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的結果:共找到 2078筆 約 0秒
呂紹榕/大型重機上國道(上):你是印象派?還是數據派?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4 Jun, 2018針對大型重機上國道的檢核,目前已經邁入第四季,待一年檢核期間完成後,便要就這四季的檢核數據加以評估大型重機有無能力上國道。易言之,如何詮釋這些數據,將是攸關是否放行大型重機上國道的關鍵因素。因此,本...

展魄力還是公關大戲?勞動部突襲勞檢沒說的事
公共政策.陳柏謙:31 May, 2018不久前,甫新官上任月餘的新任勞動部長許銘春,大陣仗帶著各家媒體記者,陪她一起對十大手搖飲料店展開「突襲」勞動檢查,並「得意」的發現了十大品牌的雇主全數違法。根據許銘春的說法,她「大張旗鼓」的帶隊勞檢...

那場改變城市地景的狂轟猛炸——531台北大空襲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0 May, 2018就在1945年5月31日這天,台北城市史上遭受最嚴重的空襲,史稱「台北大空襲」。在70年後的2015年,這麼重要的城市血淚史,卻不可能在紀念抗戰勝利的大中國史觀執政者眼中被提及,教科書裡也不曾強調台...

現代奴工實錄:日本,外籍勞動者的絕望工廠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2 May, 2018日本政府在2008年制定了「30萬名留學生計畫」,當時留學生人數約為12萬人。想要達成計畫,必須將現有人數增加至2.5倍。這項計畫的門檻不僅和「10萬名留學生計畫」一樣高,2011年起,留學生人數還...

邢懷安/瞭解受苦才能減緩受苦:建構醫學理論的新樞紐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1 May, 2018受苦(suffering)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基本的經驗,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受苦。根據牛津英語辭典,受苦指的是一種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會經歷痛苦、苦惱或者艱苦。受苦的原因不勝枚舉,諸如疼...

「牛哪有快的?」:教官曾紀恩與元年大象牛復興
社會文化.MyVoice:18 May, 2018職棒元年是什麼樣子?職棒元年出場的投手牛復興,帶大家回憶並體驗中職最早的光景。1好好珍惜所擁有的吧!一旦失去之後,想要再擁有,已難如登天。翻開相簿,細數以前種種。回想起來,最早最早,我們這輩球員開始...

民進黨上任兩年二修勞基法,有什麼改變了?
公共政策.曹新南:17 May, 2018蔡英文總統所帶領的民進黨政府上任至今已屆兩年,在這兩年之間,蔡政府陸續推出諸多政策,影響與後續評價不一。其中,令人頗有感的,或許是勞基法兩年間二度修法,其修法頻率之密集且前後修法結果的「開倒車」之虞...

失蹤的「研修生」:日本,留不住外國勞動者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May, 2018日本沒有一位從事單純勞動的外國勞動者,也沒有一位勞動移民——這只是這個國家的表象而已。事實並非如此。日本有很多外國勞動者,但他們並非作為「勞動者」,而是以「研修生」的身分來日本工作再回國的。他們毫無...

江湖在這裡:吳音寧和北農,是媒體及政客的照妖鏡
時事觀察.陳方隅:17 May, 2018台灣在公共事務討論上最大亂源就是政治人物和媒體,二月底以來的北農風波和吳音寧就是最好的例證。這陣子,媒體和政客對吳音寧的攻擊不遺餘力,例如:她是不是靠爸?她當北農總經理一直出包?菜價崩盤都是她害的?...

時瑋辰/國民法官人民怎麼看?解讀「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民調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6 May, 2018(※ 文:時瑋辰,司法院調辦事法官。)司法院上週(5月9日)公布了一份由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關於國民參與審判制度的民調報告。這份民調報告總頁數高達160頁,包括了兩次電話及網路民調,題目相當多...

日本社會的「加班病」:奉公滅私的武士道遺毒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May, 2018倒臥在自家床上,死後四天已經冰冷的手裡,她還緊握著與公司聯絡用的手機。日本的公共電視臺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年輕女記者,2013年7月因為心臟衰竭死亡。次年被認定為過勞職災。NHK並沒有公開這項事...

最高問題製造公司:大法庭會是統一見解的解決方案嗎?
公共政策.王子榮:10 May, 2018日前,最高法院法官黃瑞華發表〈大法庭制度是進步立法還是落後立法?〉一文,讓司法圈內議論紛紛。該文立論指出,即便大法庭制度推動在即(同時修正《法院組織法》與《行政法院組織法》),此一制度仍必須再商榷。...

時薪制勞工不計入國定假日工資,合理嗎?
公共政策.曹新南:09 May, 2018近日,在人資圈與許多年輕打工族之間,有個議題被炒翻了天:時薪制的部分工時勞工碰上國定假日,工資倒底該怎麼算?部分工時勞工的工作時間樣態非常多,有的可能是每週一到週五,每天工作4小時;也可能是每週一三...

陳思帆/為何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不該採陪審、參審兩制併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9 May, 2018(※ 文:陳思帆,臺北地方法院法官)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式的決定,應由政策決定者提出明確的政策方向,以真實個案做「試驗」的方式,無助解決制度模式所衍生的爭議,只會製造更多的新問題。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是近...

司法改革的拉力賽:唯有推動陪審制才是真改革?
公共政策.陳明呈:08 May, 2018隨著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落幕,緊接著將邁入落實決議的下一階段。其中「人民參與審判」的議題,對於我國長久習慣由法官職司審判的刑事訴訟來說,不論將來改採「參審」或「陪審」,無疑都是全新挑戰,實施成效更是未知...

黃文鈴/波蘭媒體革命:不再依賴廣告收入,新舊媒體出招反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8 May, 2018(※ 文:黃文鈴,獨立記者,現定居德國柏林)「這是報業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面對波蘭政府強加箝制媒體、非親政府媒體的廣告收入急遽下滑,數家波蘭媒體以建立訂閱付費牆、加強與地方社群連結、利基菁...

走味的升學榜單:教育心態若膨風,改革只能做虛功
公共政策.黃偉翔:08 May, 2018這陣子各大學招生管道陸續放榜,許多高中職亮出榜單證明他們的教學成效,也有不少大學透過媒體強調,有多高分數、多高級分的考生來申請,但各位知道嗎,這些四處放鞭炮、高調宣傳的訊息其實有些是假的、做出來的。...

球場上的亂鬥史:觸身球的「合法暴力」,值得嗎?
社會文化.陳子軒:03 May, 2018最近一、兩個星期、台灣與美國職棒接連傳出因觸身球引發的球隊衝突事件,遠因是去年球季後,富邦悍將吸收被中信兄弟以戰力不符為由釋出的球員,兩隊相見,儼然「富」仇者聯盟登場,兩隊場內外也因此火花四溢。職棒...

高教亂象(二):只有校董做主,何來校園民主?
時事觀察.賴伯琦:04 May, 2018針對臺大校長遴選風波(媒體口中的「卡管」或「拔管」事件),教育部終於在4月27日晚間發佈聲明做出以下決議:無法接受臺大遴委會此次的遴選結果並駁回臺大遴委會的決定,本部亦要求臺大及臺大遴委會要重新在符...

中國式表現主義:華湧與鼻血下的六四
社會文化.李政亮:27 Apr, 2018徐若濤的作品《表現主義》,片名就讓人好奇。表現主義是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藝術風格,表現主義電影的經典開山之作是1920年的《卡利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