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電影

的結果:共找到 1595筆 約 0秒

他的#MeToo自述(上):遭忽視的男性經歷,受害者的漫長復原路

編輯室.編輯室:15 Aug, 2023

(※ 口述:陳柏偉,臺灣男性協會理事長。採訪、整理:葉家均,《德國之聲》記者;林宜蘭、林熙堯,《鳴人堂》編輯) 編按:受到串流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影響,自2023年5月底起,台灣社群媒體出現一...

陳紫吟/女學生在課堂上為何總是沉默?教育現場的性別不平等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14 Aug, 2023

在霍格華茲的課堂上,當老師問問題,妙麗總是第一個舉手,快速且堅定。可惜的是,這不是女學生的常態。女生在課堂上通常比男生文靜,一如社會對他們的期許。教室裡的女生往往比男生沉默,為什麼?英國教育學家鮑斯...

《腹荷》刻畫戰爭下的葉門困境,腹裡生命是祝福還是負荷?

社會文化.彭紹宇:11 Aug, 2023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在許多中東國家裡,眾多家庭面臨的不幸可能都來自類似原因——外有戰爭摧殘,社會內部又受到宗教和父權主義壓迫,民不聊生的困窘宛如沒有終點,...

轉向劇情片創作,凝視生命深處: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藝術慰藉之力

社會文化.漢斯黃:09 Aug, 2023

▍上篇:在成為電影大師之前: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紀錄片生涯拍攝紀錄片的終點:拒絕影像成為「呈堂供證」紀錄片作品屢被當局干涉、同業曲解,也讓奇士勞斯基心灰意冷,但影像恐影響被攝對象的生活,甚至成為「呈...

在成為電影大師之前: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紀錄片生涯

社會文化.漢斯黃:08 Aug, 2023

以電視影集《十誡》、電影《雙面薇若妮卡》、「三色」系列聞名的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早在揚名於西方影展圈、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前,生長二戰後的共產波蘭,在鐵幕時代...

在短片景框中挖掘驚喜——淺談三部2023公視新創短片

社會文化.彭紹宇:07 Aug, 2023

儘管影展文化在台灣已相當成熟,也培養一定規模的影迷市場,但短片一直是被觀眾忽略的片型,一方面登上大銀幕的機率較低,另方面也攸關於觀眾被「電影」的既定印象所限制。不過,短片作為篇幅短的載體,長度從不足...

寄生標案的掠奪者:從「青鳥書店」擴張模式反思公部門文化政策(上)

社會文化.李志銘:31 Jul, 2023

西方有句俗諺:「有毒的人總是扮演受害者(toxic people love play the victim)。」意指有些犯錯之人為了避免外界的質疑或批評聲浪,因而總是將自己置入「扮演受害者」(Vic...

《奧本海默》:為何當「原子彈之父」攬鏡自照,卻只看見悲劇人物?

社會文化.彭紹宇:27 Jul, 2023

「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1945年清晨,當人類史上首次核試驗成功時...

魏玓/八十歲哈里遜福特與印第安納瓊斯:好萊塢的「青春永駐」之道?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6 Jul, 2023

根據外媒報導,著名好萊塢系列電影「印第安納瓊斯」的第五部《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在7月初上映的第一個週末,美國票房六...

《奧本海默》與《芭比》締造全球票房奇蹟:為何「芭本海默」難以複製?

社會文化.徐佑德:26 Jul, 2023

同期生《奧本海默》(Oppenheimer)跟《芭比》(Barbie)可以說本是南轅北轍的兩部電影作品,沒想到卻因為檔期關係,似乎併發了連鎖的宣傳效應。兩部都是入圍奧斯卡導演的大導作品,前者是克里斯...

邁向數位化戰場:「無人」不是重點,AI已經悄悄介入

公共政策.軍傳媒:25 Jul, 2023

在世人認知無人機的戰場使用方式之外,以色列已經在悄悄往下個世代邁進,在以色列中部模擬戰場中,大約一個人高,幾英尺寬的模擬空投容器,從被樹木和灌木叢包圍的乾燥田野裡緩緩打開上蓋,裡面的無人機依序啟動,...

脫下高跟鞋的《芭比》:既不否定過去,又迎向未來

社會文化.彭紹宇:24 Jul, 2023

幾年前看完《淑女鳥》(Lady Bird)的我,如果知道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將來的某部電影主角會是芭比——這個被認為代表資本社會、消費主義與女性刻板印象的娃娃,我可能很難相信...

美國編劇工會與演員工會雙罷工,為何好萊塢資方寧可停擺?

社會文化.徐佑德:19 Jul, 2023

疫後的影視市場不斷迎來各種震盪與重整,卻偏偏在這個時候,美國演員工會SAG(全名為Screen Actors Guild‐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levision and ...

吳健豪/#MeToo運動省思:避談「情慾」,情感教育永遠缺了一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0 Jul, 2023

(※ 文:吳健豪,臺灣男性協會常務理事、心理/教育工作者)這陣子台灣的MeToo運動掀起浪潮,除了有當事人陸續指認名人對他們曾做出的侵害行為外,在後續關於性騷擾的討論,也有男性開始焦慮或反思,自己過...

不願被看作《怪物》的人們,是否就得先成為怪物?

社會文化.彭紹宇:07 Jul, 2023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有時看電影除了看作品本身,創作者的歷程也是值得觀察的有趣角度。在眾多亞洲導演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絕對是近年最受坎城青睞的創作者。執導生涯中共九次入選坎城影展,其中七次為主...

從《變形金剛》到《閃電俠》,營造復古風成IP重啟利器?

社會文化.徐佑德:21 Jun, 2023

近期重要的IP重啟電影,既有討論度也讓粉絲重拾信心的作品莫過於《變形金剛:萬獸崛起》跟《閃電俠》。「變形金剛」系列在評價上可說是每況愈下,直到《變形金剛5》徹底讓所有人喪失信心,後來外傳《大黃蜂》也...

《聖奧梅爾殺嬰案》:一場非裔母親的虛構審判,凝視「被消失」的殖民遺毒

社會文化.漢斯黃:20 Jun, 2023

今年,眾所矚目的影壇盛事坎城影展,由導演潔絲汀楚特的《墜樓死亡的剖析》(Anatomy of a Fall,暫譯)獲得金棕櫚,成為史上第三位女性影人奪下該大獎,藉由懸疑法庭電影類型,描繪女性小說家遭...

#MeToo浪潮背後:害怕成性騷加害者的男性,缺乏「讀空氣」能力

編輯室.編輯室:16 Jun, 2023

(※ 採訪、撰文:鄭人豪,鳴人堂編輯)編按:過去兩個禮拜裡,一個個性騷擾、性侵的受害者接連在社群平台上控訴加害者對自己的種種惡行,事件牽涉政治、學術、媒體、藝文等不同領域,掀起一波台灣的#MeToo...

遲來的台灣#MeToo浪潮:性騷擾無關慾望,而是「權勢」

時事觀察.V太太:12 Jun, 2023

2017年10月,因為電影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而在美國好萊塢興起,進而一度撼動美國娛樂與文化產業和社交媒體的#MeToo運動,近日似乎終於延燒到了台灣。因為熱播台劇...

身為女人的私語與時代見證:《安妮艾諾 超八時光》持續對階級復仇

社會文化.吳思恩:08 Jun, 2023

多數人認識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應該都是在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她在專訪中曾經提到,獲獎是個意外,這讓她的小說銷量從全球四百萬本上升到五百萬。去年我逐一閱讀其已有中文譯本的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