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可以請蕭敬騰教課給大家考證照嗎?
社會文化.膝關節:09 Jul, 2014文化部上週真是多事之秋。從立委陳亭妃質詢國片與大陸片的演員比例問題到龍部長認為服貿過了,台灣電影產業後製業者可以爭搶對岸每年800部電影的後製商機。若是不簽服貿,台灣的後製產業恐怕會萎縮。光這段就夠...

台灣人口超高齡化,但能獲得失智照顧的只有三趴不到
公共政策.王兆慶:27 Jun, 2014最新一期《今週刊》調查台灣人對長期照顧制度的想法,大家最期待的政策是「鼓勵設置安養、照護機構」,「建構社區資源讓銀髮族在自宅安養」。但不看數字,還真不知道「期待」竟離「現實」如此遙遠。以失智症長照政...

那些書店奧客教我的事
社會文化.陳夏民:03 Jun, 2014白目不是病,白起來要人命,這一篇文章獻給所有身為奧客而不自知的人……最近常和幾個獨立書店店長聊天,試圖理解他們一整天的行程,才發現他們不僅要上臉書寫推薦文介紹書,遇到客人上門也得介紹、煮咖啡,當然一...

我們該判「捷運殺人犯」死刑嗎?
公共政策.陳鍾誠:22 May, 20142014年5月21日,台北捷運發生了一件令人感到悲傷並且害怕的砍殺社會大眾事件,這件事情,讓我感到震驚,但是卻沒有感覺到意外。我想我知道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件。事件發生後,媒體開始擴大並進行誇張式的...

在「國族」想像的KANO以外
社會文化.陳子軒:17 Mar, 2014KANO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議題未央,之所以會如此受到關注與討論,除了觸及台灣社會敏感的國族認同,以及錯將「電影再現」等同於歷史之外,尚與我們可以投射認同的運動文本實在太少,有絕對的關係。國片市場現況無...

鄉關何處?KANO與集體記憶
社會文化.陳子軒:03 Mar, 2014當然,嘉南大圳是1930年完成,比起嘉農揚威甲子園的背景早了一年。八田與一和當年選手的邂逅,當然更是劇情浪漫化的產物。錠者博美到底有沒有到過嘉義?一點也不重要。這些敘事就如同電影中的字幕刻意以日文「...

我們是否還需要主流媒體?
社會文化.零靈眉:17 Jan, 2014上週最有名的網路文章,是一篇大罵現在媒體完全無腦,只會一窩蜂報嘩眾取寵新聞的抱怨文。這篇登在恨版的文章,通篇髒字大大的抱怨國內外還有更多的重大新聞值得關心,但我們的媒體卻只播報黃色小鴨、熊貓圓仔,還...

誰還想當企業家?
職場人際.劉揚銘:15 Jan, 20142014年的現在,如果你在街頭問年輕人:「最崇拜的企業家是誰?以後想成為哪個企業家?」很可能會得到一陣沉默。似乎從郭台銘說完那句「魔鬼就在細節裡」之後,台灣就再也沒有企業偶像了。回想古早時代,我們還...

深入非洲 才懂得真正的奉獻
世界脈動.阿潑:14 Jan, 2014來到南方對我的衝擊,失序的不僅是日升日落的方位常識,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甚至包含「社會階級」和給予。在Eenkwendeni期間,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整理一間會漏雨的庫房,這個庫房堆滿了世界各國的愛心捐...

認輸吧,我們沒有競爭力!
職場人際.劉揚銘:20 Nov, 2013台灣是個「競爭力上癮」的社會。每天看到的新聞總是提醒我們,要趕快加強競爭力。光是最近一周就有舉不完的例。經濟新聞裡,有人對於GDP成長下修表示:「競爭力輸中國,台灣就無法超生」。匯率新聞裡,有的企業...

菲律賓 悲傷與獵首者的憤怒
世界脈動.阿潑:19 Nov, 2013人類學領域有個經典作品叫〈悲傷與獵首者的憤怒〉(Grief and a Headhunter's Rage),這是人類學家雷納托‧羅薩爾多(Renato Rosaldo)在喪妻後所寫的作品...

什麼才是「正經的」工作?
職場人際.劉揚銘:06 Nov, 2013十年前,台灣的大學生最流行考研究所、考證照;到了2013年,大學生流行的恐怕是考國考。公務員工作有保障、薪水穩定、福利好,也難怪自從金融海嘯的2008年以來,國考報考人數屢創新高,7年間增加一倍,在...

神格化的翁山蘇姬
世界脈動.阿潑:08 Oct, 2013雖然是冬天,但仰光的太陽還是炙烈著,2010年二月,我在馬路邊喚了台計程車往翁山將軍博物館去,計程車司機疑惑那在哪裡,我對當地人不識翁山將軍博物館感到好奇?但仔細想想,或許自己也曾經分辨不出中正紀念...

島嶼自卑症
職場人際.劉揚銘:02 Oct, 2013台灣社會有一種奇妙的國際化情結:如果你不出國,永遠不會是台灣之光。取得外國人的認證,是我們確定自己很厲害的重要途徑。王建民、陳樹菊、吳寶春、謝淑薇被稱為「台灣之光」,因為他們取得了外國人──美國職棒...

台灣市場小?那市場多大才算大?
職場人際.劉揚銘:11 Sep, 2013在台灣,凡是提起商業經濟的話題,必然會出現的一種論述是:「因為台灣市場太小,所以沒辦法……」例如:「台灣市場太小,內需養不活自己,所以一定要外銷。」「台灣市場太小,無法產生規模經濟,養不活汽車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