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20

的結果:共找到 1688筆 約 0秒

中共在國際強化網路監控——一場值得警惕的大亂鬥

時事觀察.吳介聲:04 Jan, 2022

美國媒體近日報導,中共積極將針對中國人民的網路監控手法擴張國外,從臉書、推特等主要社群網路平台大規模蒐集批評中共當局的言論與情資,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安全和軍警機構都是幕後黑手。 根據《華盛頓郵報》...

2021年鳴人堂編輯室年度回顧及編輯群甘苦談

時事觀察.鳴人放送:30 Dec, 2021

(※ 文:Ready,鳴人堂編輯)回顧2021年,仍不算平靜的一年。自2019年爆發新冠肺炎以來,病毒不斷變種,至今無法平息疫情,導致國際動盪不安。而將目光轉向到台灣國內,不同於2020年疫情穩定的...

戰狼淪為落水狗?2021中共外交亂了套

時事觀察.吳介聲:30 Dec, 2021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12月20日接受美國主流媒體聯合採訪,但經中國駐美記者發現,事後多日竟無美國媒體刊登,讓秦剛備受冷落「羞辱感極強」,揚言自力救濟,宣稱既然美媒不發「我們駐美記者發!」中國駐美大使館於...

如何面對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陳建仁談台灣防疫經驗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30 Dec, 2021

SARS帶來的啟示如同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所說:「如何應付下一個大流行傳染病(pandemic),已成為當前科學機構關切的重點。」在COVID-19出現前,台灣學者對冠狀病毒並不陌生,例如中研院院士賴明...

「焚書是焚人的前戲」——行經納粹焚書紀念碑,反思我國執法現況

公共政策.吳忻穎:29 Dec, 2021

日前在一門課的課堂講座介紹下,我和同學相約走訪了位於德國哥廷根Albani廣場的焚書紀念碑。時光倒退回到1933年5月10日,德國納粹在市中心禮堂廣場前舉行大型集會,集會隊伍一路穿越城中,來到Alb...

「那麼糧食怎麼辦?」中國糧食危機衝擊國際

時事觀察.吳介聲:28 Dec, 2021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重要會議中相當罕見地詢問官員「那麼糧食怎麼辦?」並且登上中共主要黨報《人民日報》頭版,凸顯當今中國糧食供應嚴重危機。12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出現「那麼糧食怎麼辦?」七個大黑...

從「致憤青・文協影展」《七片海》談起(上):日歐美交織的島都台北

社會文化.李政亮:27 Dec, 2021

「姊姊,《七片海》(七つの海)來了!」(中略)「在新館演。」這是1933年《台灣新民報》的連載小說《命運難違》(爭へぬ運命)當中的一段姊妹對白。《命運難違》是台灣最早的新聞連載小說,作者林煇焜以日文...

國防部的後備動員改革:淺談基幹旅的利弊得失

公共政策.王臻明:24 Dec, 2021

國防部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後備動員改革,計畫新增五個灘岸守備旅與三個訓練中心,同時也研擬要撥交部份的主力戰車與裝甲運兵車,以強化後備部隊的戰力。不過日前國防部長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是否要撥交主力戰...

公投過後,台灣環境運動下一步(上):政治現狀與公投制度

公共政策.蔡中岳:23 Dec, 2021

因為疫情延宕至2021年末的公投在12月18日劃下句點,重啟核四、反對進口萊豬、公投綁大選、三接遷移護藻礁等四案,同意票皆不達門檻,且得票數都低於不同意票,堪稱慘敗。而提案方有國民黨的立委、前主席、...

蘿蔔與棍棒齊落——中共對內對外加強網路控制

時事觀察.吳介聲:22 Dec, 2021

中共持續整肅中國網路業,急遽加強嚴管,對於國際網路巨頭的影響與干涉也更為積極大膽,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中國網信辦近日約談中國熱門問答網站「知乎」負責人,要求立即整改,以免成為「違法違規」訊息的傳播...

台北的城市精神:如何發展並維持文化特殊性與多樣性?

公共政策.邱秉瑜:20 Dec, 2021

一座城市有沒有獨特的精神氣質?如果有,台灣的各城市又有著怎樣的精神氣質?在全球化的年代,隨著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逐漸弭平,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異將比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異更為顯著,因此,能維持世界多樣性的...

四大公投結果/國民黨反撲公投一場夢,民進黨未來兩年執政警訊?

編輯室.編輯室:18 Dec, 2021

本日(12月18日)舉行四大公投,針對核四是否重啟、禁止美國萊豬進口、公投是否綁大選進行,以及三接遷離藻礁海岸區等四個公投案作出決定。本次公投的總投票權人數為1982萬5468人,而若公投案要通過,...

文協百年:重探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實踐(下)

社會文化.李政亮:15 Dec, 2021

▍上篇:文協百年:重探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實踐(上)美台團的出現然而,文化協會終因左右路線問題分裂,1927年1月3日於台中公會堂所舉行的臨時大會裡,左派勝出,掌握文協,右派出走,同年,成立台灣民眾黨...

文協百年:重探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實踐(上)

社會文化.李政亮:15 Dec, 2021

文化協會成立百年,各種紀念活動隨之展開,其中,文化協會的巡映隊美台團的電影放映,尤其是巡映隊的辯士講解,也成文協科普的焦點之一。文協成立的1921年,與台灣進入內地延長主義的現代化時程同步,在統治者...

回溯《中國的歷史》:現代中國的「分合」矛盾與困境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Dec, 2021

從抗日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經歷世界恐慌進入1930年代,日本建立了「滿洲國」,中日關係進入了交戰狀態。「抗日」的行動與「反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理念一致,菁英領導階級抓住了此一機會,形成了第二...

眼見不為憑?Deepfake之雙面刃:兼論政治深度偽造規範之必要(上)

公共政策.吳維雅:14 Dec, 2021

前段時間台灣網紅小玉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s)技術生成女性政治人物、網紅等臉孔,製作A片加以散布,引發台灣社會一陣喧騰與譴責。正視到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危害,立法委員決定推動針對深度偽造於現行...

美國懲罰「中國軍工複合體」,商湯被罰只是前奏?

時事觀察.吳介聲:13 Dec, 2021

因參與大量新疆監控業務獲利豐厚的中國人工智慧(AI)巨頭商湯科技(SenseTime),被美國認定為「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Chinese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c...

趙家緯、蔡卉荀/節能加三接——才是台灣的非核減煤路徑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3 Dec, 2021

(※文:趙家緯,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面對氣候緊急,全球各國多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提出短中長期的減碳路徑,台灣也不能例外。為了全面加速淘汰化...

大台北地區捷運站更名建議(上):現行站名爭議與其問題根源

公共政策.邱秉瑜:09 Dec, 2021

台北捷運車站命名屢招爭議捷運車站該怎麼命名?為何政府與民眾經常意見相左?關於捷運站命名的爭議歷來屢見不鮮,在最早使用捷運的台北也最常見。捷運「大橋頭站」營運前原定名「大橋國小站」,後經居民爭取而在2...

從《一把青》與《茶金》的語言,看八十年前的台灣風貌

社會文化.曹郁美:30 Nov, 2021

走出質感形象的公視戲劇2000年1月,公視播出徐志摩的傳記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引起狂熱追劇風,觀眾驚訝:「文學劇竟然這樣好看」、「八點檔的婆媳過招已過時」,該劇可說是一掃以往「公視節目就是社教節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