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的結果:共找到 3215筆 約 0秒
圖利特定人士、配套打臉與血汗勞工——18歲先就業政策的三大誤解
公共政策.黃偉翔:31 Jul, 2017你也對投入72億經費的「18歲先就業政策」不滿嗎?對僅2376人申請的成效感到失望?我前篇專欄〈蔡政府「18歲先就業政策」的大泡泡,終於吹破了?〉對此政策於理想與現實的分析引起教育社群與網友們的討論...

MOD大戰後的運動轉播何去何從?
社會文化.陳子軒:27 Jul, 2017歷經半個月的混亂,MOD的平台與「台灣互動電視」(簡稱台互)領軍的頻道代理商之戰,終於暫告一段落,7月15日起,MOD豪華套餐的訂戶又可重新看到7月1日前的頻道。經過半個月的折騰(尤其辛苦了中華電信...

公務員是如何自動消音的?——從日本公務改革青年組織說起
公共政策.林于凱:25 Jul, 2017(※本文由林于凱、忻儀共同撰寫)年金改革後,銓敘部推出公務員服務法修正草案,其中受到關注的條文是,公務員服務法修正後,公務員得以有條件兼職。修正條文第14條第2項的授權規定「(現職公務員)……其兼職...

陳冠廷/人為何守法?德沃金:互惠社群與守法義務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5 Jul, 2017活在法律之中,直覺上我們很容易接受守法義務一事:我們守法、認為那些違法的人似乎哪裡「做錯了」,而且我們不會覺得利用法律的制裁來嚇嚇他們只是狐假虎威,而是確實認為他們的行為有義務 (obligatio...

中印對峙的地緣政治意義:印度的亞太盟主野望
世界脈動.王俊評:25 Jul, 2017印度與中國在錫金邊界對峙已持續超過一個月,不僅迄今仍無緩解跡象,還加碼升級。雖然印度表面上關於對峙的理由,是基於中國在與不丹的爭議邊界地區的都克蘭(Doklang)高原修築公路,破壞「現狀」,但背後...

蔡政府「18歲先就業政策」的大泡泡,終於吹破了?
公共政策.黃偉翔:24 Jul, 2017近日「18歲先就業政策」階段性報名結果出爐,一年5,000個名額卻僅2,376人報名,可見政策理想與執行面還有一段不小落差,這政策大手筆投入72億經費,勞師動眾相關部會、多場巡迴說明會、盤點與開發職...

蔡宗翰/逢甲氣爆釀死傷:夜市逛一半,氣爆怎麼辦?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9 Jul, 2017逢甲商圈一家日式餐廳昨(18)日中午發生氣爆,造成1人死亡、15人輕重傷,這是台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瓦斯爆炸案。 連續二次爆炸,才如此嚴重 發生原因為瓦斯行員工於地下室更換瓦斯桶時,疑似瓦斯桶氣閥無法...

李柏翰/都是為你好!——受教權中的兒童最佳利益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7 Jul, 2017近日因為婚姻平權進程的緣故,「性別平等教育」莫名成為箭靶,許多人用「小孩教育爸媽自己來」等主張,來對抗「孩子的性別多元及平等觀念不能等」的理念。剛好2012年的時候,英國上訴法院民事庭出過一個有趣的...

從3D到5D,臺灣文化科技的新命題:科技如何承載人心的情感溫度?
公共政策.劉俊裕:10 Jul, 2017文化科技不該只是一昧地追求人體感官外在的延伸,更應該探索人類的內在世界,也就是所謂的第5維度空間 (5D)。我提出臺灣文化科技從3D、4D 進入5D的新命題,應該是:「科技如何承載人心內在的情感溫度...

我賣的是專業,不是同情:身心障礙者的街藝人生
社會文化.郭惠瑜:10 Jul, 2017近幾年來,我們常在街頭看見街頭藝人表演,他們透過不同演出形式妝點城市的面容,展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街頭賣藝並非現代社會的產物,早期街頭已有走唱賣藝人士透過演出賺取賞金。民國92年台灣街頭藝人發展協...

