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現代性之光:從北門郵局都市更新案說起 | 黃舒楣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城市現代性之光:從北門郵局都市更新案說起

八月下旬中華郵政宣布了「北門郵局公辦都更案」,參考東京車站與JP Tower的雙塔地景,規畫串連起郵局週邊機能之更新案。不過北門郵局所處之路口有深遠的地緣意義,這層歷史脈絡,能不能在兼顧古蹟保存的都市更新中適當展現? 圖/維基共享
八月下旬中華郵政宣布了「北門郵局公辦都更案」,參考東京車站與JP Tower的雙塔地景,規畫串連起郵局週邊機能之更新案。不過北門郵局所處之路口有深遠的地緣意義,這層歷史脈絡,能不能在兼顧古蹟保存的都市更新中適當展現? 圖/維基共享

向東京看齊:都市更新蓄勢待發

八月下旬中華郵政公司宣布了「北門郵局公辦都更案」,即將以北門郵局參與台北西區門戶計畫更新計畫,以東京車站斜對面的JP Tower為藍圖,築起雙塔。有些人第一時間聽聞十分擔心,以為郵局要「被都更」,倒是誤傳。

北門郵局完工於1930年,由時任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的技師栗山俊一設計,在歷史主義淡去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鋼骨混凝土新構造之嘗試,又保持部分古典裝飾語彙的適當運用,加上重視採光的設計,建築成就備受肯定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自然不能任意拆除。

根據郵政公司發言,現有古蹟建築保留做郵政博物館,其他約4000坪郵務空間及停車場,將改建為商辦大樓,並已同意加入台北市政府主導之公辦都更開發計畫,投資金額估計約270億元。

此案受到台北市高度重視,可從林副市長親自說明以及臉書發文窺見。根據市府資料,未來北門郵局後方的其他建築將拆除,更新改建為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大樓,並連接周邊西區門戶六大城市博物館群(西區門戶城市博物館群包含:鐵道部博物館、攝影文化中心、郵政通訊國家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土銀展館、國立台灣博物館、規劃位於市議會舊址的城市願景館等等)。

未來北門郵局後方的其他建築將拆除,更新改建為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大樓,並連接周邊西區門戶六大城市博物館群。 圖/臺北市都發局
未來北門郵局後方的其他建築將拆除,更新改建為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大樓,並連接周邊西區門戶六大城市博物館群。 圖/臺北市都發局

北市都發局「西區門戶計畫」建設分為多階段進行,以重現北門為起點,於2016年年初拆除忠孝橋引道開始,企圖逐步展現台北的城市紋理與歷史內涵。 圖/臺北市都發局
北市都發局「西區門戶計畫」建設分為多階段進行,以重現北門為起點,於2016年年初拆除忠孝橋引道開始,企圖逐步展現台北的城市紋理與歷史內涵。 圖/臺北市都發局

其中,「國家創新創意大樓」分為教學實驗基地、國際觀光旅館和創意基地。「創意」與「連結國際」顯然是關鍵字,大抵表達此更新案之必要性,能讓台灣創投、創意人才藉此和國際連接,計畫於2020年完成。似乎配合向東京學習的調性,這宣告日期還湊巧碰上了2020東京奧運。

這個案子之所觸及,實在不只都市更新,我嘗試從幾個角度來談談,能如何來理解這案子,以及後續觀察追蹤的意義。

首先,值得思考的是郵局作為文化資產的意義,能不能超越建築特色的價值?北門郵局站在北門旁的這個路口,面向鐵道部、前台北城牆拆除後建設的三線道,一旁就是台北車站,其地緣關係是值得多說的。

這個路口的週邊,相關盡是見證台北城現代化過程的建築。過去有清機器局,日人抵達之後拆牆拓路,建設了鐵道部,見證1908年縱貫線通車後,台北的城市經濟型態,逐漸從河運貿易走向陸上運輸。不論郵電,台北郵政局在此扮演訊息傳送的重要角色,是城市經濟資本主義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這層歷史意義,能不能在兼顧古蹟保存的都市更新中適當展現?

