社顯然已是重要國策。
2016年中共決定深化供銷社改革,強化「為農服務」能力,而後根據中國《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2017年基本情況統計公報》,2017年全國供銷社系統銷售總額5.4兆,同比增加13.5%。當年供銷社系統已擁有各類法人企業逾兩萬家,中國國務院頒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宣示持續推廣。
根據2018年1月的供銷社會議重要報告,2013年以來恢復重建基層供銷社萬餘家,總數已逾三萬家,鄉鎮覆蓋率從2012年的56%提高到2018年的95%——顯示供銷社已經猶如神經系統全面深入中國地方鄉鎮。
歷史脈絡可見,習近平一上任就主導力推供銷社,而且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同時並行,雖如鴨子划水未受大量關注,成果卻相當顯著。至少我們可以說,早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之初,中共早已積極佈建計畫經濟的綿密神經網路。
供銷社已如綿密神經網路
根據2020年9月《美國之音》報導,由於中國受到肺炎疫情以及嚴重水患衝擊,糧食問題嚴峻甚受關注,中國官媒高調刊登習近平「重要批示」,要求加速恢復供銷社,不免讓輿論擔憂偏離市場機能,導向計畫經濟,甚至聯想到大躍進、大饑荒、人民公社等中共建國初期黑暗歷史。
《自由亞洲電台》日前指出,習近平主政不久之後加緊恢復改革開放以來名存實亡的供銷社,如今在二十大之後,中國已經重啟逾五萬個供銷社,被視為準備承擔經濟危機、降低國際制裁風險,甚至戰備功能,供銷社不僅死灰復燃,還愈發熾烈,中國是否全面加速偏重計畫經濟?後果難料。
另一方面,廣設國營社區食堂等消息在中國雖然引發熱議,然而曾經發布相關文件的中國住建部及河北省衛健委官員卻似乎想低調些,表示這是誤會,只是加強基層「社區服務」,不是要回到舊時代搞「大鍋飯」——不過這些官式輕描淡寫的辯解,實難解釋何以「廣設」規模之大、發展之速。
其實習近平上任十年以來,改革開放漸淪口號,推動計畫經濟、收拾市場經濟已經明確,如今更是如火如荼,中共官方不必進行這種零散且蒼白的否認,因為官僚說得心虛,人民聽了不信。
中國在經濟暴衝三十年後,紅利用盡,負債難償,停滯通漲,加上國際政經抵制,中產貧化難免,稅改必將發生,「國進民退」擴大,肺炎疫情防控下的「動態清零」不時封城,猶如國策,數億人民惶惶惑惑,不可終日。如今中共加速計畫經濟,是壞時代的猛藥,緣此市場僵固、資本撤離、失業攀升,中國急墜閉關鎖國,已經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