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先就業還拚升學?各部會政策讓基層師生很矛盾 | 黃偉翔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高職先就業還拚升學?各部會政策讓基層師生很矛盾

教育部將取消乙級技術士證報名技優甄審資格之爭議,凸顯出台灣要重振技職人才培育,勢必妥善處理各部會間、甚至同部會各單位相關業務間的互動關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將取消乙級技術士證報名技優甄審資格之爭議,凸顯出台灣要重振技職人才培育,勢必妥善處理各部會間、甚至同部會各單位相關業務間的互動關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上篇專欄〈技專考招六大改革,你該注意的重點〉中,引起最多反對聲浪的,就是教育部111學年度將取消乙級技術士證報名技優甄審資格,並改放到甄選入學管道處理。原因很多,但背後的本質,是教育部想弱化勞動體系的技術士證長年在職業學校導致的教學不正常化現象。從這次改革可以看出,台灣要重振技職人才培育,勢必妥善處理各部會間、甚至同部會各單位相關業務間的互動關係。

日前參加某民間基金會舉辦的技職政策諮詢會議中,數名職校校長提出基層學校對各種政策矛盾的困惑,例如職校課程早已從早年單位行業轉成群集教育,高職教學更為升學準備而非就業準備,但政府似乎把高職生拚升學當作原罪,甚至政府丟出18歲先就業政策時,指責拚升學亂象,但高職畢業到業界的待遇不佳,這又是勞動部與經濟部的職責,基層教師該如何教學生?到底要鼓勵高職生就業還是升學?掌管職校的校長們又如何選擇辦學方向?

政府似乎把高職生拚升學當作原罪,甚至政府丟出18歲先就業政策時,指責拚升學亂象,但高職畢業到業界的待遇不佳,這又是勞動部與經濟部的職責,基層教師該如何教學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府似乎把高職生拚升學當作原罪,甚至政府丟出18歲先就業政策時,指責拚升學亂象,但高職畢業到業界的待遇不佳,這又是勞動部與經濟部的職責,基層教師該如何教學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跨部會業務不同調 似乎各忙各的

這週起就是勞動部舉辦的全國技能競賽決賽,連同初賽技職選手,參加人數近5千人,這規模還不包括學校教學團隊、職訓單位訓練團隊及業界支持等,但沒想到,教育部在同一週也安排了兩天的南區全國高中職校長會議,讓部分參與技能競賽裁判與指導選手的校長兩邊跑。這絕對不是什麼嚴重問題,但看得出人才培育仍過度「以部會為主體,而非以技職人才為主體。」

數月前在政府技職宣導會議中,我提出「105年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成果展內容很好,地點舉辦在華山館場很吸引人,只是現場好像沒什麼技職師生參與?連媒體記者也沒來幾個,宣傳極差,連當時的部內辛苦同仁都哀哀叫。」

原來展覽同天,除了教育部技職司的成果展,教育部國教署在台師大也舉辦了全國高中職專業群科的專題創意製作競賽頒獎與成果展,在政大也有第2屆台灣實驗教育論壇等,時間都撞在一起了,顯見,教育部技職司、教育部國教署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業務,須更緊密的配合與互動,更要破除部會本位主義。

這週起就是勞動部舉辦的全國技能競賽決賽,然而教育部卻在同一週安排南區高中職校長會議,讓部分校長必須兩邊跑。圖為第47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賽獲獎選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週起就是勞動部舉辦的全國技能競賽決賽,然而教育部卻在同一週安排南區高中職校長會議,讓部分校長必須兩邊跑。圖為第47屆全國技能競賽南區分賽獲獎選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技職國手兵役解套 互丟炸彈

年初立委黃國書引用我的報導,質詢教育部長潘文忠,要求技職國手應比照體育國手有兵役配套,但由於跨部會協調沒進展,最終提案修《兵役法》。那為何跨部會協調沒進展呢?

勞動部官員曾私下對我抱怨,協調會中曾討論到,「技職國手所參加的國際技能競賽能否直接透過教育部體育署主管的《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擴大解釋?直接將該賽事納入補充兵役辦法中。」該官員會這樣要求,是因為此種方式不必大費周章提案修《兵役法》,勞動部也不需再額外訂定子法,然而卻被協調會在場的教育部代表以專業理由拒絕。因此,訂定子法期程硬生生多了將近一年,而這還是在上會期最後一天《兵役法》修法幸運地三讀情況下。

106學年度畢業的歷屆技職國手,等不到補充兵子法訂定因此仍然要去當兵。台灣自1971年開始派技職國手出征,這40多年來,多少技職國手多投入人生歲月為國爭光,卻從來沒有補充兵配套,更不用說就學輔導,難道一定要如體育改革須總統出面講話,才會有上會期如教育部與立法院大修《國民體育法》的那股重視魄力嗎?難道同樣為國爭光,會因為長官的長官關注程度不同,就有所差別待遇?