北門郵便局更新案參考了東京車站與JP tower構成的雙塔藍圖,該建設將部分空間轉型為高級商場,以商業空間面向大眾, 圖/取自JP tower官網
北門郵便局更新案參考了東京車站與JP tower構成的雙塔藍圖,該建設將部分空間轉型為高級商場,以商業空間面向大眾, 圖/取自JP tower官網

北門郵局所處之路口緊鄰北門,面向鐵道部、前台北城牆拆除後建設的三線道,一旁就是台北車站,其地緣關係是值得多說的。 攝影/鄭清元
北門郵局所處之路口緊鄰北門,面向鐵道部、前台北城牆拆除後建設的三線道,一旁就是台北車站,其地緣關係是值得多說的。 攝影/鄭清元

文化資產加更新誰來決定?

再者,誰來決定文化資產加更新的方向?以台灣目前的文化資產處置方向來看,盡以資產處置、優先考量產權人意志為主,目前媒體上呈現的,盡是郵政公司董事長與市府高層的想像共鳴,也不出奇。

那麼郵政工會或市民如何看待?中華郵政工會日前召開了記者會,痛批此決策為「海市蜃塔缺民意」,未經合理程序告知員工,「……員工甚至是透過媒體報導才得知,未來2千多名員工將如何安置也讓大家感到憂心,這項計畫將影響到民眾,卻完全沒有相關配套措施。」中華郵政工會理事長鄭光明表示,「北門郵局和後方函件大樓,和行政大樓有2千名員工,員工都人心惶惶,未來如何安置,絕對不能因此裁員。」

從這些訊息來看,基層勞工被邊緣化的處境,從公司經營、建築更新乃至於文化資產保存,都有相同的情形。

持續被缺席的城市勞動記憶

如果以之對照台北郵便局落成年代,倒有跨越時代的呼應。

這棟古蹟落成之前一年,1929年,殖民學學者矢內原忠雄發表了《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指出日本統治台灣資本主義化發展等成就,是殖民地經營罕有的成功典範。然到了台北郵便局落成隔年,亦即1931年,台灣受到二零年代起世界性的經濟影響,而有工農失業嚴重的問題;該年七月,在台北的印刷廠工人、基隆礦坑及碼頭工人陸續抗爭、聯合要求調整工資。與此同時,台共遭逢檢舉、民眾黨被禁止結社活動等等,也迅速進行著……。

學者的分析對照街頭的行動,呈現了這數年間台灣經濟發展的內部矛盾,而這何嘗不值得今日人們在欣賞古蹟的時刻,做更深層的省思?以城市現代化為名的各種政治經濟安排,持續排處基層勞動者的參與,似乎百年來從未有結構性改變,不管是否為殖民時期。

隱藏在建築物風華下的歷史矛盾,還不只在這一端。北門另一側,搬遷重組在即的三井物產舊倉庫,在去年引起了關注至今,民間有《搶救北北三:北門x北三線x三井物產舊倉庫》持續關注。這一棟倉庫看似不如北門郵局壯麗,所相關的產業拓殖歷史,卻緊密關聯著這個路口所見證的現代化進程。

日人來台後的經濟發展,高度倚賴、扶持特定財閥完成。三井物業即為其一,享有壟斷茶、樟腦、鴉片、糖業等特許經營權。如去年民間議論指出,此類財閥「壟斷」乃植基於國家暴力,造成泰雅族大豹社的傷敗流離,以綿延的高壓電網,換來三井能在水流東(今桃園三民)興建島內最大的茶葉工廠(參考《北市府切勿好心做壞事》(林傳凱)以及《三線路頭的稀微:三井倉庫裡的北市府文資盲點》(洪致文))。其相關暗黑歷史延續至戰後,然而三井倉庫案保存再利用的研商以交通為重,並無太多著墨於此。

