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5

的結果:共找到 2588筆 約 0秒

不喜歡「中華台北」?那把陸生叫中生有比較好?

時事觀察.周偉航:15 Aug, 2017

最近「中華台北」的奧會模式又再次成為爭議。基本上,我認為幾乎沒有台灣人會滿意這個名詞,因為中華台北是一個妥協之後的產物,和法定名稱不同,也和台灣人的自我認同不符:不論你自認是中華民國人或台灣國人,這...

Joe/學批判思考有用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4 Aug, 2017

唯有思考,人才能擺脫衝動和成規。——杜威,《How We Think》,P.14近半世紀,美國的大學興起一門新學科,名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這個學科的要旨可追溯到美國...

高職先就業還拚升學?各部會政策讓基層師生很矛盾

公共政策.黃偉翔:14 Aug, 2017

在上篇專欄〈技專考招六大改革,你該注意的重點〉中,引起最多反對聲浪的,就是教育部111學年度將取消乙級技術士證報名技優甄審資格,並改放到甄選入學管道處理。原因很多,但背後的本質,是教育部想弱化勞動體...

獨立敘事的極限:難以展示的韓國戒嚴與冷戰經驗

社會文化.黃舒楣:07 Aug, 2017

作為六年級末段班,也算經歷戒嚴年代的無聲浸淫而曾全然無知,第一次清楚意識到這創下世界紀錄的戒嚴年期,已是高中校園歷史課堂上,戒嚴已結束,但我們才正要開始慢慢理解其影響之無所不在。於是,在中壢度過童年...

技專考招六大改革,你該注意的重點

公共政策.黃偉翔:07 Aug, 2017

「不重視實作」、「培育的人才不好用」,這些是台灣社會對技職教育最大的不滿,教育部近年花了許多力氣,持續透過新政策來引導技職校院走向實務端,而這第一波改革,就是技專校院考試與招生制度的變革,最快適用目...

謝宗榮/知其然並知所以然:香火與環保共存之道

社會文化.民俗亂彈:01 Aug, 2017

由於近年來環保主管機管對於民間宮廟燃燒紙錢、點香的「關切」愈來愈「殷勤」,再加上具有指標性的台北大廟艋舺龍山寺,在6月16日由柯文哲市長主持之下「高調」的進行「封爐」儀式,以北港武德宮為首的宮廟,即...

圖利特定人士、配套打臉與血汗勞工——18歲先就業政策的三大誤解

公共政策.黃偉翔:31 Jul, 2017

你也對投入72億經費的「18歲先就業政策」不滿嗎?對僅2376人申請的成效感到失望?我前篇專欄〈蔡政府「18歲先就業政策」的大泡泡,終於吹破了?〉對此政策於理想與現實的分析引起教育社群與網友們的討論...

中印對峙的地緣政治意義:印度的亞太盟主野望

世界脈動.王俊評:25 Jul, 2017

印度與中國在錫金邊界對峙已持續超過一個月,不僅迄今仍無緩解跡象,還加碼升級。雖然印度表面上關於對峙的理由,是基於中國在與不丹的爭議邊界地區的都克蘭(Doklang)高原修築公路,破壞「現狀」,但背後...

蔡政府「18歲先就業政策」的大泡泡,終於吹破了?

公共政策.黃偉翔:24 Jul, 2017

近日「18歲先就業政策」階段性報名結果出爐,一年5,000個名額卻僅2,376人報名,可見政策理想與執行面還有一段不小落差,這政策大手筆投入72億經費,勞師動眾相關部會、多場巡迴說明會、盤點與開發職...

三成兒童有精神疾患?政府的角色,不該丟完恐慌彈後就跑

社會文化.王美恩:20 Jul, 2017

日前衛福部公布流行病學的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兒童最常見精神疾患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畏懼症、分離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等。此項研究主責的是台大醫學院精神科高淑...

