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的結果:共找到 2078筆 約 0秒
吳宗憲/動保警察有譜?談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的能與不能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25 Apr, 2018雖然近年輿論對動物保護有流於民粹的批評,但是,究實而論,動物保護政策的倡議,隨著時間的遞嬗,群眾其實也一直在進行政策學習與演化當中。當許多極其殘忍的虐待案件發生之後,這些不忍動物受苦的朋友,擦乾眼淚...

無所不在的娃娃機,全都是合法的嗎?
公共政策.寇德曼:25 Apr, 2018近日走在路上,你或許會發現娃娃機的數量變多了,許多路旁原本閒置許久的騎樓店家,突然擺起了一台台的娃娃機。相對於基本薪資和勞健保調漲後而不斷增加的人事成本,一台二十四小時不用休息,只要插上電源就能自動...

當宗教團體可以繞過政治獻金法
時事觀察.周偉航:24 Apr, 2018最近有些與宗教相關的政治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宗教團體領頭發動的「反同三公投」,其次就是宗教政黨的候選人,就算不用初選,也在投票的半年前即已展開選戰動作,比各普通政黨還要熱血。此外,在管理宗...

李佳懌/IP時代的平台營利模式:網路文學新「羊毛」從何來?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3 Apr, 2018近20年來,在網路普及、智慧手機和移動支付三方馬車齊力拉動下,網路文學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截至2017年6月,中國的網路文學使用者人數已達到3.53億人,市場規模達90億元(人民幣,下同)。2015...

空喙哺舌?談柯文哲的「台北城市博物館」計畫
公共政策.蕭文杰:20 Apr, 2018選舉將至,熟悉「網紅政治學」的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最近推動包含北投、大稻埕、城中、艋舺、城南等五處的「城市博物館」,宣示要把具歷史意義的建築與街區打造成沒圍牆的博物館。消息宣布,固然有人相信,但是許多文...

「黑糖」黑掉了嗎?黑糖到底有沒有致癌物?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9 Apr, 2018炎炎夏日來一碗黑糖刨冰,冷吱吱的時候來一杯黑糖薑茶,「黑糖」無論在春夏秋冬都讓我們的生活更饒富韻味。由於製程的關係,黑糖精製程度較低,保留了較多礦物質及維生素,這也是黑糖在「好朋友」來時被當成好朋友...

潘汝璧/開放兒童腳踏車上公車捷運,是真開放還是假友善?
公共政策.特公盟:18 Apr, 2018衛福部2014年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每四年調查一次)中顯示,6至11歲兒童最常參與的前三項休閒活動依序為:看電視及數位視聽器材(60.7%)、球類體育活動(28.3%)及騎腳踏車(23%)。...

成也智財,敗也智財——曾經雄霸天下的嘸蝦米輸入法
公共政策.超。現代化律師:17 Apr, 2018用過微軟新注音輸入法的朋友會發現,有一陣子新注音輸入法很愛把剛用過的字放到選字列的最後一頁最後一個字,似乎在強迫使用者要一頁頁審閱中文有多少同音字。這或許是微軟工程師想要優化新注音輸入法選字功能過程...

失去一切後,生命如何繼續?——八八風災倖存者紀錄片《此後》
社會文化.林吉洋:17 Apr, 20182009年,莫拉克颱風帶來破紀錄的驚人雨量,兩日內降下2500-2700毫米(約一年的雨量),重創台灣南部,造成有紀錄以來颱風的最大傷亡。許多人在這場災難當中失去家園,失去摯愛的親人,他們承受著苦難...

周詠盛/為何傅斯年說「中國本沒有所謂哲學」?中國沒有哲學是褒是貶?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6 Apr, 2018中國有無哲學?這看似是個實然問題,但在中西文化持續磨合的時代背景下,它其實隱含了很強的價值判斷。看到「中國哲學」一詞,我們直覺地會聯想到中國的傳統思想,從學派來看有儒、釋、道,從思想家來看有孔、孟、...