該案著重解決東西向交通問題,並營造由北門向南延伸的人行環境,連結郵局及其後博愛路(舊稱北門街)、延平南路(舊稱撫台街)等街區,也正是郵局都市更新案所在。

博愛路在清朝劉銘傳領台時期稱作「北門街」,曾經是城內最早繁盛的街道,為當時仍略荒蕪的城內,設有官府衙門等機構之處。而如今博愛路有相機街一稱,並逐漸由旅館業者進駐,銜接更早旅宿業化的重慶南路商機。北門周邊開放空間再造,側重南向人行環境,在規劃上確實有一定合理性,同時,也映照著北門周邊的城市環境逐漸重視旅人遊客的特點,為二十一世紀的城中寫下新章。

在北門郵局一旁的三井物業倉庫,凝縮了日本殖民時期相關的產業拓殖痕跡,以及財閥把持經濟的歷史。 攝影/鄭清元
在北門郵局一旁的三井物業倉庫,凝縮了日本殖民時期相關的產業拓殖痕跡,以及財閥把持經濟的歷史。 攝影/鄭清元

三井倉庫(圖右上)緊鄰於北門郵局(圖右下)、鐵道部(圖左上)有其地緣因素,見證了鐵道運輸物業發展的歷史,但在目前的更新案中,北市府評估其位置影響了整體交通動向,計畫將其遷移。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三井倉庫(圖右上)緊鄰於北門郵局(圖右下)、鐵道部(圖左上)有其地緣因素,見證了鐵道運輸物業發展的歷史,但在目前的更新案中,北市府評估其位置影響了整體交通動向,計畫將其遷移。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西區門戶計畫/台北車站周邊的土地使用定位?

承上,我們再來複習郵局更新案中堂皇的「國家創新創意大樓」,該大樓分為教學實驗基地、國際觀光旅館和創意基地,由歷史演進的機能來看,或許能稍微明白,為何創新創意大樓之中會設置旅館,表面上雖看似與創意基地和教學無關,但若本著看好城中旅宿市場未來榮景,也就沒那麼奇怪了。然值得再深入思考的是,如果私部門已多所投入旅宿業,難得啟動的公辦都更,為什麼需要再錦上添花? 這是不得不問的一題。

再仔細看看旅宿業進駐更新地景之前的城中一帶,有城隍廟見證改朝換代香火不斷,有城中市場作為庶民營生消費的地方;到了九零年代,金融中心功能不再,仍有補教業與書街地景構成獨特的車站周邊地方特性。而逐漸空出的舊商辦大樓,在近年因旅遊業發展,逐漸轉為各類型旅館,曾幾何時書街上旅館都比書店多了?

如今旅館分佈繼續往北蔓延,本為市場發展也無需贅言,但公辦都更乃公權力與國家資本強勢支持,又位在如此具有象徵意義的歷史路口,照見整個台北車站特定區以及相關之西區門戶計畫的定位再調整,其創意大旗固然鮮麗,內容是否名實相符,是相當需要民間監督的。畢竟不久之前,在中正紀念堂周邊的華光社區都市更新一案,十年來的規劃由台北華爾街、台北六本木乃至於今日,原定為亞太金融中心顯然偏離現實不可行,相關郵政電信地主也興趣缺缺,規模不斷縮減,目前仍不明朗,唯一具體的規劃內容,也唯有以旅宿使用規劃為主,以及極少部分因歷史建築登錄而留存的舊台北刑務所官舍。

該地如今空蕩蕩的地景使人無言,未來的投資者在哪裡,又圖什麼城市遠景也一概不清。為了炒熱食堂氣氛,抄一個模型是很迅捷便利的,然而究竟是不是有人真吃得下(或需要吃)這碗華麗創意料理,實在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需要多關注的問題。

今日「創意」在這城市成了一塊迷人招牌,哪怕更新後,大樓日後進駐的是補習班或是膠囊飯店(如同城中市場周邊的更新案),或許,這也都算是種「創意」的挪用。難得有西區門戶計畫啟動,若不趁此時刻,以市民與勞動者的身份檢討台北車站周邊、城中一帶的土地使用與地景涵構,難道還要再等一百年嗎?

