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的結果:共找到 2078筆 約 0秒
陳昱齊/時間是轉型正義的敵人:記白色恐怖受難者蘇友鵬醫師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9 Sep, 2017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蘇友鵬醫師過世了,高齡91歲(1926.1.12-2017.9.16)。歷經日本殖民統治、戰後國民黨威權戒嚴統治、臺灣民主化三次政黨輪替,他的一生宛如臺灣近百年政治社會發展的縮影。...

愛滋病歧視簡史(一)對抗全校的少年:田啟元與雷恩懷特
公共政策.蔣維倫:18 Sep, 2017如果同學是愛滋病感染者,你會願意坐他隔壁嗎? 愛滋病1是近代史上少見地融合了恐慌、歧視、羞愧等情緒的疾病,這種獨特的疾病烙印,讓愛滋患者至今仍倍受歧視,連帶地同性戀族群也常被汙名化。三十多年來,這種...

如何打造台灣新世代工會的成長空間?
公共政策.張烽益:14 Sep, 2017台灣的工會組織,誕生於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政治經濟脈絡下,因國民黨作為外來政權,缺乏穩固社會基礎,必須透過威權統治此高度控制工會的方式,方能進行社會動員,以維護其統治的正當性。而此,也鑄成台灣工會長...

朴栽亨/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及轉型正義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8 Sep, 2017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已在韓國及臺灣上映,這部以韓國現代史為背景的電影,其實從尚未推出前,就引起多方熱議。影片之所以引起韓國當地觀衆關注,是因為改編自真實事件;透過協助赴光州紀錄事件的外媒記者,...

現代版「三矢之教」?德國外長的「一歐政策」
世界脈動.王俊評:12 Sep, 2017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日前宣稱,歐洲國家應該要有統一的中國政策,以免遭中國分化、各個擊破。他並呼籲中國,好比歐洲國家都有「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

比掩蓋病灶更糟的事——技職論述空洞化
公共政策.黃偉翔:08 Sep, 2017昨晚(9月7日)傳出消息,台灣觀光學院今年除了廚藝系35人外,其餘因招生不佳,128名新生還沒開學就面臨「被轉學」,學生權益受損,教職員工工作恐不保。在面對少子化風暴下,能預見不久的未來,這樣的案例...

沒有前輩的工作:網路時代編輯的摸索
職場人際.劉揚銘:07 Sep, 2017三年前,我在《世界是平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的紐約時報專欄讀到這段話:「我這一代人挺好混的,可以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將來我們的孩子,要需要『發明』一份工作。」原本以為老了以後才會發生,想不到這麼快...

各取所需的中印撤軍:亞洲霸權爭奪戰再起
世界脈動.王俊評:30 Aug, 20179月3日金磚國家廈門年度峰會開會在即,中國與印度在不丹和中國的爭議領土多克蘭(Doklam)/洞朗地區對峙多時,原先絲毫沒有解決跡象的僵局,突然在8月28日下午,由印度外交部(MEA)方面戲劇性地發...

韓半島與喜馬拉雅山:中國處理戰爭威脅的邏輯
世界脈動.王俊評:16 Aug, 20178月以來,中國的周邊對外關係出現了較為峰迴路轉的變化。北韓於7月28日第二度試射具備洲際彈道飛彈(ICBM)射程的火箭後,中國也迅速與美國配合,讓聯合國安理會得以在8月5日一致通過對其施加新制裁的2...

Joe/學批判思考有用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4 Aug, 2017唯有思考,人才能擺脫衝動和成規。——杜威,《How We Think》,P.14近半世紀,美國的大學興起一門新學科,名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這個學科的要旨可追溯到美國...

獨立敘事的極限:難以展示的韓國戒嚴與冷戰經驗
社會文化.黃舒楣:07 Aug, 2017作為六年級末段班,也算經歷戒嚴年代的無聲浸淫而曾全然無知,第一次清楚意識到這創下世界紀錄的戒嚴年期,已是高中校園歷史課堂上,戒嚴已結束,但我們才正要開始慢慢理解其影響之無所不在。於是,在中壢度過童年...

賴天恆/你今天被道德勒索了嗎?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7 Aug, 2017我養了一隻狗狗。1我十月要出國,名義上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實際上旅遊。我問妳能不能幫忙照顧一下我的狗狗。妳說不要。我有三種方式逼妳屈服:我提醒妳說,妳上次劈腿我還沒跟妳老公講。如果妳幫我照顧一下...

商人世界觀:台灣主體認同的考卷
公共政策.范疇:03 Aug, 2017本文真正要問的是:在這場「郭、川大交易」中,台灣是贏家,還是輸家?美國總統川普以前所未有的陣仗,領著副總統、眾院議長、威斯康辛州長,在向來與外國元首發布新聞會的白宮東廂,與站在身旁、發家於台灣的企業...

謝宗榮/知其然並知所以然:香火與環保共存之道
社會文化.民俗亂彈:01 Aug, 2017由於近年來環保主管機管對於民間宮廟燃燒紙錢、點香的「關切」愈來愈「殷勤」,再加上具有指標性的台北大廟艋舺龍山寺,在6月16日由柯文哲市長主持之下「高調」的進行「封爐」儀式,以北港武德宮為首的宮廟,即...

圖利特定人士、配套打臉與血汗勞工——18歲先就業政策的三大誤解
公共政策.黃偉翔:31 Jul, 2017你也對投入72億經費的「18歲先就業政策」不滿嗎?對僅2376人申請的成效感到失望?我前篇專欄〈蔡政府「18歲先就業政策」的大泡泡,終於吹破了?〉對此政策於理想與現實的分析引起教育社群與網友們的討論...

公務員是如何自動消音的?——從日本公務改革青年組織說起
公共政策.林于凱:25 Jul, 2017(※本文由林于凱、忻儀共同撰寫)年金改革後,銓敘部推出公務員服務法修正草案,其中受到關注的條文是,公務員服務法修正後,公務員得以有條件兼職。修正條文第14條第2項的授權規定「(現職公務員)……其兼職...

中印對峙的地緣政治意義:印度的亞太盟主野望
世界脈動.王俊評:25 Jul, 2017印度與中國在錫金邊界對峙已持續超過一個月,不僅迄今仍無緩解跡象,還加碼升級。雖然印度表面上關於對峙的理由,是基於中國在與不丹的爭議邊界地區的都克蘭(Doklang)高原修築公路,破壞「現狀」,但背後...

蔡政府「18歲先就業政策」的大泡泡,終於吹破了?
公共政策.黃偉翔:24 Jul, 2017近日「18歲先就業政策」階段性報名結果出爐,一年5,000個名額卻僅2,376人報名,可見政策理想與執行面還有一段不小落差,這政策大手筆投入72億經費,勞師動眾相關部會、多場巡迴說明會、盤點與開發職...

板球與棒球的前世今生
社會文化.陳子軒:13 Jul, 2017場景一時間: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地點:英國倫敦海德公園事件:大聯盟戰場(MLB Battleground)「參賽」隊伍:洛杉磯道奇 vs. 波士頓紅襪 人數:少許試想像這樣的場景,每年夏天倫敦的招...

從3D到5D,臺灣文化科技的新命題:科技如何承載人心的情感溫度?
公共政策.劉俊裕:10 Jul, 2017文化科技不該只是一昧地追求人體感官外在的延伸,更應該探索人類的內在世界,也就是所謂的第5維度空間 (5D)。我提出臺灣文化科技從3D、4D 進入5D的新命題,應該是:「科技如何承載人心內在的情感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