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媒體

的結果:共找到 3056筆 約 0秒

黨證無敵?——司法審判只有證據,沒有藍綠

公共政策.陳明呈:19 Jan, 2018

這是司法迫害、法院根本是XX黨開的!這不僅是鄉民網友對司法的看法,也是作者自己多年前某次開庭過程中,實際遇到被告高聲抗辯的場景。當年,我當場回應:第一,打從開始到現在,我只問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及...

陳信諭/「把你送去龍發堂」:台灣精神醫療史上難以分類的篇章

時事觀察.鳴人選文:19 Jan, 2018

從去年底龍發堂爆發結核病等群聚感染開始,龍發堂的存廢再度被提上檯面討論。在堂眾被陸續移出,以及司法單位陸續展開調查堂眾「非自然死亡原因」之際,龍發堂突然於2018年1月3日宣布全面暫停精障照顧,希望...

孩子不笨,而是被我們教笨了——談中學國文課本

社會文化.陳茻:18 Jan, 2018

日前,仔細翻看了學生的國文課本,再次覺得有些問題該好好談談。傳統的課本以範文為主軸,每一課會選一篇文章,或由幾首詩詞組合而成,加上題解、作者、注釋,就是大家熟知的課本編排。撇開是否有更好的形式可以安...

勞基法修法之後:寫給對台灣民主政治失望的人

時事觀察.陳方隅:16 Jan, 2018

民進黨此次勞基法修法後所帶來的後果,除了增加勞動條件的「彈性」,作者認為,最嚴重的影響是讓部份的人對民主政治失去信心。先說結論:民主政治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選出一個最英明的領導者,它最核心的制度設計是讓...

恐龍法官製造公司——當戰場不在法庭

公共政策.王子榮:15 Jan, 2018

「恐龍法官」一詞是從民國99年白玫瑰運動開始廣為人知,從此之後,便成為法官此一特定群體揮之不去的印記。同時,媒體在報導司法新聞時,一當判決結果不符合「社會期待」(沒判死刑、沒判重刑),「恐龍法官」便...

海州貓/容貌醜的不適合當官?——歷史上被歧視的顏損者

社會文化.故事:12 Jan, 2018

宋朝有一位名叫劉宰的文人,歷經艱辛考上科舉,最終實踐他的夢想,為地方百姓造福。他為官時,舉凡地方上自稱「空雲子」、「寶華主」等以妖術惑眾的seafood(師傅),都被大力整頓,一律禁止;凡是有假借神...

「邊」的反撲(一):「極度邊緣」是如何煉成的?

公共政策.戴伸峰:12 Jan, 2018

「邊緣人」、「被邊緣了」、「極度邊緣」,這些名詞,近年來成為BBS與其他社群媒體上熱門的關鍵字,在不同世代間,「邊緣」成了一種熱門卻又疏遠的代稱。從中文的習慣用法來看,相對於「核心」、「中堅」,邊緣...

沈如瑩/寫作也是一種政治行為——光州事件改編小說《少年來了》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1 Jan, 2018

以《素食者》獲得2016年「曼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的韓國作家韓江,另一部同樣備受國際矚目、以「光州事件」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少年來了》近日推出中...

由搖滾飛地到異質空間:台北、北京的傳奇live house

社會文化.簡妙如:24 Jan, 2018

(※ 本文摘自簡妙如(2017)。〈由搖滾飛地到異質空間:台北、北京的傳奇live house〉,《傳播、文化與政治》,6: 225-235)2012年7月15日的下午到午夜,台北的師大公園附近一家...

日本花了五年,台灣呢?——法治教育比國民法官更重要

公共政策.蔣維倫:08 Jan, 2018

先說結論:在日本,人民參與審判平均要花10天。換言之,要履行國家義務前,得先跟老闆請10天假。職業法官:人民的經驗,比法官的知識更有說服力自2009年以來,日本國內各方對於人民參與刑事審判制度(裁判...

新黨青年涉諜案:「反獨促統」是門好生意?

