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5

的結果:共找到 2588筆 約 0秒

邢懷安/瞭解受苦才能減緩受苦:建構醫學理論的新樞紐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21 May, 2018

受苦(suffering)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基本的經驗,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受苦。根據牛津英語辭典,受苦指的是一種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會經歷痛苦、苦惱或者艱苦。受苦的原因不勝枚舉,諸如疼...

法國六八學運50周年——現身或缺席?女性的沉默與吶喊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2 May, 2018

半世紀之後的我們,或許很難想像1968年的社會氣氛。影響後世文化至深的法國六八學運(五月風暴),如今已邁入50周年,當年的女性是以什麼樣的姿態參與現場?1945年法國女性擁有投票權,1949年女性主...

性別或美學先行?——《太陽之女》與佔領坎城的82名女影人

社會文化.鄭秉泓:18 May, 2018

2018年第71屆坎城影展於5月8日至19日舉行,年逾古稀的坎城影展並沒有留露出任何疲態或老態,不僅開出一份因應時代在女性、種族上求得平衡且兼顧多元議題的入圍名單,評審團的挑選也有一股「女人當家」的...

民進黨上任兩年二修勞基法,有什麼改變了?

公共政策.曹新南:17 May, 2018

蔡英文總統所帶領的民進黨政府上任至今已屆兩年,在這兩年之間,蔡政府陸續推出諸多政策,影響與後續評價不一。其中,令人頗有感的,或許是勞基法兩年間二度修法,其修法頻率之密集且前後修法結果的「開倒車」之虞...

失蹤的「研修生」:日本,留不住外國勞動者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May, 2018

日本沒有一位從事單純勞動的外國勞動者,也沒有一位勞動移民——這只是這個國家的表象而已。事實並非如此。日本有很多外國勞動者,但他們並非作為「勞動者」,而是以「研修生」的身分來日本工作再回國的。他們毫無...

江湖在這裡:吳音寧和北農,是媒體及政客的照妖鏡

時事觀察.陳方隅:17 May, 2018

台灣在公共事務討論上最大亂源就是政治人物和媒體,二月底以來的北農風波和吳音寧就是最好的例證。這陣子,媒體和政客對吳音寧的攻擊不遺餘力,例如:她是不是靠爸?她當北農總經理一直出包?菜價崩盤都是她害的?...

時瑋辰/國民法官人民怎麼看?解讀「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民調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16 May, 2018

(※ 文:時瑋辰,司法院調辦事法官。)司法院上週(5月9日)公布了一份由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執行,關於國民參與審判制度的民調報告。這份民調報告總頁數高達160頁,包括了兩次電話及網路民調,題目相當多...

法國六八學運50週年——革命不死,以藝術再現歷史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7 May, 2018

(※ 文:洪筱婷,黎新索邦第三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王世偉,巴黎第三大學劇場藝術博士)1968年5月,法國戰後嬰兒潮世代為了抗議不合時宜的教育體制和僵化的社會體系,占領了巴黎兩間大學校區,獲得勞動階級的...

畢業即失業?——北京低端人口「蟻族」的地下社會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6 May, 2018

中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畢業生在畢業那年找不到工作,而且即使擁有大學文憑也無法保證薪水優渥。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只有3%的年輕畢業生能找到月薪5,000人民幣以上的工作;而70%幸運找到工作的,...

日本社會的「加班病」:奉公滅私的武士道遺毒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5 May, 2018

倒臥在自家床上,死後四天已經冰冷的手裡,她還緊握著與公司聯絡用的手機。日本的公共電視臺日本放送協會(NHK)的年輕女記者,2013年7月因為心臟衰竭死亡。次年被認定為過勞職災。NHK並沒有公開這項事...

臺版驅逐低端人口:身障街賣團體新巨輪迫遷,下一步何處去?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14 May, 2018

身障街賣者團體「新巨輪協會」長年以來凝聚所有身障夥伴彼此照顧,理事長陳安宗更在去年10月20日於NPOst公益交流站的年會中,分享自己胼手胝足打造新巨輪的心酸路程。擴張的聲量卻使得新巨輪今年初遭人檢...

汶川地震十年:倖存司機與廣東記者的患難情

世界脈動.阿潑:11 May, 2018

前陣子,某個深夜,在微信上發訊息,倪孝蘭久久才回,說她去成都雙流機場接個廣東來的記者上映秀,才剛吃完飯。我立刻明白,汶川地震十週年到了,又會是一陣媒體報導熱潮。災難,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有時限。新聞會...

全壘打王之路:林仲秋,0.5秒的勝負瞬間

社會文化.MyVoice:11 May, 2018

說到全壘打王,你會想起誰的名字?讓中華職棒傳奇球星林仲秋,來說全壘打的故事。 162支全壘打,是人們認知我所擁有的紀錄,儘管實際上這樣的紀錄並非表面上數字累積般的簡單——特別是對一個身高170公分...

「不得斷訊」NCC說了算?——談有線電視斷訊困境

公共政策.超。現代化律師:10 May, 2018

熟悉有線電視頻道自助餐菜色排序方式的民眾,最近可能會發現,家裡第四台原為民視新聞台的53頻道,變成沒有內容只有字卡的畫面。原來因為民視新聞台與台灣數位寬頻(TBC)間的授權談不攏,一再臨時授權播出的...

從贖罪走向死亡——牟敦芾60年代禁片《跑道終點》

社會文化.鄭秉泓:10 May, 2018

(※ 本文涉及多處劇透,敬請讀者斟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已在五月四日開幕,國內外許多紀錄片影人帶著他們的作品與台灣觀眾見面。今年的重磅單元「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宛如在執行「超...

最高問題製造公司:大法庭會是統一見解的解決方案嗎?

公共政策.王子榮:10 May, 2018

日前,最高法院法官黃瑞華發表〈大法庭制度是進步立法還是落後立法?〉一文,讓司法圈內議論紛紛。該文立論指出,即便大法庭制度推動在即(同時修正《法院組織法》與《行政法院組織法》),此一制度仍必須再商榷。...

時薪制勞工不計入國定假日工資,合理嗎?

公共政策.曹新南:09 May, 2018

近日,在人資圈與許多年輕打工族之間,有個議題被炒翻了天:時薪制的部分工時勞工碰上國定假日,工資倒底該怎麼算?部分工時勞工的工作時間樣態非常多,有的可能是每週一到週五,每天工作4小時;也可能是每週一三...

陳思帆/為何國民參與刑事審判不該採陪審、參審兩制併行?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9 May, 2018

(※ 文:陳思帆,臺北地方法院法官)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式的決定,應由政策決定者提出明確的政策方向,以真實個案做「試驗」的方式,無助解決制度模式所衍生的爭議,只會製造更多的新問題。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是近...

司法改革的拉力賽:唯有推動陪審制才是真改革?

公共政策.陳明呈:08 May, 2018

隨著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落幕,緊接著將邁入落實決議的下一階段。其中「人民參與審判」的議題,對於我國長久習慣由法官職司審判的刑事訴訟來說,不論將來改採「參審」或「陪審」,無疑都是全新挑戰,實施成效更是未知...

黃文鈴/波蘭媒體革命:不再依賴廣告收入,新舊媒體出招反擊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8 May, 2018

(※ 文:黃文鈴,獨立記者,現定居德國柏林)「這是報業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面對波蘭政府強加箝制媒體、非親政府媒體的廣告收入急遽下滑,數家波蘭媒體以建立訂閱付費牆、加強與地方社群連結、利基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