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李奕萱/動物為何不斷繞圈?以遊戲與舞蹈再現圈養動物的「刻板行為」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30 May, 2019你按下按鈕,進入遊戲,發現你成為一隻不知名的生物,被困在柵欄中,身旁除了一截樹墩、一碗飼料,什麼都沒有。你沒有事情做,只能無聊地操作手把,上、下、左、右,你不斷繞圈、橫衝直撞,碰到柵欄才停下來。沒事...

周大為/愚者趨樂,智者避苦——叔本華的《人生智慧箴言》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9 May, 2019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是十九世紀的一位著名德國哲學家,他的個人哲學思想融合了佛教和歐洲哲學,對後世影響深遠。他的哲學主要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表達,這本書於叔本華年...

館長有7前科?李天鐸的無知,凸顯國軍高層低落的法治素養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8 May, 2019根據報載,日前「館長」陳之漢與總統蔡英文同框拍攝國軍的莒光園地,國安局退役上校、國民黨黨員李天鐸在臉書發文指出蔡總統「瘋了嗎」?並指稱館長有7項前科,引發風波。李天鐸聲稱館長擁有毒品、竊盗、赌博、恐...

高雄劉氏古厝遭突襲拆除,是文化局怠惰還是不熟法令?
公共政策.蕭文杰:24 May, 2019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就任半年後,終於對外宣稱「英文很好」的文化局長找到了,韓市長表示要在總質詢後公布人選。可是人事命令還沒宣布,高雄市民提報的仁武劉氏古厝卻在文化局審議現勘前被拆了。高雄文化局的積弊已久...

平權的未竟之路,我們攜手同行——寫在同婚過關之後
社會文化.喬瑟芬:24 May, 2019自1986年祁家威公開出櫃、至法院要求結婚登記被駁回至今,這條路,台灣走了33年。2001年,民進黨時任法務部長的陳定南在《人權保障基本法》中,首次納入同性伴侶組成家庭的權利;2006年民進黨蕭美琴...

古老的疾病,文明的隱喻:樂生療養院「以院作家」的癩病人生
公共政策.樂生訪調小組:24 May, 2019患者必須隔離、以終結此國辱病,政府若將設施擴建、將全國的癩患者都送入癩療養所內隔離為佳。台灣的癩療養所若能收容一千人便足矣,一千人收容完成,五年內本島院外的癩病便淨化完畢、數十年後癩病便可根絕。 癩...

葉泓緯/李梅樹家族墓園遭拆:充滿疑點的文資評估有待回答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4 May, 2019(※ 文:葉泓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 日前,位於三峽第一公墓內,由李梅樹教授所設計的家族墓園,因遷葬工程而被拆除,所幸原先傳出要拆除的劉清港醫師之墓1,經文資審議委員勘查後,於108年4月...

別讓行政的怠惰,摧毀孩子的童年——談少事法修正「兒童去刑化」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23 May, 20195月20日,民進黨立委李麗芬發文指出,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完成《少年事件處理法》(下稱「少事法」)修正草案一讀,同日司法院也發布新聞稿整理大綱重點,媒體則於隔日相繼報導此次少事法將大幅修正的新聞。...

文化資產的災害管理策略(下):全災害取徑與全面性緊急管理
公共政策.王价巨:22 May, 2019巴黎聖母院大火引發人類文明浩劫的隱憂,人們開始省思文化資產如何做好災害管理,降低因災害所帶來的損失。在上篇,首先從有形文化資產的內、外部因素,分析文化資產的脆弱原因,並從政策面、治理面、技術面以及文...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數位永生」讓你長生不死
時事觀察.徐子軒:23 May, 2019英國電視劇集《黑鏡》(Black Mirror)曾經有這麼一集,講述一對年輕情侶的故事。當男友意外死亡、女友悲痛難忍,於是接受朋友建議,嘗試新型網路服務。女友將男友生前的電子數據上傳至網路公司,讓該...