時事觀察.陳方隅:08 Jan, 2018

沸沸揚揚的新黨青年軍搜索案,台北地檢署於一月二日偵查終結,查出「共諜」陸生周泓旭從2015年開始,與新黨青年組成「星火秘密小組」,籍此結識台灣軍方人員,拓展人脈。其中具體作法包括成立「燎原新聞網」,...

林育立/德國書的豐收年:納粹與納粹以外的德國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05 Jan, 2018

台灣的街頭到處可看到德國車,台灣人提到轉型正義,喜歡借鏡德國經驗,連德國進口的洗衣精,最近也開始在超市開賣。表面看來,德國離台灣似乎很近,可是當校園出現了納粹扮裝秀,媒體與社會大眾卻又不知所措,正如...

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止跌回升,是誰改變了?

時事觀察.陳方隅:04 Jan, 2018

(※ 本文授權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者「都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以來,定期追縱台灣民眾的重要政治態度趨勢。其中,台灣人/中國人的認同意識,在過去...

怎麼跟你說再見?——電視頻道該如何退出市場

公共政策.超。現代化律師:04 Jan, 2018

2017年11月16日的週五晚上,台灣第一大頻道代理商凱擘集團丟出一枚震撼彈:凱擘將放棄頻道代理商身份,集團下公司不再從事頻道代理業務。此外,也提出未來將考量收視的質與量,建構頻道公平上下架機制。若...

台北市那些曾「列冊追蹤」的文化資產,後來怎麼了?

公共政策.蕭文杰:04 Jan, 2018

說起文化資產的「列冊追蹤」常讓人摸不著頭緒。所謂的「列冊追蹤」,在文資法中並沒有明確定義,不過引述台中文化局長王志誠的說法則是,列冊追蹤指「有文資價值,但還未有文資身分」。這樣說法頗為傳神,有點類似...

李娉婷/般般武藝,樣樣精通?——捕蜂捉蛇的大皮球動保員怎麼接?

社會文化.動物當代思潮:03 Jan, 2018

2015年初,桃園市新屋保齡球館一把大火帶走了六位消防員的生命,使得消防業務被重新檢討,各地紛紛表示動物救援將回歸動保、農業機關,經過三年多的宣導及制度建立,多數民眾早已悉知拯救動物不再是消防隊的任...

法官意見不該是人民參審的絆腳石——請勇敢當個國民法官吧!

公共政策.陳明呈:28 Dec, 2017

反對國民參審的諸多理由中,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無疑是認為假設由專業法官與人民共同討論,法官的意見可能會產生「權威效應」,進而影響人民決定。這樣不但削弱多樣化意見集體討論的優點,甚至讓人民淪為替法官背...

數位匯流滾滾來:頻道分組付費不再只是「狼來了」

公共政策.超。現代化律師:27 Dec, 2017

如果您有到過吃到飽餐廳,應該會發現以下的現象:明明現場有鮑魚、龍蝦、牛排等大餐,但今天你就想吃擔仔麵,而且吃兩碗就飽了,其他嚇死人的餐點對你沒有任何用處。換個情境,你到了吃到飽餐廳,雖然餐廳如標榜確...

名存實亡的共同打擊犯罪機制——從肯亞詐欺案談起

公共政策.寇德曼:26 Dec, 2017

2016年4月肯亞詐欺案中被移送中國的台籍被告,日前由北京當地法院宣判,多數遭十年到十五年的重刑,引起政府和民間一陣譁然。陸委會和法務部則表示,應將台籍被告帶回台灣,依法偵查、審判,才有助於跨境打擊...

莊勝涵/離開高中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歷史?——專訪「故事」網站陳建守、吳政緯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22 Dec, 2017

史學界學長學弟,記不得初次相遇始末網站「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以下簡稱「故事」)共同創辦人陳建守和「故事」專欄作家吳政緯初次見面,約在師大商圈水準書店旁,這個歷史性的時刻裡發生了什麼事,自然是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