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臭豆腐的外國人,與穿球鞋上雪山的台灣人
一則〈2台女穿球鞋登波蘭雪山險凍斃,出動直升機救下山〉的新聞,在30日上午從國外燒回台灣,在登山人間造成了不小的討論。確實,她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100%的責任,畢竟「穿著錯誤裝備上山」,本來就是一件風險極高、甚至可能喪命的事。
但是,從中我們也可以思考,為什麼有人會做出「這麼奇葩」的事?我們能不能讓這樣的糗事減少?
原因很簡單,就是「輕忽」與「無知」罷了。新聞主角所攀爬的路線,正巧我的友人去過,她告訴我,「如同我所找到的資訊般,是條簡單的初階登山路線」。剛開始爬山的初學者,又或是到了國外想看不一樣風景的非登山人,常會有一種心態,那就是「這條路線很短、不高,很簡單,不用太嚴肅啦!」,因此輕忽了登山會有的風險。確實,在沒雪的時候,就算你輕忽了一座山、一條路線,頂多讓你餓到、渴到、淋到,只要跟著步道走,基本上都還不至於危及性命。
然而,一旦有雪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再簡單的路線,也會因為低溫、因為雪無孔不入的特性,讓看起來不難的行程變得異常困難。而困難的原因,不在於需要高超的技術,而是這樣的外在條件已經「超過人體的舒適範圍」。畢竟在台灣這種亞熱帶島嶼的山裡,衣服不夠頂多發抖,還沒太大問題,但是到了有雪的國度,如果沒有足夠的保暖裝備,那就不是餓到、渴到而已,那叫冷到切掉。
不該輕忽任何一座山、面對世界更不該無知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脾氣、面貌,那種「沒有XX公尺、沒有超過幾天的行程不是山」的心態,不過就是眼界不夠開而已。踏上雪地路線,無論高矮、不管乾濕,最最重要的除了「不該輕忽」的心態外,另個重點就是:正確的裝備。
其實今天這兩位女生會有這樣的行為,我並不是非常意外。其一,台灣的登山教育本來就嚴重不足,同志仍須努力;其二,我想請大家稍微想一想,嘉義水上還有花蓮瑞穗的共通點是什麼?
——沒錯,那就是「北回歸線」,代表台灣就是個亞熱帶地區的島嶼。身處在亞熱帶氣候的多數台灣人,對於「雪」的想像,就跟外國人看到臭豆腐一樣,覺得新奇,充滿了未知與不解。那麼,回頭看這起「穿球鞋爬雪山冷斃了求援」的新聞,好像就沒那麼意外了,跟外國人來台灣玩卻因國情不熟發生糗事有87%像。酸、責罵、貼上標籤,並無法降低這類事件,因為不知道的人不會因為罵了就變成知道;想要真正解決問題,需要的是找出原因,並且透過教育,進一步推廣正確的登山知識。
正確的裝備帶你上山頂,錯誤的裝備帶你上天堂
雪地攀登的正確裝備,除了大家最常提的雪地三寶「冰斧、冰爪、頭盔」與多達好幾層的保暖衣褲、毛帽、墨鏡、手套以外,最最重要、卻常被忽視的東西,正是我們登山時最重要的裝備——鞋子。
不少人,也包含以前的我會有這樣的想像:
到雪地的話,一般登山鞋多穿一層襪子、再綁個冰爪,應該就夠了吧?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危險且會讓人極度不適的想像。在此我分享兩個真實故事來說明為什麼這個想像很危險。
今年初我到日本赤岳參加雪訓,不少學員穿著自己平常的登山鞋再加上多一層厚襪就上了。到了第三天,我卻發現穿平時登山鞋的同學們,腳上的鞋子都不一樣了——原來超過零下10度的赤岳不好惹,他們已經凍到受不了,跑去山屋跟他們借推廣用的硬底鞋,並且一致表示換穿鞋子後舒服多了。
同時,他們也覺得可以把整隻腳埋到雪裡,眼皮都不眨一下的我實在是太誇張了,但不是因為我不怕冷、特別勇的關係,而是我穿的鞋子是足以攀上6,000米高峰的「雙重靴」,零下10度對這樣的裝備來說只是小case而已。不過,這樣的裝備就不適合台灣的氣候條件了,會因為太過保暖而直接走到濕掉喔!
另一個故事是,曾有一位前往中亞7,000米高峰攀登的朋友,由於只穿著普通雪地攀登用的硬底鞋,最後因為太冷鎩羽而歸。這兩個故事說明了同一件事:雪地攀登,腳部保暖非常重要。做好保暖工作靠的是「鞋子本身」,而非「多幾層襪子」。
若欲進行雪地攀登,卻不願意投資設備買適合的鞋子,最糟糕的結局,就是用肉體來付——一旦凍傷太過嚴重,最後只能切掉了。錢可以再賺,腳指頭卻長不回來了。
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最適合的裝備
就跟你不會穿泳衣褲去參加晚宴一樣,適時適所的穿著且搭配正確的知識,才能讓登山更加安全精彩。雪地生活和我們平常熟悉的亞熱帶生活模式非常不一樣,有機會到雪白的國度待上一陣子前,記得要先做好功課,才不會從國外媒體「紅回台灣」,我想這樣的方式也非當事人所樂見的。
最後,我希望可以的話,山域搜救的新聞標題,不要再強調「直升機」了。
為甚麼呢?因為世界各國的山難,只要情況緊急,皆以直升機為救援主力——除非是養不起直升機的國家。搭直升機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更一點也不新奇,重點是需不需要付出代價而已,有的國家收費、有的國家免費,每個國家都有濫用的頭痛問題,大家都在思考要怎麼降低這類的案例。
會認為「山難還要直升機去救你」的心態其實很不健康,也是缺乏國際觀的寫照。國際觀是做一隻旅蛙到處看看別人怎麼做,回來讓自己更好,而不是當一隻會講英文的井蛙,以為這些人讓台灣丟臉丟到國際。
台灣的直升機制度,很抱歉,目前是免費,我們該思考未來要不要正式收費或維持免費,還有怎麼給予濫用、白目的人合乎比例的懲罰。而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似的,將「搭直升機」羅織惡名,認為「搭直升機脫困」就是濫用、就是全民買單(全民買單是政府自己的意思,目前是人民就算自己想付錢政府也不收的)。這樣的心態無助於我們認識世界,更對於登山教育與推廣無實質的幫助。
畢竟,一昧指責新聞當事人雖然有助發洩情緒,但卻對改善環境無濟於事,在輿論撻伐之後,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甚麼樣的寶貴經驗,這才是眼下真正需正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