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搜尋結果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搜尋

媒體

的結果:共找到 3056筆 約 0秒

李柏翰/兒少的性與情感教育——要不要教?怎麼教?

時事觀察.法律白話文 PLM:19 Dec, 2017

2017年不太平靜——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到台大、世新校園的情殺新聞,陸陸續續發生令人惋惜的社會事件,讓人不禁反思:光是綿密的性/別法制,是不是不夠?後來關於性與情感教育的討論,很常看到《性...

複眼的法庭:斷人生死,國民法官夠資格嗎?

公共政策.蔣維倫:19 Dec, 2017

1999年,台灣召開「全國司法改革會議」,集結了上百位各界重要代表,留下超過1,800頁的會議紀錄。但司法需釐清、梳理的議題何其多,此時的改革並沒有落實,也未讓未民眾和司法人凝集共識,司法改革就停在...

愛滋病歧視簡史(二)恐懼式立法:當立委缺乏邏輯時

公共政策.蔣維倫:14 Dec, 2017

法律不見得是公正的,立法人員的知識不足或懷有偏見,就可能會造成悲劇。如納粹德國在1935年通過的《紐倫堡法案》1,限制了猶太人的通婚等自由,逐步貶抑猶太人等種族的人權。而在台灣的立法史上,針對愛滋病...

陳默安/人長大了,報紙是否也該跟著長大?——專訪《週刊編集》總編李取中

社會文化.Openbook閱讀誌:14 Dec, 2017

2010年四月,台灣《大誌》雜誌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為座右銘,發行創刊號「愚人世代」;2017年,《大誌》創辦人李取中籌辦了「編集者新聞社」,於六月發行首期《Th...

賭風盛行與一心求勝:70年代臺灣棒球的陰暗面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1 Dec, 2017

70年代的臺灣棒球,造就了全民性的棒球熱潮,棒球因此被定位為「國球」。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下,為求取勝利,棒球激情卻已化明為暗地在暗潮中波濤洶湧,從而為臺灣棒球的發展席捲出一圈圈駭人的漩渦,各種極...

將中正紀念堂改為立法院:轉型正義之外還有什麼好處?

公共政策.邱秉瑜:08 Dec, 2017

把中正紀念堂主建築拆除,再將立法院遷至此地,既能落實轉型正義,更有分屬中央政治運作面與台北都市發展面的四大好處。文化部長鄭麗君於2017年11月29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文化部將持續推動中正紀念堂轉...

社福凜冬將至,「總額勻支制」是解方?(下)

時事觀察.周孟謙:07 Dec, 2017

▍編按:「社福凜冬將至」,上篇解釋了「總額勻支制」與現行制度的差異,並說明對該制度恐將合理壓低起薪的負面效應,而對於一線社工的普遍低薪困境,作者認為問題不全然是政府卸責與失能,組織的頭人也需指認自身...

社福凜冬將至,「總額勻支制」是解方?(上)

時事觀察.周孟謙:07 Dec, 2017

日前,在一場討論明年度社福委辦及補助基準的會議上,勵馨基金會向衛福部提案,建議將補助社福組織的預算,由現行「實報實銷制」變更為「總額勻支制」;衛福部遂將此提案列入11月6號「修正社會福利補助要點」會...

王子榮/國民法官:是鄉民的正義,還是殺戮的艱難?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07 Dec, 2017

(※ 文:王子榮,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法官)司法院公布了「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也有人稱國民法官草案,相對於現在職業法官),很快就成了各界熱議的焦點,司法院邁出的這一小步,卻是我國司法刑事審判實務上...

民進黨才是篤信金權規則的錄音帶世代

時事觀察.溫朗東:05 Dec, 2017

勞基法改動後的「彈性」,如果真的能夠帶來「勞資雙贏」,民進黨不必畏懼黨內林淑芬的異音、公聽會的舉辦、輿論攻防的對話空間。程序的霸道,為的是掩蓋實體的政策缺陷。經不起檢驗,所以要甲級動員,要蛇龍拒馬,...