106學年度畢業的歷屆技職國手,等不到補充兵子法訂定因此仍然要去當兵。 圖/土庫商工提供
106學年度畢業的歷屆技職國手,等不到補充兵子法訂定因此仍然要去當兵。 圖/土庫商工提供

樂見教育部重視體育賽事 但技職競賽呢?

近期世大運成了熱門話題,學生參與體育賽事受到關注,尷尬的是,今年10月就有47位技職國手即將到阿布達比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為國爭光,雖然自今年1月起的技職國手培訓是由勞動部負責,但出國參賽的,幾乎是教育部管轄的技職學校的學生啊!從沒聽過教育部有任何公開發言,連專為技職國手的《兵役法》修法也是。或許這是因為負責競賽與《兵役法》修法的主管機關都非教育部吧!

當一個道路看得到未來,備受鼓勵與肯定,大家才會嚮往。當技職國手就學、就業都有適當的措施,且兵役也有所配套,才會有更多技能出眾的青年願意選拔技職國手,而非參加競賽僅為了保送明星科大,而且,整個青年學生從高中職一直到國中小,看到又酷又炫又在發光的技職國手後,更會激起投入技能訓練的想法!類似吳寶春效應。

以上都還沒詳細討論,像是勞動部雙軌訓練旗艦計畫跟教育部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等部會競合政策,為何類似的模式辦理超過十年,仍要各自為政?

立委曾質詢教育部長技職國手能否比照體育國手有兵役配套,然最終卻因為跨部會協調問體只能提案修法《兵役法》。圖為十月份將前往阿布達比參加國際技能競賽選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立委曾質詢教育部長技職國手能否比照體育國手有兵役配套,然最終卻因為跨部會協調問體只能提案修法《兵役法》。圖為十月份將前往阿布達比參加國際技能競賽選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各部會政策小變革,累積基層大情緒

半年多前我報導技專招生管道技優保送砍名額一事,引發職校圈與競賽圈撻伐該政策,同期間勞動部也減少技能競賽報名人數上限,且報名前十天才由我報導揭發。或許站在各部會間好像都只是小變革,但以技職師生為主體來看,就是同時左右各被打了一拳,似乎在告訴他們「政府不支持實作訓練。」

雖然這兩件事正反立場論述都有,但我認為背後本質問提,恐怕是政府未有全面性地規劃人力資源政策,就以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來說,雖然兩者功能性不同,但卻是某種互補角色存在,例如產學訓專班透過職訓增加技能訓練的質量。

人才培育上無明顯佈局,這才是我們最應該擔憂的。

以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來說,雖然兩者功能性不同,但卻是某種互補角色存在,可惜政府未有全面性地規劃人力資源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以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來說,雖然兩者功能性不同,但卻是某種互補角色存在,可惜政府未有全面性地規劃人力資源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就像我在專欄〈都是「美國模式」的錯?台灣技職教育學用落差如何反轉〉所作之結論:「台灣不像有些國家將勞動與教育業務整合於同一部會,或像瑞士是由各邦主政但仍設有全國性的委員會或聯合會組織,以便協調統籌。因此,技職人才培育過程,在勞動職訓與技職教育業務分屬於不同部門的台灣行政體系,兩者如何適切配合,尤其重要。」

我想,近年政府投入技職再造計畫第1、2、3期等實質行動,都是對大眾喊話「技職教育很重要!」若能再將執行面有著更細緻、妥善的整合規劃,相信改革技職的效益會更大,技職師生與社會大眾會更有感。

盼政府不要再讓技職師生感到矛盾,政府檯面上鼓勵先就業,但檯面下的產業經濟政策未能實質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工作待遇,要老師與校長們在接下來的新生見面會如何面對家長與新生的疑問?

「我們高職拚升學」、「我們高職拚就業」...雖不到掛羊頭賣狗肉地步,但總有那麼一點心虛感,甚至,那些時常背負社會「高職拚升學罵名」的老字號招牌八大省工1等明星高職,到底該走向何方?定位完全不清楚,該如何辦學?

近年政府投入技職再造,都是對大眾喊話「技職教育很重要!」若執行面能有更細緻、妥善的整合規劃,改革技職的效益會更大,技職師生與社會大眾會更有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年政府投入技職再造,都是對大眾喊話「技職教育很重要!」若執行面能有更細緻、妥善的整合規劃,改革技職的效益會更大,技職師生與社會大眾會更有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八大省工為現載的大安高工、新竹高工、台中高工、彰師附工、嘉義高工、台南高工、高雄高工及花蓮高工。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