成為「禽獸導演」前的牟敦芾——解碼60年代禁片《不敢跟你講》
社會文化.鄭秉泓:16 Apr, 2018即將在五月份起跑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今年持續以「再見真實」此一主題,規劃了不少有趣的單元,其中甚至不乏實驗片與劇情片。事實上「真實」有時遠比你我所想像的更為奇妙且複雜,一旦跳脫紀錄片框架,有時反而...

賴昭宏/「切身」之痛——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與大體捐贈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2 Apr, 2018這是一部有關「大體捐贈」的紀錄片。大體捐贈,又稱遺體捐贈,即死後將自己的身體捐出給醫學中心,作為醫學生解剖課、模擬手術之用。要觀眾買票來看捐贈遺體,有多少人會有興趣?又有多少人願意接觸這課題?搜索上...

黃愛玲/《地厚天高》:香港獨派的青春迷惘之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1 Apr, 2018《地厚天高》的導演林子穎(Nora)是香港本土派的支持者,其立場從紀錄片一開始描述中港關係的遣詞用字就可見一斑,包括「中國操控香港」「港人集會、出版、新聞自由遭限制」「教育政策貶低香港原有語言及文字...

芝瑟:未盡的歲月、未竟的轉型正義
世界脈動.何撒娜:04 Apr, 2018春子的笑聲尚表的快跑萬哲的愛 停止的那一天命運成為了歷史今年是濟州島43事件的七十周年紀念。台灣人對這事件不太熟悉;而其實,很多韓國人其實也不太知道這件事情。不久前,我在韓國的網路商店上想找些關於濟...

沒看過臭豆腐的外國人,與穿球鞋上雪山的台灣人
公共政策.雪羊:30 Mar, 2018一則〈2台女穿球鞋登波蘭雪山險凍斃,出動直升機救下山〉的新聞,在30日上午從國外燒回台灣,在登山人間造成了不小的討論。確實,她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100%的責任,畢竟「穿著錯誤裝備上山」,本來就是一件...

一張災害防救法的期中考卷——從花蓮地震談起
公共政策.王子榮:27 Mar, 20182016年2月6日台南維冠大樓驚天一震,促使行政院、立法院攜手對《災害防救法》(下稱災防法)做出修正,身在這片土地,我們期待風調雨順、無災無害,並暗自期許這部法律永遠派不上用場,但兩年後的花蓮地震,...

勞基法工時放寬的可怕不只現在,更在將來
公共政策.曹新南:27 Mar, 2018勞動基準法在今年1月10日三讀通過,3月1日正式實施前,由於有太多的反對意見,因此,對於工時放寬的部分,於兩處特別加入了四道程序的把關機制,也就是第34條的輪班制更換班次由11小時變更為8小時,及3...

德國能源轉型面臨瓶頸?——走鋼索的電力供需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3 Apr, 2018上一篇文章提到德國能源轉型面臨的瓶頸,包括陸地風車已飽和因而開始建設海上風力發電所,電費在兩年內上漲了兩倍等課題。此篇延續提出再生能源電力供需如何協調,以及緊急狀況時仍燃煤發電迅速補位的現實。走鋼索...

邁向零核能的荊棘路——德國如何實踐能源轉型?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2 Mar, 2018德國的「能源轉型」,目前卻碰到很大的障礙。如何抑止電費上漲、如何維持穩定的電力供需系統、2022年之前能否全面廢核,都在在令人擔心。伴隨著能源轉型而來的這些陣痛和疑慮不安,其實正反映出德國人一味追夢...

張智皓/哪種安樂死比較「道德」?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2 Mar, 2018在〈安樂死: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死亡嗎?〉這篇文章中,我簡單描述了一種普遍被用來區分「積極安樂死」與「消極安樂死」的方法:如果患者死亡的主因是醫生的行為(比方說,注射致命毒藥),屬於積極安樂死。如果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