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權
的結果:共找到 280筆 約 0秒
性感無罪:拒絕身/心二元論,談選舉造勢「性化」空服員的複雜性
時事觀察.V太太:18 Aug, 2023日前一場柯文哲的造勢活動中,邀請女性舞者穿著模擬空服員之性感制服熱舞,因而引發爭議。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表達抗議,認為此舉物化空服員,展現出對空服員職業的高度不尊重。柯文哲辦公哲則回應,當天表演服裝...

陳紫吟/女學生在課堂上為何總是沉默?教育現場的性別不平等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4 Aug, 2023在霍格華茲的課堂上,當老師問問題,妙麗總是第一個舉手,快速且堅定。可惜的是,這不是女學生的常態。女生在課堂上通常比男生文靜,一如社會對他們的期許。教室裡的女生往往比男生沉默,為什麼?英國教育學家鮑斯...

「南無警察大菩薩」:「新二代少年」與「內衣案」等盤查爭議的系統問題
公共政策.吳忻穎:10 Aug, 2023近來數起警方執行「盤查」的違法不當、涉及種族或性別歧視等爭議,佔據新聞版面,也引發輿論與警界改革團體的檢討聲浪。報載上月(7月)一名女子在台北市文山區步行返家途中,突遭台北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攔下,...

《奧本海默》與《芭比》締造全球票房奇蹟:為何「芭本海默」難以複製?
社會文化.徐佑德:26 Jul, 2023同期生《奧本海默》(Oppenheimer)跟《芭比》(Barbie)可以說本是南轅北轍的兩部電影作品,沒想到卻因為檔期關係,似乎併發了連鎖的宣傳效應。兩部都是入圍奧斯卡導演的大導作品,前者是克里斯...

脫下高跟鞋的《芭比》:既不否定過去,又迎向未來
社會文化.彭紹宇:24 Jul, 2023幾年前看完《淑女鳥》(Lady Bird)的我,如果知道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將來的某部電影主角會是芭比——這個被認為代表資本社會、消費主義與女性刻板印象的娃娃,我可能很難相信...

非異性戀者也可能遭遇#MeToo嗎?男同志性文化脈絡與身體界限
編輯室.編輯室:20 Jul, 2023(※ 口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杜思誠、副秘書長彭治鏐;採訪、整理:林宜蘭,鳴人堂編輯) 編按:台灣的#MeToo風暴延燒至今,許多受性暴力傷害的受害者、倖存者們透過社群平台的自我發聲,得以讓...

將傷害說出口,為什麼要這麼久?性創傷如何侵蝕人的自我認同與思考
編輯室.編輯室:20 Jul, 2023(※ 口述:諮商心理師郝柏瑋;採訪、整理:林宜蘭,鳴人堂編輯)編按:台灣的#MeToo風暴延燒至今,許多性暴力傷害的受害者、倖存者們透過社群平台的自我發聲,得以讓私領域受侵害的過程進入到大眾的視野。...

《我的身體,你的商品》:身體、選擇與疼痛,女人的力量從中而來
時事觀察.V太太:11 Jul, 20232014年,艾瑪・華生(Emma Watson)在聯合國發表演說,鼓勵男性加入支持女性主義、爭取性別平權的行列,讓#HeForShe這個標籤傳遍社群網站,華生本人也成為好萊塢女性主義者的代表人物。這...