古蹟保存暨都市更新的公共意義

這個更新單元內有北門郵局作為市定古蹟,未來的都市更新申請中,想當然有建築容積獎勵(根據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第六條,全部或部分保留、立面保存、原貌重建或其他經各級主管機關認可之方式,保存、維護、更新單元範圍內具歷史性、紀念性、藝術價值之建築物,得依循一定公式計算獲得獎勵容積,其獎勵額度以法定容積百分之十五為上限),這部分也值得大眾關心監督,究竟為主管機關認可的保存方式是否妥善?是否有一定程度的開放予公共接近之文化資產?

依目前有限公開的藍圖,以及標榜複製東京經驗看來,郵局古蹟除了部分作為郵政博物館,有可能如同東京郵局底層部分轉型為高級商場(以KITTE為名),以商業空間面向大眾,這究竟是不是唯一或最好的做法,還有待市民更多參與討論。

二三十年來,一般人或已習慣於私有化的古蹟,透過消費行為走入歷史空間,似乎再尋常不過。然而,作為公司化的國營事業,以及公立大學參與其中的古蹟保存暨都市更新,若未能細心處理文化資產作為公共財的面向,適當琢磨公共空間的形塑,實在可惜。同時,也已有學者憂慮其高度須審慎處理,以回應古蹟周圍都市景觀。

三井倉庫更新案計畫串聯北門附近商圈,向南延伸至博愛路相機街,配合此次郵局更新案營造行人環境,再造開放空間。 圖/維基共享
三井倉庫更新案計畫串聯北門附近商圈,向南延伸至博愛路相機街,配合此次郵局更新案營造行人環境,再造開放空間。 圖/維基共享

郵局更新案中其中一項為扶植旅館業,銜接過去為書街,目前以旅宿業為發展的重慶南路商機。只是如果私部門已投入旅宿業,難得啟動的公辦都更,為什麼需要再錦上添花? 攝影/邱奕寧
郵局更新案中其中一項為扶植旅館業,銜接過去為書街,目前以旅宿業為發展的重慶南路商機。只是如果私部門已投入旅宿業,難得啟動的公辦都更,為什麼需要再錦上添花? 攝影/邱奕寧

隱藏在建築物風華下的歷史矛盾,對照街頭的行動,以城市現代化為名的各種政治經濟安排,持續排處基層勞動者的參與,似乎百年來從未有結構性改變,不管是否為殖民時期。 圖/極地狐
隱藏在建築物風華下的歷史矛盾,對照街頭的行動,以城市現代化為名的各種政治經濟安排,持續排處基層勞動者的參與,似乎百年來從未有結構性改變,不管是否為殖民時期。 圖/極地狐

小題可大作:現代性從來不只是關於陽光與真理

自十九世紀中郝斯曼受命改造巴黎開始,「開闢新的道路……我們要讓陽光照射到城市每個角落,正如真理之光啟迪我們的心智一般」,這城市現代性計畫的恢弘宣言1,百餘年來持續在各地持續重複高唱,持續有不少都市官僚自詡為郝斯曼、大畫藍圖。

然而城市改造從來不只是關乎陽光與真理,其關於資本的流動與定著、勞動力的剝削與勞動者的流離、庶民記憶的移動與拆卸,在在註記著城市變化的各層面代價。北門郵局更新案面向東京學習,其實是不足為奇的事情,重要的是,能不能藉此機會,真實面對郵局所在路口城市歷經之百年滄桑、挪出些空間給城市中的勞動生息?

什麼樣的古蹟保存與更新,就映照著什麼樣的城市。保存與更新從築起台北府城高牆開始的那天,就不曾明朗開放過,向來多是當權者的大計,今日能否有新局,還有待努力。

城市改造從來不只是關乎陽光與真理,保存與更新從築起台北府城高牆開始的那天,就不曾明朗開放過,向來多是當權者的大計,今日能否有新局,還有待努力。圖為日治時期的臺北郵便局。 圖/維基共享
城市改造從來不只是關乎陽光與真理,保存與更新從築起台北府城高牆開始的那天,就不曾明朗開放過,向來多是當權者的大計,今日能否有新局,還有待努力。圖為日治時期的臺北郵便局。 圖/維基共享

  •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2007,《巴黎,現代性之都》,譯者:國立編譯館、黃煜文,台北:群學出版。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