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娉婷/般般武藝,樣樣精通?——捕蜂捉蛇的大皮球動保員怎麼接?
2015年初,桃園市新屋保齡球館一把大火帶走了六位消防員的生命,使得消防業務被重新檢討,各地紛紛表示動物救援將回歸動保、農業機關,經過三年多的宣導及制度建立,多數民眾早已悉知拯救動物不再是消防隊的任務。然而,另一樣與動物相關的業務「捕蜂捉蛇」至今卻仍是顆大皮球,不僅未能獲得妥善解決,還因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消防員幫忙捕蜂捉蛇也是做功德」引發消防員不滿,而這股怒火也在新北市政府宣布,將於2018年起將捕蜂捉蛇業務全數回歸動保單位後持續延燒至動保員身上。此爭議又該如何化解?
所有人都知道捕蜂捉蛇應該「回歸專業」,但在雙方都尚未有此項專業且業務繁重的情況下,不論制度在哪方建立,增加的裝備以及訓練如何精良,都只會是壓垮駱駝的稻草。
2018年的第一天,新北市一名動保員就在個人臉書公開發文指出,新北市目前只有32位動保員,但一年卻有超過5,000件動物救援案件需處理,此外流浪動物捕捉、動保案件查緝、動物醫院及寵物業查核、非法販賣獸鋏查核、野生動物野放等,也都是動保員的工作,本就不堪負荷的工作量,現在卻還要增加平均一年11,000件、具有高度危險性的捕蜂捉蛇任務。他表示已有不少動保員打算離職。
低新約聘動保員,樣樣勤務難不倒?
或許未來新北市的消防員不用做功德了,但顯然這顆高壓氣球已傳到動保員手上,換另批人等待爆炸,動保處的新聞稿上甚至大方寫著:
我們的動保員個個18般武藝樣樣精通,各種勤務都難不倒他們!
半年多前,我知道的新北市動保員人數還超過40位,轉眼間只剩下32位,而對新北市2千多位消防員而言都棘手的捕蜂捉蛇任務,交給32名動保員,如此明顯的人力落差,不論新北市官方如何表示裝備齊全,專業人士會如何帶領操作,都無法說服人們相信相關業務將來能順利接軌;而被市府上級交派任務的動保機關,面對媒體的詢問也只能蒼白的辯解。
順帶一提,因為公務員有員額限制,許多動保員是約聘人員,一年一聘,薪水只有兩萬多,也沒有警消人員的危險職務加給。況且一年增加兩倍量的通報案件要處理,加給是能再加到薪水的兩倍嗎?
新屋大火的發生地桃園市早在2015年當年就成立「捕蜂捉蛇大隊」,以每年近2,500萬元的經費委請義消專責處理相關通報,桃園市捕蜂抓蛇大隊共有4大隊、13個駐點、350位義消,負責處理一年8,000多件的捕蜂捉蛇通報,對比之下,更顯得新北市打算讓32名動保員完全接手此任務有多荒唐。
「回歸專業」這四個字,不應該只是回歸某個專責單位,而是執行也應該符合專業素養,人對蜂與蛇的恐懼由來已久,一時間觀念無法反轉,這兩類動物的部分品種確實也有相當的危險性,協助民眾「移除」進入住家或生活環境範圍內的蜂與蛇無可厚非,但捕捉蛇的過程及後續處理,都需要被細緻考量。
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針對各地方政府補蜂捉蛇的訪談報告,現階段大多數的蛇被捕捉後會找地方放生(如果沒有因為蛇夾造成嚴重傷害的話),蜂巢處理方式則是未多言明,估計大多是被銷毀(銷毀的適當性也是個問題),兩類動物的影響範圍及處理方式大不相同,其實也該分開由不同單位處理,就算是人力及資金充足的桃園市捕蜂捉蛇大隊,也不時能看到義消提著蛇夾,上頭掛著奄奄一息蛇隻的畫面。蛇夾是最常見的抓蛇工具,但卻容易對蛇造成重大傷害,該怎麼抓,該不該避免讓蛇受傷,也都是要被考慮的項目。
而兩種動物的通報量,也不該只是報表上的數字,有哪些地方是頻繁出現捕蜂捉蛇通報的熱點?這些地點是否可以通過防治的方式阻止蜂或蛇靠近?或者是在這些地點更頻繁的作教育宣導,讓民眾更加認識這兩類動物,不求接受,但至少懂得溫和的驅趕?
錢不是問題,只是不會幫你調薪而已
捕蜂捉蛇任務絕對應該脫離消防員的工作範圍,但該去哪?看看已經完全回歸動保、農業機關的動物救援工作,都因為民眾對動物的不了解,以及事事要求政府為民服務的觀念影響,導致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或使動物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也使得機關工作人員疲於奔命。
在同伴動物、野生動物救援方面,「每隻都想救」是多數民眾難以克服的心理關卡;到了捕蜂捉蛇這一邊,或許「每隻都想抓」會是另一個難解的魔咒。
早有不少學者專家撰文提出捕蜂捉蛇可使用BOT作法,找野生動物保育團體、專業捕蜂人除蟲公司等單位協助;或者考慮「使用者付費」的可行性,一個是政府出錢,一個是民眾掏錢,或許也可兩者結合,以使用者部分付費的方式執行。無論如何,都不該是要在消防員與現有農業單位間二選一去榨乾,逼兩方弱弱相殘。
而每每有高官說著錢不是問題的議題,往往錢就是最大的問題——看看新北市設備及補蜂捉蛇課程都準備好了,就是沒先想到給增加工作量的動保員加給,兩萬多元的約聘薪水,就算備了100個職缺的預算,這種功德誰要做?
- 文:李娉婷,動保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