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的反撲(一):「極度邊緣」是如何煉成的? | 戴伸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邊」的反撲(一):「極度邊緣」是如何煉成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邊緣人」、「被邊緣了」、「極度邊緣」,這些名詞,近年來成為BBS與其他社群媒體上熱門的關鍵字,在不同世代間,「邊緣」成了一種熱門卻又疏遠的代稱。

從中文的習慣用法來看,相對於「核心」、「中堅」,邊緣一直被視為是不討好的、不重要的、甚至是被忽視的、被拒絕的。小從便宜的「土司邊」、「蛋糕邊」,大到「發配邊疆」、「戍守邊陲」,都一再地體現了「邊」是一種不被主流接受、難以融入群體且異於多數的概念。

邊緣與犯罪

如果我們在Google搜尋欄內輸入「邊緣人、犯罪」,在0.33秒內,就會搜尋出高達873,000筆資料。其中,最先映入眼簾的資訊就是「邊緣人……邊緣性格……隨機殺人……」等相關訊息。

回顧近年來震撼台灣社會的重大犯罪,從台北捷運殺人事件開始,校園割喉、小燈泡事件,傳播媒體多以斗大的「邊緣性格」、「邊緣人」來描述相關案件中的加害者。不只在案情報導時詳加敘述其「與常人不同的部分」,更喜歡強調這些加害者「異於常人的成長背景」、「沈溺於個人世界」等讓閱聽大眾加深這些犯罪加害人與大多數人是屬於「不同族群」的印象。

然而,當我們進一步調查這些案件的加害者,追究其犯案動機後亦可以發現他們表示自己因為感受到被朋友「拒絕」、被人際關係「冷落、輕視」等因素,導致他們將犯罪計畫付諸實行。為什麼一個人被團體拒絕、排斥會引起被排斥者的攻擊(反擊),甚至引發嚴重的暴力犯罪行為?

社會排斥的運作

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概念,廣泛的存在於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各色各樣的學門,探討的角度也多有同異之處。本文則是以社會心理學中的團體動力論(group dynamic)觀點來探討社會排斥。

美國學者Twenge et al.(2001, 2003)對於社會排斥在團體動力歷程中的現象做了以下的定義:

「社會排斥」代表的是一種個人被團體或其他人拒絕加入或互動,並且得不到團體成員認同的人際互動過程。

大體來說,社會排斥又可以區分為以下數種不同情況:

1. 團體拒絕新成員加入

這種社會排斥時常發生在「數量限定」、「名額限定」的團體運作歷程。不管團體成員人數多寡,隨著團體的運作目標不同,團體成員的數量也會出現所謂的「最適當運作人數」的現象。

最極端的案例就是「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砂子」,甜蜜的兩人世界,一粒砂子尚且讓人尷尬,更何況加入第三者的互動?

2. 團體成員拒絕與團體內其他個體互動

這種類型的社會排斥在人類社會中最為常見,「小圈圈」、「小團體」就是這類型社會排斥的產物。我們可以說只要「有人就有是非,有人就有江湖」,江湖中原本就有人數眾多的名門正派,而名門正派向來都不太與人數較少的旁門左道打交道,甚至會用「邪門歪道」的說法來抹黑貶低對方。

3. 團體成員在團體內的地位逐漸低落而被逐出團體

這種社會排斥則常見於個人對於團體的貢獻CP值降低時,最後被團體驅逐的現象。幾年前火紅一時的宮廷鬥爭劇中,就可以常見到那個嬪妃因為沒有利用價值了,被貶黜、甚至被關進冷宮的戲碼,指的就是這種社會排斥。

為什麼會發生社會排斥?從團體特性出發

人言都說「人是團體群居的動物,人最高貴的節操來自於合作與互助」,但是「社會排斥」卻又像是一把暗黑的劍,一刺一劃的割開人類的和諧,引發人類的爭鬥。接下來我們將討論社會排斥發生的團體互動特性。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說:「資源有限、慾望無窮」。這句話完全體現的社會排斥的存在價值:資源的剝奪與確保。

綜觀人類歷史發展,資源與慾望向來是不對等的存在,人類為了確保資源的支配權,向來吝惜於分享。因此人類團體的發展也就受限於資源的多寡,團體成員者越多,代表著有權利參與分配的分享者越多,則資源將被稀釋。因此為了有效的掌控資源,將「新來的」排擠在外,就成為一個「聰明且理性」的選擇。

另外一個現象則出現在團體運作時的正當性上。團體在經過一個階段的運作後,團體內成員會因為自己的能力、表現、掌握的權利等因素漸漸形成「核心圈、中堅圈、邊緣圈」等三個次群體。核心圈一般代表了團體的核心價值,其成員擁有最多的權利並獲得其他團體成員的敬重與愛戴,對外也是團體的代表。

團體運作逐漸往外推展後,中堅圈、邊緣圈的成員離核心越來越遠,享受到的權利與團體照顧光環越來越少,這時候就會產生「為什麼他們有,我沒有?」的不公平感受。如果各次群體成員相安無事,各司其職,團體運作當不會出現重大危機。但是如果邊緣圈成員意圖取代或是挑戰核心圈,則核心圈成員就會使出社會排斥的手段,以驅逐、降等等方式剝奪或是減少與邊緣圈成員的互動,導致邊緣圈成員更加「邊緣」。

從前述的團體運作特性我們可以歸納出社會排斥在團體運作時的發生時機:當團體資源有限、成員間出現資源分配掠奪、代表性競爭等現象時,社會排斥就會活生生的拆穿「人類合作互助」的美好面紗,一步一步的將團體帶往崩解的結局。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