賴伯琦/從〈為何今年大學指考生物單選第14題沒有正確答案?〉談高中生物教育的困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Jul, 20177月3日《鳴人堂》刊出由王弘毅、顏聖紘學者合撰的〈為何今年大學指考生物單選第14題沒有正確答案?〉一文,探討今年(2017)指考生物學科單選第14題的相關評論,爾後也造成不少討論生物科考題的迴響。然...

林斯諺/魔術的定義和魔術體驗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0 Jul, 2017前一陣子台裔加拿大籍魔術師蔡威澤(Will Tsai)在美國選秀節目《美國達人秀》(America’s Got Talent)表演了一段硬幣消失與瞬間移動的魔術,上傳至YouTube的影片短短三天內...

黃宗潔/動物還是食物?文明框架下的人狗關係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7 Jul, 2017立法院於2017年4月11日三讀通過禁吃貓狗肉,明文規定凡「販賣、購買、食用或持有犬、貓的屠體,內臟或含有其成分的食品,可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鍰,並得公佈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讓台...

宮廟為何走上街頭?環保單位只想操弄議題不想解決問題
社會文化.溫宗翰:06 Jul, 2017近日,針對環保署一連串「改變風俗」政策,民間信仰廟宇大量集結,準備以廟會形式,北上凱達格蘭大道進行柔性陳抗,引起不小話題討論。不意外地,環保單位仍繼續見風轉舵,揚言尊重宮廟文化「沒有禁止、沒有強制」...

最新美國對臺軍售與2018年國防授權法草案的戰略意義
世界脈動.王俊評:05 Jul, 2017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在6月28日通過的2018年度國防授權法草案關於盟友及伙伴的部分中,寫入要求美國海軍重啟對高雄或其他適合的臺灣港...

黃宗潔/從寵物到流浪動物:在城市的暗處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4 Jul, 2017雖然貓狗在台灣常被視為擁有特殊待遇的一群,不只現行的法律常被質疑是否獨厚貓狗,甚至到了要立法限制吃食的程度;許多人對待動物的態度亦彷彿映證了所謂「愛動物」多半僅局限於自家寵物,部分飼主任由寵物在野外...

王弘毅、顏聖紘/為何今年大學指考生物單選第14題沒有正確答案?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3 Jul, 2017生物科學與許多自然科學的差異在於,生物科學處理面對的是活生生的與高度多樣性的生命樣態,因此生物學的理論預測經常無法套用在所有生物身上。 然而,在教學與評量上,我們的出題方式卻有可能為了追求標準答案而...

馮一凡/關於性別平等,《兒童權利公約》想得比反同家長更遠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30 Jun, 2017近來,一些家長團體主張修改甚至廢除性別平等教育,他們認為,基於宗教自由及家長權,他們有權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符合他們宗教教義或價值期待的教育,例如守貞或品德教育。有時候他們會主張說,受到國際肯認的《兒童...

移動的大地(上):川震之殤?四川茂縣崩塌的歷史現場
世界脈動.阿潑:29 Jun, 2017上周末(6月24日),四川茂縣發生嚴重山體崩塌,約有百人被活埋,台灣媒體以「小林村」比喻這場災難,雖同樣都是降雨誘發,但釀災原因是否等同小林村,還得商議,卻也不得不呼喚我們重新注意山體鬆動的問題。 ...

黃宗潔/從動物到寵物:人與狗的互動史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29 Jun, 2017提到以狗為主題的故事,或許每個人都可以從童年記憶中提取一些印象深刻的形象,牠們當中有些是知名的真實案例,例如日本澀谷車站前的重要地標「忠犬八公銅像」,背後就是一段人狗之間深厚情誼的動人故事;有些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