吳宗憲、蕭名凱/小政府邏輯下,如何緩解動保行政人力荒?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19 Jul, 2017

去年因桃園動物收容所簡醫師自殺的不幸事件,終於引發社會大眾對動物保護公務員的關切,甚至連國外媒體BBC也大幅報導。然而,事隔一年之後,悲劇過去了,可是問題真的解決了嗎?隨著時間拉長,「動物保護人力荒...

從3D到5D,臺灣文化科技的新命題:科技如何承載人心的情感溫度?

公共政策.劉俊裕:10 Jul, 2017

文化科技不該只是一昧地追求人體感官外在的延伸,更應該探索人類的內在世界,也就是所謂的第5維度空間 (5D)。我提出臺灣文化科技從3D、4D 進入5D的新命題,應該是:「科技如何承載人心內在的情感溫度...

賴伯琦/從〈為何今年大學指考生物單選第14題沒有正確答案?〉談高中生物教育的困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Jul, 2017

7月3日《鳴人堂》刊出由王弘毅、顏聖紘學者合撰的〈為何今年大學指考生物單選第14題沒有正確答案?〉一文,探討今年(2017)指考生物學科單選第14題的相關評論,爾後也造成不少討論生物科考題的迴響。然...

黃宗潔/動物還是食物?文明框架下的人狗關係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7 Jul, 2017

立法院於2017年4月11日三讀通過禁吃貓狗肉,明文規定凡「販賣、購買、食用或持有犬、貓的屠體,內臟或含有其成分的食品,可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鍰,並得公佈其姓名、照片及違法事實。」讓台...

宮廟為何走上街頭?環保單位只想操弄議題不想解決問題

社會文化.溫宗翰:06 Jul, 2017

近日,針對環保署一連串「改變風俗」政策,民間信仰廟宇大量集結,準備以廟會形式,北上凱達格蘭大道進行柔性陳抗,引起不小話題討論。不意外地,環保單位仍繼續見風轉舵,揚言尊重宮廟文化「沒有禁止、沒有強制」...

江鎬佑/2017年的警察用1980年的《調度司法警察條例》,沒問題嗎?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05 Jul, 2017

每年6月15日是平常在第一線維護治安、維繫交通安全、努力抓犯人的警察大大們的警察節。警察的辛勤眾所皆知,至於造成他們辛勞的原因,許多警察們將原因歸咎於《調度司法警察條例》。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在2017...

黃宗潔/從寵物到流浪動物:在城市的暗處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4 Jul, 2017

雖然貓狗在台灣常被視為擁有特殊待遇的一群,不只現行的法律常被質疑是否獨厚貓狗,甚至到了要立法限制吃食的程度;許多人對待動物的態度亦彷彿映證了所謂「愛動物」多半僅局限於自家寵物,部分飼主任由寵物在野外...

王弘毅、顏聖紘/為何今年大學指考生物單選第14題沒有正確答案?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3 Jul, 2017

生物科學與許多自然科學的差異在於,生物科學處理面對的是活生生的與高度多樣性的生命樣態,因此生物學的理論預測經常無法套用在所有生物身上。 然而,在教學與評量上,我們的出題方式卻有可能為了追求標準答案而...

蔡宗翰/倫敦火燒樓(三):別只問怎麼逃,該問的是「如何避免」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30 Jun, 2017

倫敦發生慘絕人寰的格蘭菲爾大樓(Grenfell Tower)大火後,英國政府已經開始進行所有高樓大廈的安全檢測,以查明大樓外牆包層材質是否構成嚴重的火災風險;目前估計約有600棟高樓均可能有疑慮。...

馮一凡/關於性別平等,《兒童權利公約》想得比反同家長更遠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30 Jun, 2017

近來,一些家長團體主張修改甚至廢除性別平等教育,他們認為,基於宗教自由及家長權,他們有權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符合他們宗教教義或價值期待的教育,例如守貞或品德教育。有時候他們會主張說,受到國際肯認的《兒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