是建言還是幹話?——如何判斷參考意見

時事觀察.周偉航:05 Dec, 2017

自從一例一休再修法以來,台灣充斥著各種相關的意見表述。從「台灣沒有過勞死」到「功德論」,還有從「想加班卻不能加班」到「每個月少賺兩萬」,有些你或許會覺得「至情至性」、感人肺腑,但有些則不太順耳,甚至...

【鳴人現場】我將生命交託祢:乩童與濟世文化

編輯室.編輯室:05 Dec, 2017

在新聞報導以及影視媒體所再現的乩童,往往以一種片段及負面的形象呈現在閱聽眾面前,例如怪力亂神、騙財又騙色,這些對乩童粗野蠻陌與落後迷信的成見,某種程度上來自傳統士大夫的視野,另方面則來自社會型態的轉...

好用所以錯用進而濫用——張博崴山難國賠案凸顯了什麼?

公共政策.雪羊:30 Nov, 2017

(※ 本文由雪羊、許伯崧共同撰寫)媒體報導,2011年大學生張博崴攀登白姑大山失蹤,南投縣消防局搜救51天未有斬獲,卻由一名山友沿同樣搜救路線,以一小時的時間便發現張博崴所留下的蹤跡,待循線發現張生...

「傳統領域劃設辦法」和解的契機與重要意涵

社會文化.謝若蘭:29 Nov, 2017

自賴清德院長上任後,行政院陷入勞基法修法爭議,有關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劃設辦法》議題並沒有受到主流媒體關注,雖然「凱道部落」的族人還在,卻也沒有持續引發政府與族人間更進一步的討論。不過,28日召開行...

以公益行旅串起兩岸交流——記走路的人寇延丁

社會文化.林吉洋:27 Nov, 2017

第一次見到寇姐,是年初她徒步旅行來到美濃的時候,朋友聯繫我當地陪。第一次見面,寇姐穿著一身運動風輕裝,令人印象深刻。 實際上,從我2013年還在北京時,「寇延丁」大名就已如雷貫耳,寇姐長年活躍於中國...

等了十四年的母親節:從死囚改判無罪,鄭性澤的清白路

公共政策.邱顯智:24 Nov, 2017

二〇一一年二月八日,那是過年後的第一個上班日,我進入羅秉成律師的事務所開始律師實習,才剛踏入新竹北大路的事務所,羅律師就拿了一袋子,裡面裝了一些卷宗,對我說:「這件張娟芬認為有冤枉,你看一看!」接過...

為什麼政治人物的「民意」不是你的「民意」?

時事觀察.周偉航:21 Nov, 2017

近來的一例一休再修法,讓許多2016大選的民進黨支持者開始懷疑自己的一票是否投錯人。眼前這個民進黨,好像變得和當選時強調「謙卑、謙卑、再謙卑」的民進黨大不相同,反而有種「我懂、我懂、我超懂」的味道,...

「新聞」可以改變世界?一個生產假新聞的作者之死

時事觀察.張約翰:21 Nov, 2017

保羅.宏納(Paul Horner)死了。身為一個作家,他的作品改變了美國,從而也改變了世界。他的死訊橫跨大西洋兩岸,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各大電視網、英國衛報都報導了。你可能會問:宏納的代表作...

當民間聲音淪為一言堂:技職公共討論的困境

公共政策.黃偉翔:17 Nov, 2017

近期全教總對教育部提出的技專考招變革有許多批評,透過實質行動施壓教育部,成功促使變革暫緩。變革暫緩的確讓政策獲得調整與討論機會,但實質上民間對技職政策論述幾乎淪為一言堂(或「零」言堂),對技職政策長...

不可言說的敏感詞:八仙國賠訴求案中的情感政治

編輯室.編輯室:17 Nov, 2017

本月9日,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段宜康,協同律師林永頌以及八仙事件罹難者家屬召開「八仙往生家屬國賠」記者會。記者會上,段宜康指出觀光局不僅拒絕罹難者家屬提出的一人一千兩百萬的國賠要求,並指稱看不見國家在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