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2

的結果:共找到 3215筆 約 0秒

賴怡忠/不再只是美中交鋒?美韓峰會後,台海安全的典範轉移

時事觀察.思想坦克:27 May, 2021

5月21日美韓峰會發表聲明,提到「拜登總統與文在寅總統強調在台海維持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President Biden and President Moon emphasize the impor...

賴宜欣/如何防制跟騷行為?從日本法律檢視台灣「跟騷防制法」草案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31 May, 2021

根據警政署統計,台灣每年約發生高達8,000件跟蹤騷擾案件,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指出,被糾纏的案件更高達25,000件,其中將近一半當事人被騷擾長達一年,遭騷擾長達三年者則占了兩成。近年繼2020年...

「假訊息」淪為「狼來了」?被濫用的社維法與紓困條例處罰規定

公共政策.吳忻穎:27 May, 2021

近兩、三年來,警察機關突然興起一股風潮,大量以《社會秩序維護法》(下稱「社維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散布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的規定來移送批判政治的言論,癱瘓了司法能量,但換來的是法院大量...

楊劭楷/政府能否禁止仇恨言論與假訊息?言論干預的再商榷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1 May, 2021

先前《沃草烙哲學》專欄刊出了〈「二二八屠殺未曾發生」?假訊息與仇恨言論該受保障嗎?〉一文,作者劉維人主張,給定特定環境和討論方式,仇恨言論、言論操弄和假訊息可能會造成傷害,因此有些時候干預言論是正當...

楊雨樵/虛.實的探問——專訪《鬼怪與懷孕的樹》導演金東鈴與朴勁泰

社會文化.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21 May, 2021

《鬼怪與懷孕的樹》的兩位導演導演金東鈴曾於韓國電影藝術學院(Korean Academy of Film Arts,KAFA)與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é Paris VIII)主修電影,2...

疫情當前,還要績效?警界高官「作秀」與務實防疫的距離

公共政策.吳忻穎:17 May, 2021

近日國內新冠本土疫情急遽升溫,本土病例從個位數、二位數、到5月15日公布180例,猛然進入社區感染階段。報載外媒報導「台灣面臨迄今最嚴重疫情」,在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社區感染的情況下,人心惶惶,網路上...

台灣疫情延燒,民眾如何因應?關鍵數據「檢驗陽性率」代表什麼?

公共政策.翁銘佑:17 May, 2021

台灣5月15日起連續兩天,本土確診者以破紀錄地單日180例、206例,造成人心浮動。這樣的疫情變化,意味著台灣已經從防堵期正式進入減災期。每日數百人的確診,讓越來越多雙北居民經歷身邊鄰居、親友被確診...

文資材料銀行在台灣:是文資重生的後盾,還是「活摘器官」展示場?

公共政策.蕭文杰:17 May, 2021

建築的「材料銀行」近年興起,這種概念最早起源於環保永續、循環設計的概念。會提出「材料銀行」是因為人類強烈的物質慾望,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原物料使用量倍增,開採原料及製造的過程也使地球資源急...

丘美珍/少子化的真正訊息:為什麼沒有人想要當媽媽?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14 May, 2021

前陣子,台灣成為另一個世界冠軍。在美國中情局(CIA)近日公布的全球227個國家與地區的生育排行榜上,過去的亞洲四小龍全部都在倒數前五名,其中,台灣更是倒數第一。我是三個小孩的媽媽,很自然地會從媽媽...

快速緩解台北內湖塞車問題的提案——城東BRT

公共政策.邱秉瑜:12 May, 2021

(※ 本文由作者與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張亞迪先生協作,特此鳴謝。)內湖塞車問題未解,原因可能是交通改善措施在設計上有缺陷,例如雖新闢快速公車路線卻未設置公車專用道。捷運環狀線東環段能有效改善內湖交通,但...

松山分局之亂番外篇:警局社群操作,暴露公部門扭曲的「小編文化」

公共政策.吳忻穎:11 May, 2021

在今年4月發生「松山分局黑衣人事件」1的警界醜聞而經媒體報導後,引發不少輿論的批判,甚至警界內部也有大量不以為然的聲浪。在這段期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經營的臉書粉絲專頁「臺北波麗士」的運作成為非常微妙...

楊双子/台漫不死,只是折翼:從創作者觀點看CCC編輯部解散事件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May, 2021

▲CCC編輯部於4月29日發布公告正式解散。《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下稱《CCC創作集》)編輯部裁撤事件,從2021年3月5日以來的社群網站噗浪爆料,創作者私...

同床異夢下的轉型正義:《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將帶來和解還是分裂?

社會文化.翁煌德:10 May, 2021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 Aida?,2020)在今年奧斯卡獎代表波士尼亞與赫賽哥維納(以下簡稱波赫)提名最佳國際影片,這是繼《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

新冠疫苗爭奪戰(六):疫苗製造大國印度,救得了自己嗎?

時事觀察.徐子軒:10 May, 2021

四月以來,印度出現了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目前錄得最高紀錄為單日40萬多人確診,患者總數已超過兩千萬。目前印度面臨醫療資源不足、醫院體系瀕臨崩潰邊緣,死亡率急速上升,陷入人道主義危機。世界各國已陸續提...

對台軍售爭議:我遭美國敲竹槓?性能提升的AGM-88F反輻射飛彈

時事觀察.梅復興:10 May, 2021

日前因對美國政府就台灣「鳳展二號」戰機性能提升案合約公告的延伸解讀,引發了美方是否會售予我AGM-88E型反輻射飛彈的紛議。其實,美國防部只是宣告發包給洛馬公司,為我空軍F-16戰機升級案執行包括使...

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上):被遺忘的民族音樂學家呂炳川

社會文化.李志銘:07 May, 2021

掩蓋的事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隱瞞的事也沒有不被人知道的。 ——《新約聖經:路加福音》第12章第2節須知,過去的歷史之所以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樣貌,乃是針對眾多史料不斷地進行選擇、排除、歸類、詮釋,乃至...

曾世懷/外籍看護工逃跑中?長照體系也需要雞尾酒模式

時事觀察.獨立評論在天下:07 May, 2021

近日有位好友,為了家中外籍看護工的臨時出走,鬧得人仰馬翻。事情是這樣的:他家的外籍看護,趁著休假一去不回,全家頓時陷入手足無措、兵荒馬亂的窘境。或許那位印尼籍看護還惦記著長期以來雇主家人對她的關照,...

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下):破除「民歌採集運動」的神話

社會文化.李志銘:07 May, 2021

▍上篇: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上):被遺忘的民族音樂學家呂炳川▍中篇: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中):呂炳川的民歌採集與學術典範之爭假如你想知道是誰控制了你,那就看看誰是你不能批評的人。——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中):呂炳川的民歌採集與學術典範之爭

社會文化.李志銘:07 May, 2021

▍上篇:重建台灣音樂史觀(上):被遺忘的民族音樂學家呂炳川1966年7月至9月,赴日攻讀比較音樂學的呂炳川,首度返台進行漢人傳統音樂以及原住民音樂田野調查工作。巧合的是,幾乎就在同一時期,該年(19...

魏以恩、廖英雁/硬賜仿匾耽誤文史?澎湖西嶼彈藥本庫的重生與惋惜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6 May, 2021

整個澎湖,都「火」起來了! 4月份開始到6月,又是離島澎湖的盛會「花火節」。只是今(2021)年有點特別,在花火升空前幾天,澎湖官方已讓全台不少關心文資的網友發火,而導火線竟然是一塊黑底金字的「銅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