時空錯置的黨國遺緒:廉價的吞球彈劾案,崩盤的民主法治
公共政策.孫健智:23 May, 2019我出生的時候,還沒解嚴。至少到我國中之前,家裡支持黨外/民進黨的長輩,每次選舉被問到投給誰,都說不想講,其實是不敢講、不能講。我小時候還親眼看過買票,是樁腳拿著錢,在公寓裡挨家挨戶按電鈴,亮出鈔票說...

蔡亦竹/熱衷日本戰國哏?台灣政治人物們,醒醒吧!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1 May, 2019我想大家都很討厭台灣的淺碟現象。所謂的淺碟現象,就是看到人家有個影,馬上台灣就一堆人跟著生一堆子,還生得不倫不類。像早一點的全方位啦、奈米啦、大數據啦,不然就是韓國之前選個女總統,台灣就跟著我們也要...

星座可以作為閱讀素養教育的題材嗎?
時事觀察.黃俊儒:20 May, 2019先講結論,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個前提,要看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及態度來閱讀。 談這個主題是因為那天開車在路上,不經意地聽見一段電台專訪,受訪者是一位長期推動閱讀教育的熱血教師,他細數著自己新書中如何透過...

棒球場上最邊緣的位置——我的「左外野」宣言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May, 2019運動社會學,它是一個跨界的學門,介於體育學門與社會學之間,但它並不因這個「斜槓」的特性,而獲得雙倍的關注;相反地,它恰處於體育學與社會學交會的邊緣地帶,而它之於整個學術場域,大概就像左外野之於棒球場...

監察院彈劾曲棍球案檢察官,辦案也需「政治正確」?
公共政策.司法流言終結者:16 May, 2019自新任監察委員上任以來,特定監察委員屢屢磨刀霍霍進逼司法,多次提出調查報告指責法院判決有所違誤,舉凡「前國手陳敬鎧遭判詐盲案」、「李春生殺人案」、「胡椒粉並檢出含砷超標案」、「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判...

地方的「向來如此」與執法的大破大立:談澎湖清明掃墓公共危險案
公共政策.吳忻穎:17 May, 20192015年9月,我從司法官學院結業,帶著對於海島生活以及改變地方的憧憬,收拾行李前往澎湖地檢署報到,開始為期2年的離島小地檢辦案生涯。我打從國小開始就在大台北地區長大,高中開始生活圈都在台北市核心地...

廖珮杏/不平和的天安門(上):留下記憶是危險的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4 May, 2019(※ 文:廖珮杏,《重返天安門》譯者)今年,是天安門六四事件30周年。天安門,名字聽起來很祥和,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地方其實一直不是那麼平和。100年前,這個地方曾發生德先生與賽先生的五四運動,再來...

城市如何維持繁榮,在競爭中邁向勝利?
公共政策.邱秉瑜:13 May, 2019為何大部分的台灣人口都聚集在城市裡?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統計資料,2017年底,全國有約1,878萬人住在都市計畫區中,佔當時全國總人口2,357萬人的80%。其實,從台灣歷史乃至於世界歷史來看,這一...

陳信仲/敲響喪鐘之前,借鏡威瑪共和國的民主滅亡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10 May, 2019就台灣人對納粹德國的興趣與理解,納粹黨是以街頭暴動為政治手段的民粹政黨,希特勒則是善於演講的民粹領袖。他在1933年1月30日年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總理,同年3月23日由帝國議會以修憲程序三分之二多數...

修法只為回應「社會期待」?淺談《教師法》的功能與價值
時事觀察.賴伯琦:10 May, 2019《教師法》修正草案已於5月1日立法院完成初審,儘管在這次修法期間,教師團體提出不同意見1,多數爭議條文委員們也都尊重教師團體建議,未進行大幅修正,但總體而言,仍有為德不卒之處。此次修法針對「如何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