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的結果:共找到 2450筆 約 0秒
「老北投」步行環境改善之路:專訪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理事長陳又堅
公共政策.邱秉瑜:09 Jul, 2021關心行人安全議題的陳又堅,退休後在家鄉北投投身步行環境改善,他催生了兩個組織與一系列活動,也在社區中持續推動許多小規模努力。他對步行環境問題有著多年洞察,針對人行道、騎樓與道路邊緣提出了三項立法建議...

彌補台語失落的空缺:談《情批》、《小王子》與「台語書寫」
社會文化.曹郁美:02 Jul, 2021據我觀察,以台語為書寫內容的文學小品,近日似乎成了顯學,這恐怕是經歷過「說台語要罰錢」那禁錮年代者所無法想像的。本文聚焦在兩本書:第一本是阿尼默的台語詩繪本《情批》,第二本是蔡雅菁譯寫的台語版《小王...

許澤天/《大法官與轉型正義》:白色恐怖下的憲法守護者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01 Jul, 2021(※ 許澤天,成功大學法律系教授。)*本文原為作者於「大法官與轉型正義:從九份解釋談起」研討會(時間:2020年9月28日,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主辦: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第一場...

奇蹟背後沒有光:被黨犧牲的數億農民工,與他們處身的《低端中國》
社會文化.林運鴻:01 Jul, 20211949年的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本身就是近代史上的神奇事件。與傳統馬克斯主義理論相悖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並非依靠有組織有思想的都市產業工人,而是動員了廣大而分散的鄉村農民,最後成功擊敗國民黨這...

新冠疫苗爭奪戰(十):不打疫苗就開罰,俄羅斯強制接種會成功嗎?
時事觀察.徐子軒:29 Jun, 2021六月中,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Sergey Sobyanin)宣佈了一項新政策:強制性疫苗接種。該命令要求市內企業安排雇員接受注射,包括醫療、娛樂等服務業在內,至少有200萬勞工,必須在一個...

從國光戲院到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見證傳統話劇的最後風華
社會文化.陳煒智:29 Jun, 2021▍中篇:艷舞禁片、冒犯電檢、金馬獎初登場——國光戲院的黃金年代日前讀畢文資專家蕭文杰教授的宏文,一時衝動,原本只想接續蕭文,多寫幾句關於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揭幕之初、國光戲院時代的「想當年」,不料懷古短...

那時陣,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叫「國光」——淺談國光戲院的電影歲月
社會文化.陳煒智:29 Jun, 2021《鳴人堂》在6月9日刊出文化資產專家蕭文杰教授〈好景不常的軍事文資:國軍文藝中心與軍史館為何慘澹落幕?〉一文,勾起多少往事波瀾。文中言及國軍文藝中心的前身:國光戲院,約有1,000餘字的篇幅,興之所...

黃彥棻/《禍駭》:個人、企業到國家,一場打不完的資安戰爭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28 Jun, 2021(※ 文:黃彥棻,iThome電腦報資安主筆)如果你想知道過去十多年來,全世界發生哪些左右世界變局的資安事件,你可以從讀《禍駭:網路犯罪世界的第一手紀實》這本書開始,看看書中的主角們怎麼利用既有的「...

鹽月桃甫來台百周年(下):探尋台灣風土的意象色彩
社會文化.李志銘:25 Jun, 2021▍上篇:鹽月桃甫來台百周年(上):來自南國原始而濃烈的呼喚我使用很強烈的顏色,那是我性格中的一部分。可是即使是畫蕃人,經過自己的創作,便不再只是那邊的蕃人而已。畫中沒有加入顏色是不行的。——鹽月桃甫...

鹽月桃甫來台百周年(上):來自南國原始而濃烈的呼喚
社會文化.李志銘:25 Jun, 2021我們人類將當下的情感與感激,無偽直率地表現出來,就是繪畫,就是詩。——鹽月桃甫,1943年11月,〈美術報國鼎談於台北〉,《台灣藝術》今年(2021)適逢日治時期畫家鹽月桃甫(1886-1954)渡...