吳健豪/#MeToo運動省思:避談「情慾」,情感教育永遠缺了一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Jul, 2023(※ 文:吳健豪,臺灣男性協會常務理事、心理/教育工作者)這陣子台灣的MeToo運動掀起浪潮,除了有當事人陸續指認名人對他們曾做出的侵害行為外,在後續關於性騷擾的討論,也有男性開始焦慮或反思,自己過...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性的解放與除魅
時事觀察.V太太:04 Jul, 2023▍上篇: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讓我們做一個對性暴力負責的社會自5月底至今,台灣的MeToo浪潮已經持續一月有餘,但幾乎每日依舊可以看到新的受害者現身,訴說自身的經驗。這些挺身而出的受害者們,展...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讓我們做一個對性暴力負責的社會
時事觀察.V太太:29 Jun, 2023▍上篇: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父權社會的養成,如何讓女性受害?自5月底至今,屬於台灣社會的MeToo浪潮仍未停歇,從政治到學術界,從媒體到文藝界,我們閱讀了一篇又一篇來自受害人的陳述。近期幾起...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父權社會的養成,如何讓女性受害?
時事觀察.V太太:19 Jun, 2023▍上篇: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性騷擾無關慾望,而是「權勢」自5月底一位民進黨前黨工在社群網站上的自我揭露起,從政治、學術、媒體、文化、演藝到社運界,各個產業都陸陸續續有女性(及部分男性)現身,...

#MeToo浪潮背後:害怕成性騷加害者的男性,缺乏「讀空氣」能力
編輯室.編輯室:16 Jun, 2023(※ 採訪、撰文:鄭人豪,鳴人堂編輯)編按:過去兩個禮拜裡,一個個性騷擾、性侵的受害者接連在社群平台上控訴加害者對自己的種種惡行,事件牽涉政治、學術、媒體、藝文等不同領域,掀起一波台灣的#MeToo...

為何選擇#MeToo公開談性騷?論「體制背叛」帶來的性騷擾二度傷害
社會文化.曾麗心:13 Jun, 2023從影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熱播之後,社群媒體上開始出現愈來愈多的受害者親身經驗分享,讓性騷擾議題備受關注。我們終於迎來屬於台灣社會的「#MeToo運動」,但看到一個個性騷擾案件被揭發,也更讓人們不得...

#MeToo之後:從私密到公開,創傷經驗如何獲得照顧?
社會文化.曾麗心:12 Jun, 2023隨著社群媒體中愈來愈多的「#MeToo」性騷擾案件曝光,被害人分享的創痛經驗可能也會激起人們心中的不適與難受。未曾有過類似經驗者,可能震驚於加害者的不堪手法,也會擔心身邊親友可能有類似遭遇;而曾有被...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性騷擾無關慾望,而是「權勢」
時事觀察.V太太:12 Jun, 20232017年10月,因為電影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而在美國好萊塢興起,進而一度撼動美國娛樂與文化產業和社交媒體的#MeToo運動,近日似乎終於延燒到了台灣。因為熱播台劇...

身為女人的私語與時代見證:《安妮艾諾 超八時光》持續對階級復仇
社會文化.吳思恩:08 Jun, 2023多數人認識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應該都是在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她在專訪中曾經提到,獲獎是個意外,這讓她的小說銷量從全球四百萬本上升到五百萬。去年我逐一閱讀其已有中文譯本的作品,...

曾玉婷/難以辨識的傷痛:性侵、性騷擾受害者為什麼陷入沉默?
社會文化.Right Plus 多多益善:02 Jun, 2023原編按:時值國際丹寧日(今年為4月26日),全球倡議性暴力防治、打破強暴迷思,多多益善以兩篇報導和一則圖文包,透過好幾位倖存者的心聲,釐清性暴力受害者經常不被理解的行為反應與創傷。本篇為專題第一篇,...

職棒啦啦隊也是球賽的「本質」?運動文化的多元想像
社會文化.丁桀:18 Apr, 2023「你怎麼看職業運動與啦啦隊?」是近來友人間的話家常,從商業邏輯、球迷劃分(本質迷與妹迷),經典賽台式應援的震撼,再到運動中的性別、階級等議題。不可否認,台灣棒球因為啦啦隊快速發展的短短十年間,早已積...

反對婚姻卻曾「祕密結婚」的上野千鶴子背叛了女性主義嗎?
時事觀察.V太太:17 Apr, 2023今(2023)年2月,日本媒體《週刊文春》爆料指出,知名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早已與歷史學者色川大吉「祕密結婚」,報導隨即在日本社群網站上引發激烈討論。婚姻關係本應為個人私事,為什麼上野千鶴子卻會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