宋家瑋/《島國殺人紀事1》:「駭人命案」背後,無罪推定的陽光普照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25 Jun, 2021第一次看《島國殺人紀事1》是高中懵懂的時候,當時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案件都仍然在進行當中,第一次觀影後那種背脊發涼,腦袋像似被重擊後的昏眩感,再次觀看發現似乎還殘留在意識當中。蔡崇隆導演是法律系畢...

文家倩/任何案件都適合「視訊開庭」嗎?疫情中法院未完的挑戰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21 Jun, 2021(※ 文:文家倩,臺灣高等法院法官。) 台灣近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三級警戒持續進行中,為避免法院長期無法開庭導致案件停擺,影響當事人權益及公平正義的實現,立法院於民國110年6月18日通過《傳染病流...

疫情下的我們,可以先預習的「防溺水」救命題
公共政策.張景泓:17 Jun, 2021媒體報導2021年6月8日,泰國普吉島一家五星級飯店發生一起意外事件。一對夫婦原想在飯店泳池享受游泳,沒想到卻雙雙溺斃於泳池底,讓同行的兒子悲痛不已。然而經調查後發現,該泳池因疫情關係並無對外開放,...

網路時代的教育:如何讓孩子自由探索,與世界連結?
世界脈動.鳴人選書:18 Jun, 2021網路發展到2020年,世界出現劇烈的變動。人們的生活、興趣、語言、經濟、社會與國際政治,都出現全新的樣態。好的一面是每個人,不管身分地位,都有發表言論的可能,而且資訊流通,提供人們自主判斷的基礎(極...

詹氏/從政治冷漠到狂熱:《捍衛民主》外的反送中大小事
社會文化.Giloo紀實影音:11 Jun, 2021「試問誰還未發聲?都捨我其誰衛我城,天生有權還有心可作主,誰要認命噤聲?試問誰能未覺醒?聽真那自由在奏鳴,激起再難違背的那份良知和應。為何美夢仍是個夢,還想等恩賜泡影?為這黑與白這非與是,真與偽來做...

沒落小鎮的真正罪惡:《東城奇案》中的賣淫、毒癮與家庭失能
社會文化.林運鴻:09 Jun, 2021曾在《鐵達尼號》裡扮相美若天仙的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在HBO剛剛播畢的迷你影集《東城奇案》(Mare of Easttown),已經成為有兩個子女,一個孫兒的阿嬤。先別急著感嘆...

年輕世代沒做過的事,為何要悔罪?一段台灣與德國學生的對話
公共政策.吳忻穎:08 Jun, 2021只有坦誠面對過去,才能勇敢走向未來。六四剛過,不少外媒在這一天做了回顧報導。雖然在中國和香港被迫「噤聲」,香港的一些悼念活動也被打壓,1但極權政府或可堵悠悠之口,卻無法抹去人民歷史記憶中的傷痛,以及...

吳冠緯/文化認同為何重要?台灣哲學家選讀——林茂生
時事觀察.沃草烙哲學:03 Jun, 2021一個人失去其文化是不幸的,因為這預示了性格崩塌跟個人生存根基之毀敗,尤其是在受到外來壓迫時。——林茂生(1887─1947)接受教育,成為有用的人。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什麼意義上?而語言作為社會發...

在家上班兼顧防疫與工作?淺析「電傳勞動」的美麗與哀愁
公共政策.寇德曼:01 Jun, 2021意外的防疫破口,讓台灣近日從世界抗擊新冠肺炎的優等生,變成國際媒體眼中的大爆發災區。指揮中心面對嚴峻的疫情,不得不宣布全台進入三級警戒,除各級學校停課或採取遠距教學外,不少企業也開始實施遠距工作或輪...

葉怡廷、廖郁雯/是醫生還是學生?醫學生到院見實習的焦慮與困境
時事觀察.特約作者:31 May, 2021(※ 文:葉怡廷,住院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會員;廖郁雯,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疫情三級警戒已超過兩週,一線醫護人員有著清楚的任務:忙於處置篩檢站蜂擁而至的人潮和專責病房的布置及照護作業;與...